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包括熱箱主體、旋轉軸、防加熱棒和清洗組件,旋轉軸,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內部,所述旋轉軸的外部設置有移動件;加熱棒,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的中部,所述加熱棒的外部連接有導熱層;清洗組件,其設置于所述移動件的外部。該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三個清洗塊分別安裝在三個移動件外部的一端,三個移動件呈倒三角位置安裝在熱箱主體的內部,三個清洗塊通過三根連接件構成三角形結構,使三個清洗塊固定在一起,上端的兩個移動件兩外側連接有移動件,其穿過進出口,可在其內部滑動,在清洗劑添加口向熱箱主體內部噴灑專用清洗劑,使清洗桿帶動三個清洗塊在移動件外部滑動,對其進行清洗。對其進行清洗。對其進行清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滌綸加工領域,具體為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加彈機是一種可將滌綸,丙綸等無捻絲,通過假捻變形加工成為具有中彈、低彈性能的彈力絲的一種紡織機械,它是一種可將滌綸(POY),丙綸等無捻絲,通過假捻變形加工成為具有中彈、低彈性能的彈力絲的一種紡織機械,滌綸具有熱塑性,其加熱后可改變其纖維形狀從而改變其形狀。
[0003]市場上的加彈熱箱清洗裝置清洗時易被熱箱內部熱氣燙傷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市場上的加彈熱箱清洗裝置洗時易被熱箱內部熱氣燙傷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包括:
[0006]熱箱主體;
[0007]還包括:
[0008]箱門,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左端;
[0009]旋轉軸,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內部,所述旋轉軸的外部設置有移動件;
[0010]加熱棒,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的中部,所述加熱棒的外部連接有導熱層;
[0011]清洗組件,其設置于所述移動件的外部;
[0012]散熱組件,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外部;
[0013]保溫組件,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遠離所述移動件的內部;
[0014]所述清洗組件包括:
[0015]毛刷;
[0016]清洗塊,其連接于所述毛刷的外部;
[0017]連接件,其連接于所述清洗塊的外部;
[0018]進出口,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兩端;
[0019]清洗桿,其設置于所述進出口的內部;
[0020]防護板,其設置于所述清洗桿的一端。
[0021]優選的,所述清洗塊和毛刷之間為固定連接,且清洗塊和移動件之間為活動連接。
[0022]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和清洗塊之間為固定連接,且連接件和清洗塊擺放位置構成三角形。
[0023]優選的,所述清洗組件還包括:
[0024]把手,其安裝在所述防護板的外部;
[0025]隔熱片,其設置于所述把手的外部;
[0026]清洗劑添加口,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頂部的中部;
[0027]接污槽,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內部的下端。
[0028]優選的,所述散熱組件包括:
[0029]進風管,其設置于所述箱門的外部;
[0030]進風口,其設置于所述箱門的內部;
[0031]第一移動板,其安裝于所述進風管的內部;
[0032]風機,其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板的左側;
[0033]出風口,其連接于所述熱箱主體的后端;
[0034]第二移動板,其設置于所述出風口的內部;
[0035]支撐架,其連接于所述出風口的右端;
[0036]滑塊,其安裝于所述支撐架的內部;
[0037]過濾盒,其連接于所述滑塊的一端;
[0038]過濾層,其設置于所述過濾盒的內部。
[0039]優選的,所述出風口和支撐架之間為固定連接,且支撐架和過濾盒之間為活動連接。
[0040]優選的,所述保溫組件包括:
[0041]保溫層;
[0042]密封條,其設置于所述箱門內側的外部;
[0043]不沾層,其連接于所述保溫層的外部。
[0044]優選的,所述保溫層和熱箱主體之間為固定連接,且保溫層和不沾層之間為固定連接。
[0045]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該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通過使滌綸繞過三個移動件,增加其受熱時長,從而使其纖維改變,為后續工序做準備,清洗塊設置在移動件的外部的內端,不影響移動件的運作,散熱組件可以在加熱過后首先對其內部熱量進行散熱,防止在清理使造成操作人員的燙傷,不沾層可以提高清潔的便捷性。
[0046]1、本技術通過三個清洗塊分別安裝在三個移動件外部的一端,三個移動件呈倒三角位置安裝在熱箱主體的內部,三個清洗塊通過三根連接件構成三角形結構,使三個清洗塊固定在一起,上端的兩個移動件的外側連接有清洗桿,其穿過進出口,可在其內部滑動,在清洗劑添加口向熱箱主體內部噴灑專用清洗劑,使清洗桿帶動三個清洗塊在移動件外部滑動,對其進行清洗,接污槽可接住清洗的污水,進出口用來滌綸加熱時的進出口,隔熱片可擋住進出口冒出的熱氣,防止操作人員被灼傷。
[0047]2、本技術通過出風口設置在熱箱主體的后端,在熱箱主體運作時,出風口和進風口通過第一移動板和第二移動板進行密封保溫,散熱時通過進風口處的風機對熱箱主體內部進行鼓風,使熱氣從出風口中出去,過濾盒中的過濾層可以將其熱箱主體內殘留的滌綸收集在過濾盒中統一進行清理。
[0048]3、本技術通過保溫層可以對加熱棒產生由導熱層傳輸至熱箱主體內部的熱量進行保溫,防止熱量的散失,導致能源的浪費,且保溫層外部為耐高溫的不沾層,在加熱滌綸時,會出現滌綸融化的情況,不沾層有利于后期對熱箱主體內部的清洗。
附圖說明
[0049]圖1為本技術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的內部清洗塊結構示意圖;
[0050]圖2為本技術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51]圖3為本技術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的保溫組件結構示意圖。
[0052]圖中:1、熱箱主體;2、箱門;3、旋轉軸;4、移動件;5、加熱棒;6、導熱層;7、清洗組件;701、毛刷;702、清洗塊;703、連接件;704、進出口;705、清洗桿;706、防護板;707、把手;708、隔熱片;709、清洗劑添加口;710、接污槽;8、散熱組件;801、進風管;802、進風口;803、第一移動板;804、風機;805、出風口;806、第二移動板;807、支撐架;808、滑塊;809、過濾盒;810、過濾層;9、保溫組件;901、保溫層;902、密封條;903、不沾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53]如圖1所示,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包括:熱箱主體1;箱門2,其設置于熱箱主體1的左端;旋轉軸3,其安裝于熱箱主體1的內部,旋轉軸3的外部設置有移動件4;加熱棒5,其安裝于熱箱主體1的中部,加熱棒5的外部連接有導熱層6;清洗組件7,其設置于移動件4的外部;清洗組件7包括:毛刷701;清洗塊702,其連接于毛刷701的外部,清洗塊702和毛刷701之間為固定連接,且清洗塊702和移動件4之間為活動連接,三個清洗塊702分別安裝在三個移動件4外部的一端,三個移動件4呈倒三角位置安裝在熱箱主體1的內部;連接件703,其連接于清洗塊702的外部,連接件703和清洗塊702之間為固定連接,且連接件703和清洗塊702擺放位置構成三角形,三個清洗塊702通過三根連接件703構成三角形結構,使三個清洗塊702固定在一起,上端的兩個移動件4的外側連接有清洗桿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包括:熱箱主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箱門(2),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1)的左端;旋轉軸(3),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1)的內部,所述旋轉軸(3)的外部設置有移動件(4);加熱棒(5),其安裝于所述熱箱主體(1)的中部,所述加熱棒(5)的外部連接有導熱層(6);清洗組件(7),其設置于所述移動件(4)的外部;散熱組件(8),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1)的外部;保溫組件(9),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1)遠離所述移動件(4)的內部;所述清洗組件(7)包括:毛刷(701);清洗塊(702),其連接于所述毛刷(701)的外部;連接件(703),其連接于所述清洗塊(702)的外部;進出口(704),其設置于所述熱箱主體(1)的兩端;清洗桿(705),其設置于所述進出口(704)的內部;防護板(706),其設置于所述清洗桿(705)的一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塊(702)和毛刷(701)之間為固定連接,且清洗塊(702)和移動件(4)之間為活動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703)和清洗塊(702)之間為固定連接,且連接件(703)和清洗塊(702)擺放位置構成三角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彈熱箱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組件(7)還包括:把手(707),其安裝在所述防護板(706)的外部;隔熱片(708),其設置于所述把手(707)的外部;清洗...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海祥,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中彩特種纖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