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所述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開設有以供水流通入的開口,所述主浮體的中部具有用于發電的轉子,所述主浮體包括外殼及固定于外殼內部的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包括用于限位各個轉子的套筒,所述套筒上具有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水流入口,所述轉子經軸承連接于套筒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根據需要固定在河道或海岸利用潮汐水流的漲落實現發電,收集效率高,適用性廣。適用性廣。適用性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河流、湖泊位于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使天然水的重力勢能轉化成水流的動能,推動水輪機旋轉,將水的動能轉化為旋轉機械能,在水輪機上另一種機械——發電機,水輪機的旋轉帶動發電機旋轉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這就是水力發電的原理。現有的海汐電站是以海水做為工作介質,潮汐產生潮汐能,潮汐是沿海地區一種自然現象,指海水在月球、太陽或地球自身的作用下產生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水在垂直方向上的漲落稱為潮汐,潮汐周期性地運動,其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潮汐運動可以帶動江河的漲落不僅具有上下運動的動能還可以具有相關海浪流動上下的動能以及流轉的能力。
[0003]現有的結構中采用單一浮球或浮體沉浮的方式進行波浪能的收集效率較低,工程浩大成本高,另外潮汐電站發電由于海水生物等問題無法得到可靠應用,也不利于在在江河等區域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改進,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結構中采用單一浮球或浮體沉浮的方式進行波浪能的收集效率較低,工程浩大成本高,不利于在在江河等區域使用。
[0005]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案是: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包括主浮體,所述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開設有以供水流通入的開口,所述主浮體的中部具有用于發電的轉子,所述主浮體包括外殼及固定于外殼內部的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包括用于限位各個轉子的套筒,所述套筒上具有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水流入口,所述轉子經軸承連接于套筒內。
[0006]進一步的,所述套筒的水流入口旁側延伸有固定連接的導流板。
[0007]進一步的,轉子包括筒狀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延伸有槳葉,所述槳葉由內向外傾斜,所述槳葉的受水流沖擊一面向內凹形成弧狀。
[0008]進一步的,所述水流入口包括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正向水流入口及位于側向的側向水流入口,所述導流板包括位于正向水流入口邊緣的豎直導流板及位于側向水流入口邊緣具有使水流導向槳葉受水流沖擊一面的防激流導流板。
[0009]進一步的,正向水流入口邊緣的豎直導流板呈八字狀,所述防激流導流板與側向水流入口邊緣連接端為弧狀且弧狀的開口朝向對應開口水流涌入的方向。
[0010]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內部中空,固定套表面具有聯通固定套內腔的通孔,所述固定套內注入有用于配重的水。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主浮體表面開口固定有防護網。
[0012]進一步的,所述主浮體的前側還布設有縱向用于阻隔大型障礙物的擋輥,所述擋輥具有多個且排列于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主浮體上部固定連接有筆樁。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能夠根據需要固定在河道或海岸利用潮汐水流的漲落實現發電,收集效率高,前側及后側開設有以供水流通入的開口,漲潮退潮發電裝置不必移動,因為漲潮和落潮引入的水流雙邊是對稱均能滿足轉子轉動,另外通過導向板的設計能夠防止水流在不同方向進入后發生共振,同時也增加推力,本實施例中的筆樁可以灌注混凝土從而固定在礁石上,適用性廣。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內殼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轉子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轉子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技術圖2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技術單獨套筒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二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3]如圖1~7所示,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包括主浮體,所述主浮體10頂部固定連接有筆樁20,所述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開設有以供水流通入的開口110,所述主浮體的中部具有用于發電的轉子30,所述主浮體包括外殼及固定于外殼內部的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包括縱向固定于外殼體內用于限位各個轉子的套筒410,所述套筒上具有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水流入口,所述轉子經軸承連接于套筒410內。
[0024]本實施例中,轉子30包括筒狀的固定套310,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延伸有槳葉320,轉所述槳葉由內向外傾斜,所述槳葉的受水流沖擊一面向內凹形成弧狀。
[0025]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筒的水流入口旁側延伸有斜向用于將水流引入水流入口的導流板。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流入口包括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正向水流入口411及位于側向的側向水流入口412,所述導流板包括位于正向水流入口邊緣的豎直導流板421及位于側向水流入口邊緣具有使水流導向槳葉受水流沖擊一面的防激流導流板422。
[0027]正向水流入口411邊緣的豎直導流板421呈八字狀,由于正對這水流僅需要導向即可,所述防激流導流板與側向水流入口邊緣連接端為弧狀且弧狀的開口朝向對應開口水流涌入的方向。
[0028]通過防激流導流板422能夠將側部涌入的水力導向呈沖擊槳葉320受水流沖擊一面,從而防止側部涌入的水流對轉子發生不同方向的擾動。
[0029]本實施例中的筆樁20可以灌注混凝土從而固定在礁石上,本實施例中,所述主浮體發電利用的潮汐帶動流域5米深度的水流流動。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槳葉320與轉軸形成斜軸轉子的樣式,通過水流沖擊槳葉320帶動轉子30轉動,進而實現發電,根據潮汐的漲落規律和水流流向布局主浮體的角度。
[0031]所述固定套310的中部內部中空且固定套表面具有聯通固定套內腔的通孔311,所述固定套內注入有用于配重的水。
[0032]利用本技術的反激流結構能夠防止轉子共振,能夠通過向轉子中空部位注入水分從而提高轉子轉動過程中的穩定性,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主浮體與河流呈15
°
,浮體長度方向與河流呈30
°
角。
[0033]具體的,本實施例中,轉子的直徑可在10米,相鄰轉子的間距設置為10米,所述開口110及水流入口411對應設置在前側及后側,該結構在漲潮及落潮不需要變更方向,均可實現對水流的引導。
[0034]為了避免雜物或魚類對轉子的影響,所述主浮體表面開口固定有防護網50。
[0035]實際應用時,轉子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刪減,既可以各個獨立連接發電機轉軸實現發電運作,也可以通過組合的方式機械傳動方式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使用,轉子和轉子間距大小決定收集流的大小,轉子大小可視水域可大可小設計。如實施例二所示為單獨套筒結構。
[0036]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所述主浮體的前側還布設有縱向用于阻隔大型障礙物的擋輥60,所述擋輥60具有多個且排列于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擋輥本身在沖擊后能夠旋轉,并通過軸承鉸接于一固定件610上,通過轉輥的設計能夠將較大的漂浮物順著擋輥60向外部排出。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浮體,所述主浮體的前側及后側開設有以供水流通入的開口,所述主浮體的中部具有用于發電的轉子,所述主浮體包括外殼及固定于外殼內部的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包括用于限位各個轉子的套筒,所述套筒上具有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水流入口,所述轉子經軸承連接于套筒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水流入口旁側延伸有固定連接的導流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子包括筒狀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延伸有槳葉,所述槳葉由內向外傾斜,所述槳葉的受水流沖擊一面向內凹形成弧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浮體潮汐流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入口包括位于前側及后側的正向水流入口及位于側向的側向水流入口,所述導流板包括位于正向水流入口邊緣的豎直導流板及位于側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鎮國,
申請(專利權)人:黃鎮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