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包括橫板、滑動槽、鎖定孔和輔助換模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橫板頂部設有輔助換模裝置,在輔助換模裝置內部設有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內部的轉動盤前端可安裝四組彎管機模,在調節機構內部的固定板中部設有間歇機構,間歇機構由獨立電機驅動,驅動過程中,可實現四組彎管機模的位置進行輪換,適用性強,操作方便,節省更換的時間;并且在調節機構底部設有頂升機構,頂升機構采用獨立電機驅動,驅動下可使得傳動箱內部的組件對調節機構進行頂起,方便調節機構內彎管機模的輪換以及拆卸安裝,輔助效果好,穩定性強。穩定性強。穩定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彎管機相關領域,具體是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彎管機是指用于彎管的機器還能做千斤頂用,大致分為數控彎管機、液壓彎管機等,應用于電力施工、公鐵路建設、橋梁、船舶等方面管道鋪設及修造,在左右共向彎管機中,兩端的進出方向相同,其中需要安裝有專用的模頭來進行彎曲管道,模頭需要安裝在快速換模裝置上,方便進行快速換模投入使用。
[0003]在現有的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進行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在換模過程中,都需要手動將裝置提升再進行換模,較為耗費人力,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并且只能安裝一組固定模頭,需要不斷更換不同尺寸的模頭來適配管道,工作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技術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
[000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該裝置包括橫板,所述橫板內前后兩端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橫板內左右兩端設有鎖定孔,所述橫板頂部設有輔助換模裝置,所述輔助換模裝置包括調節機構和頂升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底部設有頂升機構,所述頂升機構底部與橫板相接。
[0006]優選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固定板、第一電機、轉動盤和連接軸,所述固定板背面左端設有第一電機,所述固定板前端設有轉動盤,所述轉動盤前端均勻排布有四組連接軸,所述固定板底部與頂升機構相接。
[0007]優選的,所述固定板包括外殼、轉動輪、撥動柱、間歇輪和驅動軸,所述外殼內左端設有轉動輪,所述轉動輪內中部與第一電機輸出軸相接,所述轉動輪前端面右端固定有撥動柱,所述撥動柱外側與間歇輪相接,所述間歇輪內中部設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前端面貫穿外殼前端與轉動盤相接。
[0008]優選的,所述頂升機構包括傳動箱、第二電機、導桿和連接板,所述傳動箱底部與滑動槽進行滑動連接,所述傳動箱頂部后端安裝有第二電機,所述傳動箱內前端兩端設有導桿,所述傳動箱內前端中部上端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和導桿頂部與固定板底部進行固定。
[0009]優選的,所述連接板包括殼體、主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轉動軸、凸輪和連接件,所述殼體內后端設有主動錐齒輪,所述主動錐齒輪內中部與第二電機輸出軸相接,所述主動錐齒輪底部后端與從動錐齒輪進行嚙合,所述從動錐齒輪內中部通過轉動軸與凸輪相接,所述凸輪頂部與連接件相接觸,所述連接件頂部與連接板進行固定。
[0010]優選的,所述固定板前端開設有圓形狀導向槽,并且轉動盤背面凸出位置活動嵌入至導向槽內部。
[0011]優選的,所述間歇輪內開設有四組條形槽,并且撥動柱活動嵌入至條形槽內部。
[0012]優選的,所述凸輪下端凸出,并且凸輪厚度大于連接件厚度。
[0013]優選的,所述間歇輪采用不銹鋼材質。
[0014]優選的,所述凸輪采用合金鋼材質。
[0015]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與同類型設備相比,具有如下改進:
[0016]優點1:本技術所述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通過在橫板頂部設有輔助換模裝置,在輔助換模裝置內部設有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內部的轉動盤前端可安裝四組彎管機模,在調節機構內部的固定板中部設有間歇機構,間歇機構由獨立電機驅動,驅動過程中,可實現四組彎管機模的位置進行輪換,適用性強,操作方便,節省更換的時間。
[0017]優點2:本技術所述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通過在調節機構底部設有頂升機構,頂升機構采用獨立電機驅動,驅動下可使得傳動箱內部的組件對調節機構進行頂起,方便調節機構內彎管機模的輪換以及拆卸安裝,輔助效果好,穩定性強。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技術調節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技術固定板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技術頂升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本技術傳動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3]其中:橫板
?
1、滑動槽
?
2、鎖定孔
?
3、輔助換模裝置
?
4、調節機構
?
41、頂升機構
?
42、固定板
?
411、第一電機
?
412、轉動盤
?
413、連接軸
?
414、外殼
?
4111、轉動輪
?
4112、撥動柱
?
4113、間歇輪
?
4114、驅動軸
?
4115、傳動箱
?
421、第二電機
?
422、導桿
?
423、連接板
?
424、殼體
?
4211、主動錐齒輪
?
4212、從動錐齒輪
?
4213、轉動軸
?
4214、凸輪
?
4215、連接件
?
4216。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附圖1
?
5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請參閱圖1,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包括橫板1,橫板1內前后兩端開設有滑動槽2,橫板1內左右兩端設有鎖定孔3,橫板1頂部設有輔助換模裝置4。
[0026]請參閱圖1,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輔助換模裝置4包括調節機構41和頂升機構42,調節機構41底部設有頂升機構42,頂升機構42底部與橫板1相接。
[0027]請參閱圖2,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調節機構41包括固定板411、第一電機412、轉動盤413和連接軸414,固定板411背面左端設有第一電機412,固定板411前端設有轉動盤413,轉動盤413前端均勻排布有四組連接軸
414,固定板411底部與頂升機構42相接,固定板411前端開設有圓形狀導向槽,并且轉動盤413背面凸出位置活動嵌入至導向槽內部,導向效果好,流暢。
[0028]請參閱圖3,本技術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固定板411包括外殼4111、轉動輪4112、撥動柱4113、間歇輪4114和驅動軸4115,外殼4111內左端設有轉動輪4112,轉動輪4112內中部與第一電機412輸出軸相接,轉動輪4112前端面右端固定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包括橫板(1),所述橫板(1)內前后兩端開設有滑動槽(2),所述橫板(1)內左右兩端設有鎖定孔(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換模裝置(4),所述橫板(1)頂部設有輔助換模裝置(4),所述輔助換模裝置(4)包括調節機構(41)和頂升機構(42),所述調節機構(41)底部設有頂升機構(42),所述頂升機構(42)底部與橫板(1)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41)包括固定板(411)、第一電機(412)、轉動盤(413)和連接軸(414),所述固定板(411)背面左端設有第一電機(412),所述固定板(411)前端設有轉動盤(413),所述轉動盤(413)前端均勻排布有四組連接軸(414),所述固定板(411)底部與頂升機構(42)相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11)包括外殼(4111)、轉動輪(4112)、撥動柱(4113)、間歇輪(4114)和驅動軸(4115),所述外殼(4111)內左端設有轉動輪(4112),所述轉動輪(4112)內中部與第一電機(412)輸出軸相接,所述轉動輪(4112)前端面右端固定有撥動柱(4113),所述撥動柱(4113)外側與間歇輪(4114)相接,所述間歇輪(4114)內中部設有驅動軸(4115),所述驅動軸(4115)前端面貫穿外殼(4111)前端與轉動盤(413)相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左右共向彎管機的快速換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升機構(42)包括傳動箱(421)、第二電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萬榮,王樂,辛曉莉,邵雨昕,楊農鵬,
申請(專利權)人:張家港科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