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包括套筒和用于安裝套筒的鉆桿,所述鉆桿下方設有鉆頭本體,所述套筒通過連接機構與鉆桿連接,所述套筒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的下方轉動連接有與鉆頭本體相適配的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連接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用時利用鉆桿帶動套筒和安裝環轉動,從而帶動鋼繩移動,移動中的鋼繩可帶動兩個弧形夾板移動,使得弧形夾板可對鉆頭本體的側壁進行夾持,此時可利用轉桿帶動安裝架、連接板、弧形夾板和鉆頭本體一起向上移動,完成對鉆頭本體的打撈工作,本裝置降低了打撈成本,提高了打撈效率,同時無需承擔較高的人身風險,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
本技術屬于工程機械
,涉及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
技術介紹
橋梁工程指橋梁勘測、設計、施工、養護和檢定等的工作過程,其中,在橋梁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常常需要利用鉆桿和鉆頭配合,進行地面深層的鉆孔,但是有時會出現鉆桿斷裂使鉆頭掉落在深層的情況,為避免影響工程的進行,需要將鉆頭取出。目前主要是利用人工打撈,需要專業的打撈人員穿上防護服后深入鉆孔內進行打撈,打撈成本較高且效率較低,同時工作人員深入鉆孔內打撈還需承擔較高的人身風險,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解決現有技術中依靠人工打撈鉆頭,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本裝置降低了打撈成本,提高了打撈效率,同時無需承擔較高的人身風險,實用性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包括套筒和用于安裝套筒的鉆桿,所述鉆桿下方設有鉆頭本體,所述套筒通過連接機構與鉆桿連接,所述套筒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有安裝架,所述安裝架的下方轉動連接有與鉆頭本體相適配的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連接塊,兩個所述連接塊的外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鋼繩,兩根所述鋼繩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同一個安裝環,所述安裝環固定套接在套筒外側壁上。優選地,所述連接機構包括與套筒頂部滑動連接的兩個弧形卡塊,兩個所述弧形卡塊相對一側均與鉆桿外側壁接觸,兩個所述弧形卡塊通過多根螺栓連接,所述螺栓的外側壁設有鎖緊螺母。優選地,所述安裝架的頂部開設有與套筒相適配的安裝口,所述安裝口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轉環,所述套筒的外側壁開設有與轉環相適配的環形槽。優選地,所述夾持裝置包括與安裝架底部轉動連接的兩個連接板,兩個所述連接板關于鉆頭本體對稱設置,兩個所述連接板相對一側均固定連接有弧形夾板,所述弧形夾板與鉆頭本體外側壁接觸。優選地,兩個所述弧形夾板相對一側均固定連接有多個防滑凸塊,所述防滑凸塊外側壁與鉆頭本體外側壁接觸。優選地,所述安裝架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導向塊,兩個所述鋼繩分別繞設在兩個導向塊的外側壁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套筒、安裝機構、夾持裝置、鋼繩、安裝環之間的相互配合,使用時利用鉆桿帶動套筒和安裝環轉動,從而帶動鋼繩移動,移動中的鋼繩可帶動兩個弧形夾板移動,使得弧形夾板可對鉆頭本體的側壁進行夾持,此時可利用轉桿帶動安裝架、連接板、弧形夾板和鉆頭本體一起向上移動,完成對鉆頭本體的打撈工作,本裝置降低了打撈成本,提高了打撈效率,同時無需承擔較高的人身風險,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中兩個弧形卡塊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中安裝架與套筒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中弧形夾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套筒、2鉆桿、3鉆頭本體、4安裝架、5連接塊、6鋼繩、7安裝環、8弧形卡塊、9螺栓、10安裝口、11轉環、12連接板、13弧形夾板、14防滑凸塊、15導向塊、16鎖緊螺母。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參照圖1-4,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包括套筒1和用于安裝套筒1的鉆桿2,鉆桿2下方設有鉆頭本體3,套筒1通過連接機構與鉆桿2連接,連接機構包括與套筒1頂部滑動連接的兩個弧形卡塊8,兩個弧形卡塊8相對一側均與鉆桿2外側壁接觸,兩個弧形卡塊8通過多根螺栓9連接,螺栓9的外側壁設有鎖緊螺母16,利用鎖緊螺母16與螺栓9配合,可將弧形卡塊8固定在鉆桿2的側壁上并保證弧形卡塊8的穩定,同時,弧形卡塊8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滑塊,而套筒1的頂部開設有與滑塊相適配的滑槽,滑塊和滑槽未圖示,弧形卡塊8可在套筒1的頂部輕微滑動,便于將弧形卡塊8移動至與鉆桿2最貼合處,將弧形卡塊8和鉆桿2位置固定。其中,套筒1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有安裝架4,安裝架4的頂部開設有與套筒1相適配的安裝口10,安裝口10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有轉環11,套筒1的外側壁開設有與轉環11相適配的環形槽,這樣使得套筒1在鉆桿2帶動下轉動時,安裝架4可以保持不轉動從而保證弧形夾板13的相對位置不易發生改變。其中,安裝架4的下方轉動連接有與鉆頭本體3相適配的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與安裝架4底部轉動連接的兩個連接板12,兩個連接板12關于鉆頭本體3對稱設置,兩個連接板12相對一側均固定連接有弧形夾板13,弧形夾板13與鉆頭本體3外側壁接觸,兩個弧形夾板13相對一側均固定連接有多個防滑凸塊14,防滑凸塊14外側壁與鉆頭本體3外側壁接觸,弧形夾板13彎曲的幅度與鉆桿2相適配,從而可環抱在鉆桿2的外側壁上,防滑凸塊14的設置,可增大弧形夾板13與鉆桿2接觸時的靜摩擦力,使得弧形夾板13與鉆桿2的外側壁貼和更緊密。其中,夾持裝置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連接塊5,兩個連接塊5的外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鋼繩6,兩根鋼繩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同一個安裝環7,安裝環7固定套接在套筒1外側壁上,安裝架4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導向塊15,兩個鋼繩6分別繞設在兩個導向塊15的外側壁上,導向塊15對鋼繩6起到導向作用,便于鋼繩6帶動連接塊5移動。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鉆頭本體3發生斷裂時,將鉆桿2抬升至地面上,將套筒1套設至鉆桿2的斷裂面上,然后調整兩個弧形卡塊8的位置,使得兩個弧形卡塊8與鉆桿2貼合,并利用螺栓9與鎖緊螺母16配合固定好兩個弧形卡塊8的位置,從而固定套筒1的位置。啟動鉆孔裝置帶動鉆桿2慢速轉動,鉆桿2帶動套筒1和安裝環7轉動,安裝環7帶動鋼繩6移動,至鋼繩6保持繃緊狀態,而兩個弧形夾板13則保持在相對水平狀態。將鉆桿2移動至打孔位置并將其下放至鉆頭本體3的上方,即位于之前打孔的深度,此時兩個弧形夾板13則位于斷裂后鉆頭本體3的兩側,然后啟動鉆桿2轉動幾圈,安裝環7跟隨鉆桿2一起轉動,鋼繩6移動從而帶動連接板12和弧形夾板13將鉆頭本體3夾持,然后再抬升鉆桿2,鉆桿2帶動套筒1、安裝架4、連接板12、弧形夾板13和鉆頭本體3一起向上移動,直至將鉆頭本體3抬升至地面上,完成打撈工作,本裝置降低了打撈成本,提高了打撈效率,同時無需承擔較高的人身風險,實用性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包括套筒(1)和用于安裝套筒(1)的鉆桿(2),所述鉆桿(2)下方設有鉆頭本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通過連接機構與鉆桿(2)連接,所述套筒(1)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有安裝架(4),所述安裝架(4)的下方轉動連接有與鉆頭本體(3)相適配的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連接塊(5),兩個所述連接塊(5)的外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鋼繩(6),兩根所述鋼繩(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同一個安裝環(7),所述安裝環(7)固定套接在套筒(1)外側壁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包括套筒(1)和用于安裝套筒(1)的鉆桿(2),所述鉆桿(2)下方設有鉆頭本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通過連接機構與鉆桿(2)連接,所述套筒(1)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有安裝架(4),所述安裝架(4)的下方轉動連接有與鉆頭本體(3)相適配的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的外側壁固定連接有兩個連接塊(5),兩個所述連接塊(5)的外側壁均固定連接有鋼繩(6),兩根所述鋼繩(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同一個安裝環(7),所述安裝環(7)固定套接在套筒(1)外側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與套筒(1)頂部滑動連接的兩個弧形卡塊(8),兩個所述弧形卡塊(8)相對一側均與鉆桿(2)外側壁接觸,兩個所述弧形卡塊(8)通過多根螺栓(9)連接,所述螺栓(9)的外側壁設有鎖緊螺母(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橋梁工程鉆頭續接打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艷萍,
申請(專利權)人:李艷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