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攪拌工裝,具體為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包括桶體、設置于所述桶體頂端的進料口、以及設置于所述桶體底端的出料口,所述桶體的頂端轉動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桶體的內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轉軸的外表面套合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上固定連接有第二葉片,所述桶體的內部設置有與所述空心套管轉動連接的支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第一轉軸帶動其表面的第一葉片進行旋轉,同時第二葉片在傳動組件作用下會朝著與第一葉片相反的方向旋轉,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通過同時進行反向旋轉會對桶體內部的溶液產生較大的擾動作用,使得溶液可以更加快速的攪拌均勻。液可以更加快速的攪拌均勻。液可以更加快速的攪拌均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攪拌工裝,具體為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
技術介紹
[0002]鋼鐵、鋁等金屬結構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到大氣的腐蝕,從而影響金屬結構的強度和外觀,無鉻鈍化劑可以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層,用于阻止金屬結構表面氧化,從而達到了防腐的目的。
[0003]無鉻鈍化劑在生產過程中通常需用多種原料進行混合攪拌,然而現有的攪拌工裝內部的葉片只是朝著單一的方向對溶液進行旋轉攪拌,使得攪拌工裝內部的溶液受到擾動較小,進而導致攪拌的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術介紹
中所提到的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為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
[0005]本技術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克服以上技術問題,具體為:
[0006]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包括桶體、設置于所述桶體頂端的進料口、以及設置于所述桶體底端的出料口,所述桶體的頂端轉動設置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桶體的內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葉片,所述第一轉軸的外表面套合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上固定連接有第二葉片,所述桶體的內部設置有與所述空心套管轉動連接的支板;
[0007]其中,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設置有對所述第一轉軸旋轉提供動力的驅動組件,所述第一轉軸與所述空心套管之間設置有作用于所述空心套管的傳動組件。
[000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桶體頂端的電動機、以及安裝于所述電動機兩側并與所述桶體頂板固定連接的支架,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一端與所述第一轉軸的頂端固定連接。
[0009]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桶體頂板上的第二轉軸、固定于所述第一轉軸表面的第一齒輪、固定于所述第二轉軸表面并與所述第一齒輪相嚙合的第二齒輪、固定于所述空心套管表面的第三齒輪、固定于所述第二轉軸表面的第四齒輪、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三齒輪與所述第四齒輪之間的傳動皮帶。
[0010]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葉片與所述第二葉片均設置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一葉片與兩組所述第二葉片之間交錯分布于所述桶體的內部。
[0011]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桶體的底端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底端設置有墊腳。
[0012]作為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桶體的側壁上設置有透明窗,所述透明窗的表面設置有刻度線。
[0013]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相較于現有技術,具備以下優點:通過驅動組件可以
帶動第一轉軸進行旋轉,第一轉軸帶動其表面的第一葉片進行旋轉,第一轉軸在旋轉的同時空心套管會在傳動組件的作用下帶動第二葉片進行旋轉,并且此時第一葉片與第二葉片的旋轉方向相反,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通過在桶體內部進行反向旋轉會對桶體內部的溶液產生較大的擾動作用,使得溶液可以更加快速的攪拌均勻,提高了攪拌的效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外觀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中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中支板和第二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技術中傳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桶體;2、進料口;3、出料口;4、第一轉軸;5、第一葉片;6、空心套管;7、第二葉片;8、支板;9、電動機;10、支架;11、第二轉軸;12、第一齒輪;13、第二齒輪;14、第三齒輪;15、第四齒輪;16、傳動皮帶;17、支柱;18、墊腳;19、透明窗;20、刻度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閱圖1~5,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包括桶體1、設置于所述桶體1頂端的進料口2、以及設置于所述桶體1底端的出料口3,所述桶體1的頂端轉動設置有第一轉軸4,所述第一轉軸4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桶體1的內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葉片5,所述第一轉軸4的外表面套合有空心套管6,所述空心套管6上固定連接有第二葉片7,所述桶體1的內部設置有與所述空心套管6轉動連接的支板8;
[0022]其中,所述第一轉軸4的頂端設置有對所述第一轉軸4旋轉提供動力的驅動組件,所述第一轉軸4與所述空心套管6之間設置有作用于所述空心套管6的傳動組件;
[0023]通過驅動組件可以帶動第一轉軸4進行旋轉,第一轉軸4帶動其表面的第一葉片5進行旋轉,在第一轉軸4旋轉的同時,空心套管6轉動連接于桶體1內部的支板8上,第一轉軸4在旋轉的同時會作用于傳動組件,使得空心套管6在傳動組件的作用下進行旋轉,并且空心套管6的旋轉方向與第一轉軸4的旋轉方向相反,此時第二葉片7會在空心套管6的帶動下朝著與第一葉片5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由于此時第一葉片5與第二葉片7在桶體1內部同時進行相反方向旋轉,因此會對桶體1內部的鈍化劑溶液產生較大的擾動作用,使得溶液可以更加快速的攪拌均勻,進而提高了攪拌的效率。
[0024]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桶體1頂端的電動機9、以及安裝于所述電動機9兩側并與所述桶體1頂板固定連接的支架10,所述電動機9的輸出軸一端與所述第一轉軸4的頂端固定連接;
[0025]開啟電動機9的開關可以使其輸出軸進行旋轉,電動機9輸出軸會帶動第一轉軸4進行旋轉,支架10在對電動機9提供支撐的同時可以減小電動機9輸出軸旋轉時產生震動,
使得電動機9可以更加穩定的工作。
[0026]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轉動設置于所述桶體1頂板上的第二轉軸11、固定于所述第一轉軸4表面的第一齒輪12、固定于所述第二轉軸11表面并與所述第一齒輪12相嚙合的第二齒輪13、固定于所述空心套管6表面的第三齒輪14、固定于所述第二轉軸11表面的第四齒輪15、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三齒輪14與所述第四齒輪15之間的傳動皮帶16;
[0027]第一轉軸4旋轉的同時會帶動其表面的第一齒輪12進行旋轉,第一齒輪12在旋轉的同時會帶動與其相嚙合的第二齒輪13旋轉,且第一齒輪12與第二齒輪13的旋轉方向相反,此時第二轉軸11在第二齒輪13的帶動作用下朝著與第一轉軸4相反的方向進行轉動,第二轉軸11轉動的同時空心套管6會在第三齒輪14、第四齒輪15和傳動皮帶16的傳動作用下朝著與第二轉軸11相同方向的旋轉,因此此時空心套管6的旋轉方向與第一轉軸4的旋轉方向相反。
[0028]在本技術的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葉片5與所述第二葉片7均設置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一葉片5與兩組所述第二葉片7之間交錯分布于所述桶體1的內部;...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包括桶體(1)、設置于所述桶體(1)頂端的進料口(2)、以及設置于所述桶體(1)底端的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桶體(1)的頂端轉動設置有第一轉軸(4),所述第一轉軸(4)的一端向下伸入所述桶體(1)的內部并固定連接有第一葉片(5),所述第一轉軸(4)的外表面套合有空心套管(6),所述空心套管(6)上固定連接有第二葉片(7),所述桶體(1)的內部設置有與所述空心套管(6)轉動連接的支板(8);其中,所述第一轉軸(4)的頂端設置有對所述第一轉軸(4)旋轉提供動力的驅動組件,所述第一轉軸(4)與所述空心套管(6)之間設置有作用于所述空心套管(6)的傳動組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鉻鈍化劑攪拌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桶體(1)頂端的電動機(9)、以及安裝于所述電動機(9)兩側并與所述桶體(1)頂板固定連接的支架(10),所述電動機(9)的輸出軸一端與所述第一轉軸(4)的頂端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鉻鈍化劑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世宏,黃應有,汪祥,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英索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