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金屬鑲嵌(metal damascene)的制造方法及其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半導體組件內聯機(interconnect)中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及其結構。
技術介紹
半導體產品通過金屬導線連接至半導體組件,通過施加電壓而控制每一半導體組件的作動狀態。傳統上,以金屬鑲嵌做為金屬導線,請參照圖1A至圖1D,其為現有技術制作金屬鑲嵌的剖面結構流程示意圖。首先,如圖1A所示,于一半導體基礎層10上方依序形成有一蝕刻終止層11、一介電層12與一介電材料抗反射層13。圖1B中,利用微影制程與蝕刻技術,于介電材料抗反射層13、介電層12與蝕刻終止層11中形成一開孔14。圖1C中,于介電材料抗反射層13表面與開孔14側邊及底部沉積一阻障層15,阻障層15較常使用的材料為氮化鉭。然后,于阻障層15表面與開孔14中沉積一金屬層16,金屬層16較常使用的材料為銅。如圖1D所示,再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而停止于介電層12,則完成金屬鑲嵌的制作。然而,如圖2所示,其為圖1D中區域17的放大圖,為了提高半導體產品效能,當介電層12使用多孔性的低介電常數材料(例如多孔性SiLK、Aerogel或Xerogel)時,多孔性低介電常數材料的介電層12的結構特性使得經過蝕刻后形成的開孔14的側邊并非為一平坦的表面,致使后續沉積的阻障層15厚度無法均勻一致,阻障層15厚度較薄的區域18無法完全避免金屬層16擴散至介電層12,不僅產生漏電流,且縮短與組件可靠度相關的時依性介電崩潰(time-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TDDB)時間與劣化偏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于一基礎層上方依序沉積一蝕刻終止層與一介電層;于該介電層與該蝕刻終止層中形成一開孔;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于該介電層表面與該開孔側邊及底部沉積一碳化硅層;以及于該開孔中形成一金屬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金屬層的材料為銅。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蝕刻終止層的材料選自氮化硅與碳化硅之一。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蝕刻終止層的厚度為40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介電層的材料為低介電常數介電層。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低介電常數介電層為多孔性的低介電常數介電層。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多孔性的低介電常數介電層選自多孔性SiLK、Aerogel、Xerogel群組之一。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沉積該介電層于該基礎層上方之后更包括沉積一有機抗反射層于該介電層上方的步驟。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該開孔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沉積一光阻層于該有機抗反射層上方;以微影制程定義該光阻層圖案;以該圖案化光阻層為罩幕,進行蝕刻,而停止于該蝕刻終止層;以及以該圖案化光阻層為罩幕,進行蝕刻,而停止于該基礎層。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該開孔之后更包括一加熱移除該有機抗反射層的步驟。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碳化硅層的厚度為介于100~200。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該開孔中形成該金屬層至少包括下列步驟于該碳化硅層表面與該開孔中沉積該金屬層;以及化學機械研磨該金屬層而停止于該碳化硅層。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該碳化硅層表面與該開孔中沉積該金屬層至少包括下列步驟于該碳化硅層表面與該開孔側邊及底部沉積一鉭層;以濺鍍方式于該鉭層表面與該開孔側邊及底部形成有該金屬的沉積晶種;以及進行電化學電鍍,于該鉭層表面與該開孔側邊及底部沉積該金屬層。14.一種金屬鑲嵌的制造方法,其應用于上方依序形成有一介電層與一有機抗反射層的一基礎層上,該介電層與該蝕刻終止層中具有一開孔,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加熱移除該有機抗反射層;于該介電層表面與該開孔側邊及底部沉積一碳化硅層;以及于該開孔中形成一金屬層。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金屬鑲嵌的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振誠,盧永誠,陳盈淙,章勛明,
申請(專利權)人: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