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澤瀉湯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a、選擇制備儀器與試劑;步驟b、澤瀉飲片加工;步驟c、白術飲片加工;步驟d、澤瀉湯的制備。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選取四川澤瀉和安徽白術,澤瀉用水浸泡12小時、悶潤8小時以上至透心,切制成3mm規格,60℃烘干;白術藥材的切制方法定為:白術用水浸泡32小時、悶潤8小時以上至透心,切制成3mm規格,60℃烘干。本發明專利技術制備工藝規范,制備出來的澤瀉湯療效一致,功效健脾,利水除飲,主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冒,頭目昏眩,舌苔白膩,脈弦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梅尼埃病、頸性眩暈、高血壓病、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澤瀉湯的制備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藥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澤瀉湯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0002]澤瀉湯出自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其由澤瀉、白術(5∶2)配置組成,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為歷代醫家治療痰飲眩暈的效方,因而澤瀉湯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并發布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收錄。
[0003]眩暈是澤瀉湯原方主治病癥,也是澤瀉湯臨床上最多的應用。眩暈可分為前庭系統性眩暈與非前庭系統性頭暈,并以前庭系統性眩暈多見,而前庭系統性眩暈又可分成中樞性眩暈及周圍性眩暈。周圍性眩暈占眩暈中的80%,其中又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炎、梅尼埃病多見。現代研究及臨床應用表明,澤瀉湯治療眩暈療效顯著。
[0004]血脂是血液中脂類物質的總稱,是構成細胞的基礎原料,其主要來自食物,少部分在人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脂代謝出現異常導致血漿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中一種或多種超過正常范圍的病癥即為高血脂。中醫認為高血脂屬于
″
血瘀
″
、
″
痰濁
″
范疇,氣滯血瘀、痰濕為主要病機,益氣健脾、疏肝通絡為主要治療原則,而澤瀉湯中澤瀉利水祛濕、白術補氣健脾正好與高血脂的病機相對應,故而治療眩暈的澤瀉湯用以治療高血脂,屬于
″
異病同治
″
,符合中醫藥傳統理論。
[0005]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綜合征,且95%以上為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記憶力減弱等,其具體發病機制目前尚無統一認識。中醫認為高血壓病屬于
″
眩暈
″
、
″
頭痛
″
等病證范疇,其病因主要為臟腑陰陽平衡失調,氣機升降失常,痰火內生,氣血瘀阻。澤瀉湯的主治病癥即為眩暈,其中澤瀉為化痰利尿,白術補氣健脾,二者合用可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因而澤瀉湯治療高血壓符合中醫理論。
[0006]目前的澤瀉湯采用的是傳統的傳統制備工藝,其制備流程與工藝不規范,制備出來的澤瀉湯效果不一。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澤瀉湯的制備方法。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9]步驟a、選擇制備儀器與試劑:制備儀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譜儀、超聲清洗器、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高速離心機、液體加熱器,試劑包括澤瀉醇A、24
?
乙酰澤瀉醇A、澤瀉醇B、23
?
乙酰澤瀉醇B、23
?
乙酰澤瀉醇C、白術內酯I、白術內酯II、白術內酯III、蒼術酮、乙腈、甲醇、大孔樹脂、甲酸、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0010]步驟b、澤瀉飲片加工,包括:
[0011](1)澤瀉水處理:取澤瀉原藥材,洗凈,再注入清水至淹沒藥材,中間不換水,放置8
?
16小時后,撈起。將泡過的藥材,采用
″
伏潤法
″
,使其在基本密閉條件下悶潤6
?
12小時至透心,以透心為指標,對浸泡時間和悶潤時間進行優選;
[0012](2)澤瀉切片與烘干:將經過水處理后的澤瀉分別切為2
?
4mm飲片,并在50
?
70℃烘干,通過澤瀉的指紋圖譜方法進行檢測分析;
[0013]步驟c、白術飲片加工,包括:
[0014](1)白術水處理:取白術原藥材,洗凈,再注入清水至淹沒藥材,中間不換水,放置24
?
40小時后,撈起。將泡過的藥材,采用
″
伏潤法
″
,使其在基本密閉條件下悶潤6
?
12小時至透心,以透心為指標,對浸泡時間和悶潤時間進行優選;
[0015](2)白術切片與烘干:將經過水處理后的白術分別切為2
?
4mm飲片,并在50
?
70℃烘干,通過白術的指紋圖譜方法進行檢測分析;
[0016]步驟d、澤瀉湯的制備:
[0017]將步驟b的澤瀉取69.0g,將步驟c中的白術取27.6g,分別放入到煎藥壺中,先加水400ml,浸泡30分鐘,加熱至沸騰再煎煮30分鐘,然后采用中藥過濾網進行過濾,得體積在200mL的藥液。
[0018]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澤瀉用水浸泡12小時、悶潤8小時至透心。
[0019]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澤瀉切片選定切制規格為3mm。
[0020]進一步地,在步驟b中,澤瀉切片烘干溫度為60℃。
[0021]進一步地,在步驟c中,白術用水浸泡32小時、悶潤8小時至透心。
[0022]進一步地,在步驟c中,白術切片選定切制規格為3mm。
[0023]進一步地,在步驟c中,白術切片烘干溫度為60℃。
[0024]進一步地,在步驟d中,武火加熱12分鐘后沸騰,轉文火再加熱30分鐘。
[0025]進一步地,在步驟d中,中藥過濾網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質,直徑為7cm,孔徑為20目。
[0026]有益效果:在本專利技術中,選取四川澤瀉和安徽白術,澤瀉用水浸泡12小時、悶潤8小時以上至透心,切制成3mm規格,60℃烘干;白術藥材的切制方法定為:白術用水浸泡32小時、悶潤8小時以上至透心,切制成3mm規格,60℃烘干。本專利技術制備工藝規范,制備出來的澤瀉湯療效一致,功效健脾,利水除飲,主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冒,頭目昏眩,舌苔白膩,脈弦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梅尼埃病、頸性眩暈、高血壓病、椎
?
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脂血癥等病癥。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易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0028]圖1為不同切制規格的澤瀉飲片樣品圖譜;
[0029]圖2為不同烘干溫度的澤瀉飲片樣品圖譜;
[0030]圖3為不同切制規格的白術飲片樣品圖譜;
[0031]圖4為不同烘干溫度的白術飲片樣品圖譜;
[0032]圖5為白術、澤瀉和澤瀉湯的正離子質譜對比圖;
[0033]圖6為不同流動相條件的澤瀉湯色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具體描述,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
[0035]″
澤瀉湯
″
作為被收錄的名方之一,出自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
澤瀉五兩,白術二兩,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
據考證東漢時期1升為200mL,1兩為13.8g,因而澤瀉湯原文按現代解讀應為取澤瀉69.0g,白術27.6g,加水400mL,煎煮至200mL。
[0036]根據本草考證,澤瀉、白術藥材都已經有了兩千年的記載歷史,產地在這期間有了明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澤瀉湯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a、選擇制備儀器與試劑:制備儀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譜儀、超聲清洗器、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高速離心機、液體加熱器,試劑包括澤瀉醇A、24
?
乙酰澤瀉醇A、澤瀉醇B、23
?
乙酰澤瀉醇B、23
?
乙酰澤瀉醇C、白術內酯I、白術內酯II、白術內酯III、蒼術酮、乙腈、甲醇、大孔樹脂、甲酸、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步驟b、澤瀉飲片加工,包括:(1)澤瀉水處理:取澤瀉原藥材,洗凈,再注入清水至淹沒藥材,中間不換水,放置8
?
16小時后,撈起。將泡過的藥材,采用
″
伏潤法
″
,使其在基本密閉條件下悶潤6
?
12小時至透心,以透心為指標,對浸泡時間和悶潤時間進行優選;(2)澤瀉切片與烘干:將經過水處理后的澤瀉分別切為2
?
4mm飲片,并在50
?
70℃烘干,通過澤瀉的指紋圖譜方法進行檢測分析;步驟c、白術飲片加工,包括:(1)白術水處理:取白術原藥材,洗凈,再注入清水至淹沒藥材,中間不換水,放置24
?
40小時后,撈起。將泡過的藥材,采用
″
伏潤法
″
,使其在基本密閉條件下悶潤6
?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佘之寶,彭國平,張先文,金玉,金立陽,張先順,柳思洋,黃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海虹實業集團巢湖今辰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