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傳感器模塊采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發送到采集控制終端,采集控制終端對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進行數據接收,通過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將解析后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發送到邊緣物聯代理;本發明專利技術傳感器模塊采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能夠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無線傳輸,從而提高了傳感器設置的靈活性,進而提高了數據監測范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物聯網
,特別是涉及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輸變電物聯網架構的邊緣物聯代理裝置總體架構如圖3所示。輸電線路監測裝置是通過有線連接,監測數據到傳輸基站再發送,如此設置限制了監測范圍,導致監測范圍小,不能完整地監測每個監測點,現場安裝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提高了數據監測范圍。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包括: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用于采集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采集控制終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模塊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邊緣物聯代理,與所述采集控制終端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可選地,所述傳感器模塊包括氣象傳感器、桿塔傾斜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和舞動傳感器。可選地,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均為lora模塊,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一lora模塊,所述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二lora模塊。可選地,所述第一lora模塊和所述第二lora模塊均為SX1262芯片。可選地,所述采集控制終端的型號為FD-CMD。可選地,所述邊緣物聯代理的型號為FD-CCD-GEA。可選地,所述采集控制終端為多個,所述采集控制終端發送到所述邊緣物聯代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中包含所述采集控制終端的控制終端ID,所述邊緣物聯代理通過所述控制終端ID識別各所述采集控制終端。可選地,所述采集控制終端還用于控制所述傳感器模塊中各傳感器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的采集周期和上傳周期。可選地,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用于將采集的所述輸電線路監測數據以MQTT協議發送到所述采集控制終端。可選地,所述傳感器模塊還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對所述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進行加密。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體實施例,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以下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傳感器模塊采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發送到采集控制終端,采集控制終端對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進行數據接收,通過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將解析后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發送到邊緣物聯代理;本專利技術傳感器模塊采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能夠通過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無線傳輸,從而提高了傳感器設置的靈活性,進而提高了數據監測范圍。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詳細結構示意圖;圖3為傳統輸變電物聯網架構的邊緣物聯代理裝置總體架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提高了數據監測范圍。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包括:傳感器模塊101,包括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用于采集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采集控制終端102,包括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模塊101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邊緣物聯代理103,與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所述傳感器模塊101包括氣象傳感器、桿塔傾斜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和舞動傳感器。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和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均為lora模塊,第一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一lora模塊,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二lora模塊。傳感器模塊101模塊中各個傳感器均對應一個第一lora模塊,即氣象傳感器、桿塔傾斜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和舞動傳感器上均設置有第一lora模塊。所述第二lora模塊用于按照報文頭為0x5A,報文尾為0x96的形式向所述邊緣物聯代理103傳輸數據。所述第一lora模塊和所述第二lora模塊均為SX1262芯片。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的型號為FD-CMD。所述邊緣物聯代理103的型號為FD-CCD-GEA。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為多個,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發送到所述邊緣物聯代理103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中包含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的控制終端ID,所述邊緣物聯代理103通過控制終端ID識別各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所述采集控制終端102還用于控制所述傳感器模塊101中各傳感器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的采集周期和上傳周期。所述第一lora模塊用于將采集的所述輸電線路監測數據以MQTT協議發送到采集控制終端102。所述傳感器模塊101還包括加密芯片,所述加密芯片用于對所述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進行加密。氣象傳感器的型號為FD-E5M-50SL,桿塔傾斜傳感器的型號為FD-TAS-BB,振動傳感器的型號為FD-LVS-50BZ,舞動傳感器的型號為FD-LGS-50,各個傳感器采集的輸電線路監測數據通過第二lora模塊發送到采集控制終端102,采集控制終端102的型號為FD-CMD,采集控制終端102把各個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解析,然后通過第二lora模塊把數據按照報文頭0x5A,中間是報文內容,報文尾是0x96的形式發送到邊緣物聯代理103,如圖2所示。采集控制終端102還可以通過第二lora模塊控制各個傳感器的數據上傳周期。本專利技術傳感器模塊101匯聚cpu應用ARM嵌入式系統技術,將lora模塊嵌入傳感器,傳感器中的lora模塊記為第一lora模塊,第一lora模塊作為傳感器模塊101中傳感器接收、處理、解析和發送的重要節點,使傳感器模塊101中各傳感器數據能夠高效、實時和穩定的處理。本專利技術傳感器模塊101中的各傳感器都是基于微功耗的傳感器,采用第一lora模塊處理傳感器的收發,第一lora模塊分為控制信道和采集信道;控制信道控制傳感器的采集周期和上報周期,如此,邊緣物聯代理103可以有效的管理各傳感器的參數和數據等,而且傳感器中第一lora模塊使監測半徑達到1km左右,相比于以前有線的連接方式,監測覆蓋面積大大提高,可以展示給用戶更多有用的信息。邊緣物聯代理103中可以包括多個采集控制終端102,邊緣物聯代理103同時接收多個采集控制終端102收集的數據。例如,邊緣物聯代理103中包括兩個采集控制終端102,規定各個采集控制終端102的id,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包括:/n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用于采集輸電線路監測數據;/n采集控制終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模塊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n邊緣物聯代理,與所述采集控制終端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n
【技術特征摘要】
20201113 CN 20201126837431.一種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包括:
傳感器模塊,包括第一無線通信模塊,用于采集輸電線路監測數據;
采集控制終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與所述傳感器模塊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
邊緣物聯代理,與所述采集控制終端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輸電線路檢測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模塊包括氣象傳感器、桿塔傾斜傳感器、振動傳感器和舞動傳感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和所述第二無線通信模塊均為lora模塊,所述第一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一lora模塊,所述第二無線通信模塊記為第二lora模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邊緣物聯代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ora模塊和所述第二lora模塊均為SX1262芯片。
5.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樹國,趙睿,倪康婷,高方玉,邵洪林,賈曉峰,李邵尊,高艷海,魏雷,鄭鵬超,姚陶,馬超,張逸媧,趙建豪,于洪亮,王威,楊振,馬俊朋,曹向勇,賀曉宇,高安潔,趙爽,郎慶凱,蔡光柱,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國網富達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