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包括過線槽,第一過線膠塞,過線槽蓋板,公端插頭線,所述過線槽具有若干組第一過線孔,所述短邊槽壁上具有一個第二過線孔,所述第一過線膠塞與所述第一過線孔一一對應;所述公端插頭線包括公端插頭及插頭線,所述插頭線穿過所述第二過線孔,所述過線槽蓋板與所述過線槽裝配形成防水接線腔,解決了傳統接線裝置成本高,且防水失效的風險大的技術問題。且防水失效的風險大的技術問題。且防水失效的風險大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
[0001]本技術涉及LED隧道燈照明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
技術介紹
[0002]隧道即使在白天也需要隧道燈的照明,照明效果與道路安全情況息息相關,如果恒定亮度,進入洞口時眼睛受到強光而不適,或出口時駕駛員可能不適應燈光而造成眩光,而且節能效果不好,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對于調光調色的LED隧道燈的技術要求隨之而來。
[0003]目前傳統調光調色的LED隧道燈采取的主要有兩種技術方案,一是采用雙恒流電源輸出,第一種方案的主要缺陷有:兩個電源成本較高,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物料,如接線盒,同時降低了生產效率;對控制端要求高,需要避免冷暖同時滿功率,以免損壞燈珠;在所需色溫區間范圍,由于控制其中一個電源輕載,整燈的功率因素PF,諧波THD,參數不理想;對于LED隧道燈所需要的安裝面積大,安裝不便,且兩個電源并排或者上下疊加固定在燈具背面,影響燈具散熱且不美觀;二是采用具有雙路輸出功能的恒流電源,第二種方案主要缺陷:對于恒流電源輸出端要求高,且可選用的符合使用需求的恒流電源較少,功率段不全;成本較高;無法做到調色溫時功率保持恒定。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是傳統調光調色的LED隧道燈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影響整燈電參數及散熱,且使用中功率色溫調一定一難以實現的技術問題。
[0005]為解決本技術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包括:
[0006]燈主體,所述燈主體包括燈殼及燈板,所述燈板與所述燈殼固定連接,所述燈板上設有第一色溫燈珠及第二色溫燈珠;
[0007]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輸入端,輸出端及第一單片機,所述輸入端包括信號輸入端及電流輸入端,所述電流輸入端包括第一電流輸入端及第二電流輸入端,所述第二電流輸入端與所述第一單片機連接;
[0008]電源,所述電源包括輔助電源及第二單片機,所述輔助電源與所述第二電流輸入端相連接,用于給所述第一單片機供電,所述第一單片機與所述第二單片機之間進行通信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色溫燈珠色溫范圍為2700K
?
4000K,所述第二色溫燈珠色溫范圍為4000K
?
6500K。
[0010]優選地,所述輸出端包括第一負極、第二負極及正極,所述第一負極與所述第一色溫燈珠連接,所述第二負極與所述第二色溫燈珠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電源還包括市電輸入端及電流輸出端,所述電流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的第一電流輸入端相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信號輸入端包括色溫信號輸入端及亮度信號輸入端。
[0013]優選地,所述隧道燈還包括固定板,所述控制器及所述電源通過緊固件固定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上。
[0014]優選地,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控制器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與所述電源固定連接。
[0015]優選地,所述隧道燈還包括隧道燈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板設置于所述安裝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燈殼上。
[0016]優選地,所述燈殼包括散熱片及燈殼主體。
[0017]優選地,所述燈殼包括防水進線口。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獲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術公開的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采用帶12V輔助電源的智能數字恒流電源及LED雙色溫控制器對所述LED隧道燈進行色溫及亮度的控制,所述輔助電源通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電流輸入端給所述控制器內部單片機供電,同時保證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源之間的通訊功能,所述電源的電流輸出端接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電流輸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接入所述雙色溫燈板,所述輸出端包括第一負極、第二負極及共用正極,所述第一負極與所述第一色溫燈珠連接,所述第二負極與所述第二色溫燈珠連接,所述控制器還包括0
?
10V色溫信號輸入端及0
?
10V亮度信號輸入端,當定色溫調亮度時,輸入亮度更改信號,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單片機對信號進行處理后反饋給所述電源內的第二單片機,所述第二單片機控制所述電源的電流輸出端的電流輸出,通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電流輸入端進入所述控制器內部,所述第一單片機會對輸出電流進行分配,使冷暖電流的比值維持不變,從而實現色溫恒定功率改變的效果,同樣的,當亮度恒定調節色溫時,通過上述過程,可以實現功率恒定色溫改變的效果,本技術方案解決了傳統調光調色的LED隧道燈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影響整燈電參數及散熱,且使用中功率色溫調一定一難以實現的技術問題,具有成本低,易安裝,綜合考慮整燈性能參數,且實現定功率調色溫及定色溫調功率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裝配爆炸圖。
[0021]圖2為本技術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控制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主視圖。
[0023]圖4為本技術現有技術第一種方案控制示意圖。
[0024]圖5為本技術現有技術第二種方案控制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1、燈主體;2、燈殼;3、燈板;31、第一色溫燈珠;32、第二色溫燈珠;4、控制器;41、輸入端;411、信號輸入端;412、電流輸入端;4121、第一電流輸入端;4122、第二電流輸入端;42、輸出端;421、第一負極;422、第二負極;423、正極;43、第一單片機;5、電源;51、輔助電源;52、第二單片機;53、市電輸入端;54、電流輸出端;6、固定板;61、第一固定板;62、第二固定板;7、安裝支架;8、散熱片;9、防水進線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7]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該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
[0028]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9]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包括燈主體(1),所述燈主體(1)包括燈殼(2)及燈板(3),所述燈板(3)與所述燈殼(2)固定連接,所述燈板(3)上設有第一色溫燈珠(31)及第二色溫燈珠(32);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具有輸入端(41),輸出端(42)及第一單片機(43),所述輸入端(41)包括信號輸入端(411)及電流輸入端(412),所述電流輸入端(412)包括第一電流輸入端(4121)及第二電流輸入端(4122),所述第二電流輸入端(4122)與所述第一單片機(43)連接,所述輸出端(42)與所述燈板(3)連接;電源(5),所述電源(5)包括輔助電源(51)及第二單片機(52),所述輔助電源(51)與所述第二電流輸入端(4122)相連接,所述第一單片機(43)與所述第二單片機(52)之間進行通信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溫燈珠(31)色溫范圍為2700K
?
4000K,所述第二色溫燈珠(32)色溫范圍為4000K
?
6500K。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調光調色LED隧道燈,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端(42)包括第一負極(421)、第二負極(422)及正極(423),所述第一負極(421)與所述第一色溫燈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如平,陳新,曾平,
申請(專利權)人:中節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