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包括底架、支撐架和防護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底架前端面兩端設有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內設有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可通過手動驅動,連接到需要進行彎折的管道,對其進行包裹防護,而連接機構底部設有調節機構,可進行多角度調節,適用性強,配合底部的連接的嵌入桿,可在套筒內進行上下伸縮,實現高度調節,而套筒底部通過連接塊可實現大角度左右角度擺動,使得連接機構跟隨管道進行角度調節的同時對其進行防護;并且在連接機構內部的托件和壓件內側設有緩沖層,緩沖層接觸管道,內部設有泡沫層和硅膠層,兩者柔軟性好,緩沖效果強,方便對管道進行防護,避免管道彈出沖擊力過大。避免管道彈出沖擊力過大。避免管道彈出沖擊力過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全自動彎管機相關領域,具體是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彎管機是工程安裝過程中普遍使用的機器設備,用于將金屬直管彎曲成適合安裝應用的金屬彎管,彎管機在工作時,通常先將金屬直管的兩端固定,然后液壓缸的活塞桿伸出并對金屬直管的中部進行擠壓,使金屬直管發生彎曲,在全自動彎管機上需要安裝專用的多角度折彎裝置來實現管道彎曲角度的調節。
[0003]在現有的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進行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在角度調節過程中,管道存在彈出的隱患,對操作者存在一定的威脅,整體的防護性較差,安全性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技術在此提供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
[000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該裝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頂端中部固定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頂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上端設有傳動輥,所述傳動輥背面與連接軸相接,所述固定架兩側與側架進行鉸接,所述側架底部通過氣缸與底架相接,所述側架頂端中部安裝有導輥,所述底架前端面左右兩端設有防護裝置,所述防護裝置包括固定軸、連接塊、套筒、嵌入桿、調節機構和連接機構,所述固定軸背面與底架進行固定,所述固定軸前端與連接塊進行鉸接,所述連接塊頂部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內上端活動嵌入有嵌入桿,所述嵌入桿頂部通過調節機構與連接機構相接。
[0006]優選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頂板、柔性套、底板、支桿、下轉動件、聯動件、上轉動件和連桿,所述頂板頂部與連接機構相接,所述頂板底部邊緣位置通過柔性套與底板相接,所述底板底部與嵌入桿進行固定,所述底板頂端中部固定有支桿,所述支桿頂部設有下轉動件,所述下轉動件內中部通過聯動件與上轉動件進行鉸接,所述上轉動件頂部通過連桿與頂板進行固定。
[0007]優選的,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壓件、托件、活動件、旋鈕和緩沖層,所述壓件底部一端與托件進行鉸接,所述托件底部與頂板進行固定,所述托件另一端與活動件進行鉸接,所述活動件內中部與旋鈕相接,并且旋鈕底部貫壓件底部另一端,所述壓件和托件內側設有緩沖層。
[0008]優選的,所述緩沖層包括基底層、泡沫層和硅膠層,所述基底層外側分別與壓件和托件內側進行固定,所述基底層內側粘接有泡沫層,所述泡沫層另一側固定有硅膠層。
[0009]優選的,所述套筒內部中部內徑逐漸向內部上端減小。
[0010]優選的,所述聯動件呈十字狀,并且聯動件四端分別貫穿下轉動件和上轉動件外側。
[0011]優選的,所述柔性套最大拉伸長度為未拉伸狀態下的兩倍。
[0012]優選的,所述活動件內中部車有內螺紋,并且活動件內中部與旋鈕下端螺桿進行螺紋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套筒采用不銹鋼材質。
[0014]優選的,所述活動件采用合金鋼材質。
[0015]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與同類型設備相比,具有如下改進:
[0016]優點1:本技術所述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通過在底架前端面兩端設有防護裝置,防護裝置內設有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可通過手動驅動,連接到需要進行彎折的管道,對其進行包裹防護,而連接機構底部設有調節機構,可進行多角度調節,適用性強,配合底部的連接的嵌入桿,可在套筒內進行上下伸縮,實現高度調節,而套筒底部通過連接塊可實現大角度左右角度擺動,使得連接機構跟隨管道進行角度調節的同時對其進行防護。
[0017]優點2:本技術所述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通過在連接機構內部的托件和壓件內側設有緩沖層,緩沖層接觸管道,內部設有泡沫層和硅膠層,兩者柔軟性好,緩沖效果強,方便對管道進行防護,避免管道彈出沖擊力過大。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技術防護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技術調節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技術連接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技術緩沖層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3]其中:底架
?
1、支撐架
?
2、固定架
?
3、傳動輥
?
4、連接軸
?
5、側架
?
6、導輥
?
7、氣缸
?
8、防護裝置
?
9、固定軸
?
91、連接塊
?
92、套筒
?
93、嵌入桿
?
94、調節機構
?
95、連接機構
?
96、頂板
?
951、柔性套
?
952、底板
?
953、支桿
?
954、下轉動件
?
955、聯動件
?
956、上轉動件
?
957、連桿
?
958、壓件
?
961、托件
?
962、活動件
?
963、旋鈕
?
964、緩沖層
?
965、基底層
?
9651、泡沫層
?
9652、硅膠層
?
9653。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附圖1
?
5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請參閱圖1,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包括底架1,底架1頂端中部固定有支撐架2,支撐架2頂部設有固定架 3,固定架3內上端設有傳動輥4,傳動輥4背面與連接軸5相接,固定架3兩側與側架6進行鉸接,側架6底部通過氣缸8與底架1相接,側架6頂端中部安裝有導輥7,底架1前端面左右兩端設有防護裝置9。
[0026]請參閱圖2,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
防護裝置9包括固定軸91、連接塊92、套筒93、嵌入桿94、調節機構 95和連接機構96,固定軸91背面與底架1進行固定,固定軸91前端與連接塊 92進行鉸接,連接塊92頂部固定有套筒93,套筒93內上端活動嵌入有嵌入桿 94,嵌入桿94頂部通過調節機構95與連接機構96相接,套筒93內部中部內徑逐漸向內部上端減小,嵌入桿94不會從套筒93頂部滑出,套筒93采用不銹鋼材質,防止長期使用導致銹化。
[0027]請參閱圖3,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頂端中部固定有支撐架(2),所述支撐架(2)頂部設有固定架(3),所述固定架(3)內上端設有傳動輥(4),所述傳動輥(4)背面與連接軸(5)相接,所述固定架(3)兩側與側架(6)進行鉸接,所述側架(6)底部通過氣缸(8)與底架(1)相接,所述側架(6)頂端中部安裝有導輥(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護裝置(9),所述底架(1)前端面左右兩端設有防護裝置(9),所述防護裝置(9)包括固定軸(91)、連接塊(92)、套筒(93)、嵌入桿(94)、調節機構(95)和連接機構(96),所述固定軸(91)背面與底架(1)進行固定,所述固定軸(91)前端與連接塊(92)進行鉸接,所述連接塊(92)頂部固定有套筒(93),所述套筒(93)內上端活動嵌入有嵌入桿(94),所述嵌入桿(94)頂部通過調節機構(95)與連接機構(96)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全自動彎管機的多角度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95)包括頂板(951)、柔性套(952)、底板(953)、支桿(954)、下轉動件(955)、聯動件(956)、上轉動件(957)和連桿(958),所述頂板(951)頂部與連接機構(96)相接,所述頂板(951)底部邊緣位置通過柔性套(952)與底板(953)相接,所述底板(953)底部與嵌入桿(94)進行固定,所述底板(953)頂端中部固定有支桿(954),所述支桿(954)頂部設有下轉動件(955),所述下轉動件(955)內中部通過聯動件(956)與上轉動件(957)進行鉸接,所述上轉動件(957)頂部通過連桿(958)與頂板(95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萬榮,王樂,辛曉莉,邵雨昕,楊農鵬,
申請(專利權)人:張家港科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