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井下打撈工具。井下打撈工具,包括:上滑動件;下滑動件,與上滑動件滑動裝配在一起;擴張膠套,包括外支骨、內支骨以及環形膠皮,環形膠皮固連在外支骨上,外支骨的一端與上滑動件鉸接,外支骨的另一端懸伸,內支骨的一端與下滑動件鉸接,內支骨的另一端與外支骨鉸接,以使擴張膠套整體呈傘狀結構,在兩個滑動件在豎直方向相對移動時實現擴張膠套的開合;兩個滑動件之間設有鎖止機構,鎖止機構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移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處于第一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收合狀態,處于第二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打開狀態。利用氣井內的壓力打撈井下設備,無需使用鋼絲作業,安全性好、作業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井下打撈工具
本技術涉及一種井下打撈工具。
技術介紹
對于在測井、射孔、修井等井下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儀器落井等事故,打撈作業是解決此事故最為有效的方法。目前,油田井下打撈工具很多,結構不同,各有不同的用途,對于井筒內體積小、重量輕的落魚一般采用鋼絲作業的方式。授權公告號為CN105386738B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打撈工具,該打撈工具在打撈過程中通過第二纜線(即鋼絲)上提下放,以完成打撈作業。但實際作業過程中,鋼絲作業存在地面流程復雜,鋼絲易斷裂的情況。此外,下放上提鋼絲都有速度要求,導致施工周期增長、作業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井下打撈工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鋼絲在打撈作業過程中容易斷裂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井下打撈工具的技術方案是:井下打撈工具,包括:上滑動件;下滑動件,與上滑動件在豎直方向上滑動裝配在一起;擴張膠套,包括外支骨、內支骨以及環形膠皮,環形膠皮固連在外支骨上,外支骨的一端與上滑動件鉸接,外支骨的另一端懸伸,內支骨的一端與下滑動件鉸接,內支骨的另一端與外支骨鉸接,以使擴張膠套整體呈傘狀結構,在兩個滑動件在豎直方向相對移動時實現擴張膠套的開合;兩個滑動件之間設有鎖止機構,鎖止機構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移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處于第一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收合狀態,處于第二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打開狀態。有益效果是:利用氣井內的壓力打撈井下設備或者落魚,無需使用鋼絲作業,氣井停產關井的時間被大幅縮短,且安全性好、作業效率高;單人便可實現在井口投放入井,以及后續的回收作業,無需其他輔助設備,簡化了流程;通過打撈工具在油管內的上下運動,還可以去除管內的沉砂、結垢和蠟,省去了單獨清洗作業管柱的工序。進一步的,所述上滑動件為上套筒,下滑動件為下套筒。有益效果是:套筒的結構較為簡單,便于鎖止機構的設置。進一步的,所述上套筒套裝在下套筒內,所述鎖止機構包括上卡頭和下卡頭,上卡頭和下卡頭均通過彈性件沿上套筒徑向限位裝配在上套筒內,兩個卡頭均具有露出上套筒外周面的露出部分,露出部分的下側面為傾斜面,上側面為水平面,所述下套筒上具有上卡槽和下卡槽,處于第一鎖止位時上卡槽與下卡頭鎖止配合,處于第二鎖止位時下卡槽與上卡頭鎖止配合。有益效果是:這樣設計,可以將下套筒做的相對較短,在保證下套筒強度的情況下,避免下套筒與外支骨和上套筒的鉸接點干涉。進一步的,所述上套筒套裝在下套筒內,所述鎖止機構包括卡頭,卡頭通過彈性件沿上套筒徑向限位裝配在上套筒內,卡頭具有露出上套筒外周面的露出部分,露出部分的下側面為傾斜面,上側面為水平面,所述下套筒上具有上卡槽和下卡槽,處于第一鎖止位時上卡槽與卡頭鎖止配合,處于第二鎖止位時下卡槽與卡頭鎖止配合。有益效果是:這樣設計,可以減少卡頭的數量,便于鎖止機構的設計。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為壓簧。進一步的,所述上滑動件和下滑動件之間設有緩沖件,以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運動到第二鎖止位時起到緩沖作用。有益效果是: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運動到第二鎖止位時起到緩沖作用,減少沖擊造成的損傷,延長打撈工具的壽命。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為緩沖彈簧。進一步的,所述上滑動件和/或下滑動件上設有扶正器。有益效果是:以保證打撈工具入井后的下落姿態,避免打撈工具偏磨。進一步的,所述上滑動件上設置有打撈頭。有益效果是:這樣設計,在打撈工具處于井口時,便于將打撈工具上提出。進一步的,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中的其中一個上設有導向凸起,上套筒和下套筒中的另一個上設有導向槽,導向凸起與導向槽均沿豎直方向延伸且導向配合。有益效果是:這樣設計,在兩個套筒沿豎直方向相對運動的過程中,導向凸起與導向槽導向配合,以防止兩個套筒相對轉動。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井下打撈工具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1-打撈頭;12-上套筒;13-扶正器;14-上卡頭;15-外支骨;16-內支骨;17-下卡槽;18-打撈爪;19-緩沖彈簧;20-下套筒;21-上卡槽;22-下卡頭;23-壓簧。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即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诒炯夹g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術語“上”、“下”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和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裝置或部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本技術井下打撈工具的實施例1:如圖1所示,井下打撈工具包括上套筒12和下套筒20,上套筒12在豎直方向滑動套裝在下套筒20內,上套筒12的上端設置有打撈頭11,下套筒20的下端通過鉸接軸鉸接有打撈爪18。其中,上套筒12構成上滑動件,下套筒20構成下滑動件。本實施例中,打撈爪18沿下套筒20的周向間隔布置有多個,為了保證打撈爪18在抓取后的穩定性,鉸接軸上套設有扭簧。本實施例中,上套筒12上設置有扶正器13,扶正器13由多個扶正支架組成,各扶正支架沿上套筒12的周向均勻間隔布置,以保證打撈工具入井后的下落姿態,避免打撈工具偏磨。其中,扶正器為現有成熟產品。如圖1所示,井下打撈工具還包括擴張膠套,擴張膠套包括外支骨15、內支骨16以及環形膠皮,環形膠皮固連在外支骨15上,如環形膠皮鉚接在外支骨15上;外支骨15的一端與上套筒12鉸接,外支骨15的另一端懸伸,內支骨16的一端與下套筒20鉸接,內支骨16的另一端與外支骨15鉸接,以使擴張膠套整體呈傘狀結構,在兩個套筒在豎直方向相對移動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井下打撈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滑動件;/n下滑動件,與上滑動件在豎直方向上滑動裝配在一起;/n擴張膠套,包括外支骨、內支骨以及環形膠皮,環形膠皮固連在外支骨上,外支骨的一端與上滑動件鉸接,外支骨的另一端懸伸,內支骨的一端與下滑動件鉸接,內支骨的另一端與外支骨鉸接,以使擴張膠套整體呈傘狀結構,在兩個滑動件在豎直方向相對移動時實現擴張膠套的開合;/n兩個滑動件之間設有鎖止機構,鎖止機構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移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處于第一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收合狀態,處于第二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打開狀態。/n
【技術特征摘要】
1.井下打撈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滑動件;
下滑動件,與上滑動件在豎直方向上滑動裝配在一起;
擴張膠套,包括外支骨、內支骨以及環形膠皮,環形膠皮固連在外支骨上,外支骨的一端與上滑動件鉸接,外支骨的另一端懸伸,內支骨的一端與下滑動件鉸接,內支骨的另一端與外支骨鉸接,以使擴張膠套整體呈傘狀結構,在兩個滑動件在豎直方向相對移動時實現擴張膠套的開合;
兩個滑動件之間設有鎖止機構,鎖止機構在兩個滑動件沿豎直方向相對移動過程中具有第一鎖止位和第二鎖止位,處于第一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收合狀態,處于第二鎖止位時擴張膠套處于打開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打撈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動件為上套筒,下滑動件為下套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打撈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套裝在下套筒內,所述鎖止機構包括上卡頭和下卡頭,上卡頭和下卡頭均通過彈性件沿上套筒徑向限位裝配在上套筒內,兩個卡頭均具有露出上套筒外周面的露出部分,露出部分的下側面為傾斜面,上側面為水平面,所述下套筒上具有上卡槽和下卡槽,處于第一鎖止位時上卡槽與下卡頭鎖止配合,處于第二鎖止位時下卡槽與上卡頭鎖止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打撈工具,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曦,魏開鵬,陳旭,劉玉祥,趙潤冬,牛似成,方群,孫彬,何問仁,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氣分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