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的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包括主套管,所述主套管內包裹設置有若干組分套管,分套管并排設置,相鄰的分套管之間獨立設置;每個分套管均包括上側進口和下側出口,所述分套管上還設置有刻度;任意一個分套管內自上側進口的位置到下側出口的位置設置有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若干組分套管各自還獨立配合設置有內扣機構;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生產制造容易、使用方便、能夠使得內窺鏡、吸引器、沖洗管全部進行合并并放置在一起,便于進行手術,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輔助融合器。
技術介紹
[0002]吸引器是醫用手術中常見的手術器械,如顱腦內的血腫等等需要使用吸引器進行吸除。在血腫的吸除過程中,往往還需要借助內窺鏡,借助內窺鏡醫生才可以觀察手術部位內部,如顱腦手術中對顱腦內部的觀察,根據觀察據此對顱腔內的血腫使用吸引器進行吸除,邊觀察邊吸引;吸引器與內窺鏡在手術中一般是同時使用,有時還需要使用雙極電凝、抓鉗等裝置,雙手靈活應用三個器械(內窺鏡、吸引器、雙極電凝)存在難度,臨床手術過程中,一般是左手持內窺鏡,右手持吸引器,若需要再使用雙極電凝,則需要助手幫忙,有時助手難以做到無縫配合,若配合不好,會給手術帶來麻煩,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該技術生產制造容易、使用方便、能夠使得內窺鏡、吸引器、沖洗管全部進行合并并放置在一起,便于進行手術,提高工作效率。
[0004]本技術應用時,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包括主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內包裹設置有若干組分套管,分套管并排設置,相鄰的分套管之間獨立設置;每個分套管均包括上側進口和下側出口,所述分套管上還設置有刻度;任意一個分套管內自上側進口的位置到下側出口的位置設置有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若干組分套管各自還獨立配合設置有內扣機構。
[0005]本技術應用時,在進行顱腦內的血腫摘除手術時,需要使用吸引器進行吸除,血腫的吸除過程中,往往還需要借助內窺鏡,正常情況下,吸引器與內窺鏡是分開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將吸引器和內窺鏡分別放到對應的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中并通過各自對應的內扣簧片進行壓緊固定,操作人員通過朝內扣槽內部進行按壓內扣簧片實現對應吸引管和內窺鏡的壓緊,同時內窺鏡在放置時,可以通過內窺鏡定位導向槽進行導向;這樣便于進行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0006]本技術有益效果是,該技術生產制造容易、使用方便、能夠使得內窺鏡、吸引器全部進行合并并放置在一起,便于進行手術,提高工作效率。
[000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吸引管和內窺鏡便于進行定位;所述分套管設置有了兩組并分別為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內窺鏡定位管的直徑大于吸引管定位管的直徑。
[000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內窺鏡便于進行定位,同時便于導向操作;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設置在內窺鏡定位管的內側壁上;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的截面呈U形設置,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設置在遠離吸引管定位管的一端。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內扣機構能夠固定好對應的吸引管和沖
洗管;所述內扣機構分別位于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的中部位置;所述內扣機構還分別設置在內窺鏡定位管的兩邊位置及吸引管定位管的兩邊位置。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內扣機構能夠穩定的進行工作,且工作可靠;所述內扣機構包括內扣簧片,配合內扣簧片設置的內扣槽,所述內扣簧片的頂部固定在內扣槽的端部,所述內扣簧片和內扣槽平齊設置,所述內扣簧片的底部與內扣槽之間有內扣間隙。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便于人手去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內扣簧片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內扣間隙大于手指的寬度。
[0012]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吸引管和內窺鏡固定穩定可靠;所述內窺鏡定位管上的兩個內扣機構相差180
°
設置;所述吸引管定位管上的兩個內扣機構相差180
°
設置。
[0013]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為了保證便于進行沖洗;所述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的側壁中還設置有沖洗管定位管。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圖。
[0015]圖2為本技術主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局部側視圖。
[0017]其中,1內窺鏡定位管、2吸引管定位管、3內窺鏡定位導向槽、4主套管、5內扣簧片、6內扣間隙、7內扣槽、8上側進口、9下側出口、10沖洗管定位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
?
3所示,本技術應用時,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包括主套管,所述主套管4內包裹設置有若干組分套管,分套管并排設置,相鄰的分套管之間獨立設置;每個分套管均包括上側進口8和下側出口9,所述分套管上還設置有刻度;任意一個分套管內自上側進口8的位置到下側出口9的位置設置有內窺鏡定位導向槽3;若干組分套管各自還獨立配合設置有內扣機構;所述分套管設置有了兩組并分別為內窺鏡定位管1和吸引管定位管2;內窺鏡定位管1的直徑大于吸引管定位管2的直徑;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3設置在內窺鏡定位管1的內側壁上;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3的截面呈U形設置,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3設置在遠離吸引管定位管2的一端;所述內扣機構分別位于內窺鏡定位管1和吸引管定位管2的中部位置;所述內扣機構還分別設置在內窺鏡定位管1的兩邊位置及吸引管定位管2的兩邊位置;所述內扣機構包括內扣簧片5,配合內扣簧片5設置的內扣槽7,所述內扣簧片5的頂部固定在內扣槽7的端部,所述內扣簧片5和內扣槽7平齊設置,所述內扣簧片5的底部與內扣槽7之間有內扣間隙6;所述內扣簧片5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內扣間隙6大于手指的寬度;所述內窺鏡定位管1上的兩個內扣機構相差180
°
設置;所述吸引管定位管2上的兩個內扣機構相差180
°
設置;所述內窺鏡定位管1和吸引管定位管2的側壁中還設置有沖洗管定位管10。
[0019]本技術應用時,在進行顱腦內的血腫摘除手術時,需要使用吸引器進行吸除,血腫的吸除過程中,往往還需要借助內窺鏡,正常情況下,吸引器與內窺鏡是分開的;所以
在使用的時候將吸引器和內窺鏡分別放到對應的內窺鏡定位管1和吸引管定位管2中并通過各自對應的內扣簧片5進行壓緊固定,操作人員通過朝內扣槽7內部進行按壓內扣簧片5實現對應吸引管和內窺鏡的壓緊,同時內窺鏡在放置時,可以通過內窺鏡定位導向槽3進行導向;這樣便于進行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0020]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技術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包括主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內包裹設置有若干組分套管,分套管并排設置,相鄰的分套管之間獨立設置;每個分套管均包括上側進口和下側出口,所述分套管上還設置有刻度;任意一個分套管內自上側進口的位置到下側出口的位置設置有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若干組分套管各自還獨立配合設置有內扣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套管設置有了兩組并分別為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內窺鏡定位管的直徑大于吸引管定位管的直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設置在內窺鏡定位管的內側壁上;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的截面呈U形設置,所述內窺鏡定位導向槽設置在遠離吸引管定位管的一端。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神經內窺鏡輔助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扣機構分別位于內窺鏡定位管和吸引管定位管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正村,張恒柱,王曉東,佘磊,王杏東,花彬,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