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提供一種扭轉裝置,涉及銅桿成型技術領域。扭轉裝置包括限位機構、第一摩擦輪組和第二摩擦輪組。限位機構具有進料孔和出料孔。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能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一扭轉處。第二摩擦輪組包括能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二扭轉處,進料孔、第一扭轉處、第二扭轉處和出料孔依次共同限定出允許待扭轉桿通過的通道。在連鑄連軋形成銅桿后以及銅桿溫度降低至再結晶溫度之前,對銅桿進行扭轉處理,通過機械方式細化銅桿晶粒,干預再結晶過程,大量引入位錯,銅桿發生再結晶退火,形成大量細小的等軸晶組織,促進銅桿的延伸率大幅提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扭轉裝置
本申請涉及銅桿成型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扭轉裝置。
技術介紹
銅線纜是應用最廣泛傳輸線纜材料之一,工業上,一般通過拉拔銅桿制得銅線纜。因此,銅桿的塑性是銅桿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提高銅桿的塑性,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而合金材料的塑性與晶粒尺寸大小、均勻性密切相關。冶煉回收廢銅,制成銅桿能夠大幅降低銅桿生產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但廢舊的回收銅成分復雜,在廢銅冶煉過程中,一般向銅液中加入除雜劑凈化銅液,獲得更純凈的銅基體,進而提高銅桿的延伸率。但是受除雜技術/工藝瓶頸限制,進一步通過除雜工藝降低雜質含量的成本較高。因而探索除雜工藝之外的方法,是提高銅桿材料延伸率的主要途徑。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扭轉裝置,其能夠對銅桿進行扭轉處理,干預再結晶過程,大量引入位錯,從而提高銅桿的延伸率。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扭轉裝置,其包括:限位機構、第一摩擦輪組和第二摩擦輪組。限位機構具有進料孔和出料孔。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一扭轉處。第二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二扭轉處。進料孔、第一扭轉處、第二扭轉處和出料孔依次共同限定出允許待扭轉桿通過的通道。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將銅桿從進料孔伸入,銅桿在第一摩擦輪組和第二摩擦輪組的差速或反向旋轉的摩擦下產生扭矩,最后由出料孔伸出。在連鑄連軋形成銅桿后以及銅桿溫度降低至再結晶溫度之前,對銅桿進行扭轉處理,通過機械方式細化銅桿晶粒,干預再結晶過程,大量引入位錯,進而在連鑄連軋余溫作用下,銅桿發生再結晶退火,形成大量細小的等軸晶組織,促進銅桿的延伸率大幅提升。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第一摩擦輪和第二摩擦輪的軸線平行,第一摩擦輪或第二摩擦輪的軸線與通道的中線的夾角為1~7°。在上述實現過程中,第一摩擦輪和第二摩擦輪對待扭轉桿的扭轉的方向相同或相反。第一摩擦輪或第二摩擦輪的軸線與通道的中線的夾角為1~7°能夠確保扭轉銅桿過程中推動銅桿進給。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扭轉裝置還包括第一加熱艙,第一加熱艙設置于進料孔和第一扭轉處之間。在上述實現過程中,第一加熱艙能夠使銅桿在扭轉前溫度加熱至再結晶溫度以上。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扭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加熱艙,第二加熱艙設置于第二扭轉處和出料孔之間。在上述實現過程中,第二加熱艙能夠使銅桿在扭轉后溫度加熱至再結晶溫度以上。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加熱艙和/或第二加熱艙內壁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溫度傳感器能夠穩定控制第一加熱艙和第二加熱艙的溫度,使其在再結晶溫度以上。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電機,至少兩個第一電機與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一一對應傳動連接。第二摩擦輪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二電機,至少兩個第二電機與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一一對應傳動連接。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的輸出端均設置有傳動蝸桿,第一摩擦輪和第二摩擦輪均傳動連接于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和傳動齒輪嚙合。在上述實現過程中,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通過帶動傳動蝸桿轉動,使與傳動蝸桿嚙合的傳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第一摩擦輪和第二摩擦輪轉動。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限位機構包括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形成的限位板,限位板在第一端具有進料孔,限位板在第二端具有出料孔,限位板內部在進料孔和出料孔之間形成為允許待扭轉桿通過的限位孔。在上述實現過程中,限位孔能夠限定待扭轉桿的運動方向,防止其產生扭矩后折斷。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限位板中部具有貫穿限位板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第一摩擦輪組安裝于第一安裝孔,第二摩擦輪組安裝于第二安裝孔,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均位于進料孔和出料孔之間。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待扭轉桿從進料孔進入到限位板中后,分別于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露出,此時第一摩擦輪組和第二摩擦輪組分別摩擦待扭轉桿使待扭轉桿實現扭轉。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案中,第一摩擦輪組包括兩個第一摩擦輪,兩個第一摩擦輪分別安裝于第一安裝孔且分別位于限位板的兩側。第二摩擦輪組包括兩個第二摩擦輪,兩個第二摩擦輪分別安裝于第二安裝孔且分別位于限位板的兩側。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申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的扭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的扭轉裝置的側視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的扭轉裝置的俯視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視角的剖視圖;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二視角的剖視圖;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第一摩擦輪和第二摩擦輪的剖視圖;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的限位板的剖視圖。圖標:10-扭轉裝置;100-待扭轉桿;200-限位機構;201-進料孔;202-出料孔;210-限位板;211-第一安裝孔;212-第二安裝孔;213-第三安裝孔;214-第四安裝孔;215-第一段限位孔;216-第二段限位孔;217-第三段限位孔;218-第四段限位孔;219-第五段限位孔;300-第一摩擦輪組;310-第一摩擦輪;320-第一電機;330-傳動蝸桿;340-傳動齒輪;400-第二摩擦輪組;410-第二摩擦輪;420-第二電機;500-第一加熱艙;600-第二加熱艙。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申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申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申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申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裝置包括:/n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具有進料孔和出料孔;/n第一摩擦輪組,所述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所述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一扭轉處;/n第二摩擦輪組,所述第二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所述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二扭轉處;/n所述進料孔、所述第一扭轉處、所述第二扭轉處和所述出料孔依次共同限定出允許待扭轉桿通過的通道。/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裝置包括:
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具有進料孔和出料孔;
第一摩擦輪組,所述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所述至少兩個第一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一扭轉處;
第二摩擦輪組,所述第二摩擦輪組包括能夠旋轉的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所述至少兩個第二摩擦輪之間形成第二扭轉處;
所述進料孔、所述第一扭轉處、所述第二扭轉處和所述出料孔依次共同限定出允許待扭轉桿通過的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輪和所述第二摩擦輪的軸線平行,所述第一摩擦輪或所述第二摩擦輪的軸線與所述通道的中線的夾角為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裝置還包括第一加熱艙,所述第一加熱艙設置于所述進料孔和所述第一扭轉處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轉裝置還包括第二加熱艙,所述第二加熱艙設置于所述第二扭轉處和所述出料孔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艙和/或所述第二加熱艙內壁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扭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輪組包括至少兩個第一電機,所述至少兩個第一電機與所述至少兩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燕飛,張金祥,賴華生,洪侃,王玉香,劉雯雯,
申請(專利權)人: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