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用于旋轉井下閥門手輪,所述閥門手輪為豎直方向,包括延伸桿,所述延伸桿的底端設置有U形或者V形分叉桿,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包括左分叉桿和右分叉桿,所述左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V形卡桿,所述右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與V形卡桿相對設置的彎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井下閥門的手輪為豎直方向的情況,操作人員無需親自下井即可旋轉手輪,提高作業安全性,為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成本低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成本低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屬于閥門控制
技術介紹
[0002]流體輸送管道一般通過閥門進行流體控制,而一些控制管道流體的閥門位于閥門井中或者位置較低的深坑中,在進行閥門啟閉時,需要操作人員下到閥門井中進行手動操作。然而,閥門井下的空間狹窄,導致操作人員不便于手動旋轉閥門,而且對于部分污水管道以及油氣田的輸送管道,有時會產生有毒氣體或者液體的泄漏,在閥門井底產生聚集,對操作人員的生命和健康產生危害,因此還需要獲得井下安全作業許可才能夠下井操作。對此,人們采用較長的操作桿對閥門井中的閥門進行旋轉操作。
[0003]例如,現有專利ZL201821870962.2提供一種井下閘閥適用的開關閥門的工具,包括用于伸入井下的操作主桿,操作主桿的頂部固設有橫向的操作手柄,操作主桿的底部設有用于套入閘閥閥桿的定位套管,操作主桿的底端且位于定位套管的上方設有橫向的連接桿,連接桿的兩端底部各設有一個用于插入閘閥手輪中的插桿,操作人員在井上就能方便的對井下的明桿閘閥進行開關操作。然而,其只能適用于閥門手輪為水平方向的情況,不能夠用于操作閥門手輪為豎直方向的情況。
[0004]此外,對于部分能夠對手輪為豎直方向的閥門進行旋轉的遠距離控制裝置,其結構通常比較復雜,使用和攜帶不方便,而且部件較多,成本高,容易損壞,使用壽命短。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適用于井下閥門手輪為豎直方向的手輪旋轉裝置為當前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點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br/>[0006]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7]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用于旋轉井下閥門手輪,所述閥門手輪為豎直方向,包括延伸桿,所述延伸桿的底端設置有U形或者V形分叉桿,所述U 形或者V形分叉桿包括左分叉桿和右分叉桿,所述左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V形卡桿,所述右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與V形卡桿相對設置的彎鉤。
[0009]進一步的,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的左分叉桿和右分叉桿的軸線與延伸桿的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所述V形卡桿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0010]進一步的,所述彎鉤為J形彎鉤,使得彎鉤的中心偏離V形卡桿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軸線所在的平面。
[0011]進一步的,所述彎鉤的中心在V形卡桿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軸線所在的平面內。
[0012]進一步的,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的左分叉桿的軸線與延伸桿的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而右分叉桿的軸線與左分叉桿的軸線與延伸桿的軸線所在的平面成角度設置,以便
于所述彎鉤的中心在V形卡桿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軸線所在的平面內。
[0013]進一步的,所述V形卡桿包括位于中間的圓弧段和兩側的直桿段。
[0014]進一步的,所述延伸桿為伸縮桿。
[0015]進一步的,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焊接在延伸桿的端部,所述V形卡桿焊接在左分叉桿端部,所述彎鉤焊接在右分叉桿的端部。
[0016]進一步的,所述V形卡桿和彎鉤與閥門手輪的接觸面包覆有耐磨橡膠層。
[0017]進一步的,所述延伸桿的頂端設置有掛環。
[0018]本技術的優點在于:
[0019]1.本技術提供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其包括延伸桿,所述延伸桿的底端設置有U形或者V形分叉桿,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包括左分叉桿和右分叉桿,所述左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V形卡桿,所述右分叉桿的端部設置有與V形卡桿相對設置的彎鉤。通過將V形卡桿和彎鉤分別卡住閥門手輪的外側面和內側面,通過擺動延伸桿即可轉動閥門手輪,無需操作人員下到閥門井內,僅需要在地面上操作即可,更加的安全,而且結構簡單,更好的適用于閥門手輪為豎直方向的情況。
[0020]2.延伸桿設置為伸縮桿,更好的適用于不同埋深的井下閥門,適應性強。此外,U形或者V形分叉桿3、V形卡桿4、彎鉤5以及延伸桿2可以采用常見的鋼筋或者金屬管進行制作,加工難度小,成本低。
[0021]3.V形卡桿和彎鉤與閥門手輪的接觸面包覆有耐磨橡膠層,通過設置耐磨橡膠層增加了與閥門手輪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附圖說明
[0022]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0023]圖1為本技術整體示意圖。
[0024]圖2為實施例一整體示意圖一。
[0025]圖3為實施例一整體示意圖二。
[0026]圖4為V形卡桿示意圖。
[0027]圖5為實施例二整體示意圖一。
[0028]圖6為實施例二局部示意圖二。
[0029]圖7為實施例三整體示意圖一。
[0030]圖8為實施例三局部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技術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技術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技術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技術公開,并且能夠將本技術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32]如圖1~4所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提出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用于旋轉井下閥門手輪1,所述閥門手輪1為豎直方向,包括延伸桿2,所述延伸桿2的底端設置有U形或者V形分叉桿3,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3包括左分叉桿3.1和右分叉桿3.2。
[0033]所述左分叉桿3.1的端部設置有V形卡桿4,所述V形卡桿4包括位于中間的圓弧段4.1和兩側的直桿段4.2,優選的,兩側的所述直桿段4.2夾角為 150
?
170度。
[0034]所述右分叉桿3.2的端部設置有與V形卡桿4相對設置的彎鉤5。如圖1 所示,在實際使用時,操作人員將延伸桿2下放至閥門井中,將所述V形卡桿 4卡在閥門手輪1的外側,所述彎鉤5勾住閥門手輪1的內側,操作人員在地面直接從彎鉤5向V形卡桿4擺動延伸桿2,使得V形卡桿4向內擠壓閥門手輪1外側面,所述彎鉤5向外壓緊閥門手輪1內側面,從而給閥門手輪1施加旋轉力矩,將閥門手輪1進行轉動。需要反向轉動時,僅需要將V形卡桿4和彎鉤5的方向調換即可切換旋轉方向。
[0035]優選的,所述延伸桿2為伸縮桿,閥門的實際埋深,調節伸縮桿的長度,以滿足不同深淺的井下閥門的操作。
[0036]優選的,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3焊接在延伸桿2的端部,所述V形卡桿4焊接在左分叉桿3.1端部,所述彎鉤5焊接在右分叉桿3.2的端部。
[0037]優選的,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3、V形卡桿4、彎鉤5、延伸桿2均為金屬材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用于旋轉井下閥門手輪(1),所述閥門手輪(1)為豎直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延伸桿(2),所述延伸桿(2)的底端設置有U形或者V形分叉桿(3),所述U形或者V形分叉桿(3)包括左分叉桿(3.1)和右分叉桿(3.2),所述左分叉桿(3.1)的端部設置有V形卡桿(4),所述右分叉桿(3.2)的端部設置有與V形卡桿(4)相對設置的彎鉤(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左分叉桿(3.1)和右分叉桿(3.2)的軸線與延伸桿(2)的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所述V形卡桿(4)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2)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鉤(5)為J形彎鉤,使得彎鉤的中心偏離V形卡桿(4)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2)軸線所在的平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鉤(5)的中心在V形卡桿(4)的角平分線和延伸桿(2)軸線所在的平面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閥門手輪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左分叉桿(3.1)的軸線與延伸桿(2)的軸線在同一個平面內,而右分叉桿(3.2)的軸線與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勝,廉長森,
申請(專利權)人:陳勝,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