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導線排布方法、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及變壓器,屬于變壓器制造技術領域,上述導線排布方法在繞制前對待繞制的導線進行合理排布以及反向絞繞,得到第一導線列、第二導線列和第三導線列;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導線排布方法、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及變壓器,能夠解決三螺旋線圈繞制過程中的導線纏繞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導線排布方法、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及變壓器
本專利技術屬于變壓器制造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導線排布方法、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及變壓器。
技術介紹
螺旋式線圈是一種可以用于中大型變壓器,低電壓大電流工況的繞組形式。螺旋式線圈由一列或多列導線并聯繞制而成。一列導線繞成的稱為單螺旋線圈,兩列導線繞成的稱為雙螺旋線圈。實際應用中,一般采用偶數列導線繞制,如兩列或四列。但是有時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繞組匝數、軸向和輻向尺寸等,或為了達到某些更優的效果,不得不采用三螺旋線圈,即采用三列導線并聯繞制。線圈繞制過程中,三列導線每一列導線均由多根導線摞置而成。為了確保各導線長度相等以及它們在漏磁場位置上產生的漏感應電勢之和相等,繞制過程中需要對導線進行換位。偶數列導線情況較為簡單,兩列導線互換即可,但是三螺旋線圈涉及第三列導線,導線換位復雜度急劇增加。如果三列導線按照偶數列導線那樣排線繞制,多次換位后,導線將發生纏繞,無法繼續繞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線排布方法、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及變壓器,旨在解決三螺旋線圈繞制過程中的導線纏繞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導線排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設置6N個線輪,每個線輪上纏繞有一根導線,將6N個所述線輪分為三列并在水平方向依次排開,形成左側列、中間列和右側列,每列所述線輪沿上下方向分為兩排,每排中所述線輪的數量為N個,其中,N為整數,且N>1;將每排中的N個所述線輪引出的導線沿上下方向層疊進行排布,定義最上層的導線為第一層,以此類推,最下層的導線為第N層;S2,確定導線的絞繞方法:針對上述由第一層至第N層構成的導線列,將第一層導線按照一定的換移方向、從所述導線列的一側換移至第N層,使換移前的第2層至第N層變為第一層至第N-1層,按照相同的換移方向,重復上述過程,持續將當前的第一層導線換移至第N層,直至所述導線列初始時的第N層變為第一層,所述換移方向為順時針或逆時針;S3,形成第三導線列:將所述左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一子列、第二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根據三螺旋線圈的繞向確定為順時針或逆時針;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二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一子列上,形成第三導線列;S4,形成第一導線列:將所述右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三子列、第四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四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三子列上,形成第一導線列;S5,將所述左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五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同;將所述右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六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S6,形成第二導線列:依次交替取出所述第五子列和第六子列當前的最下層導線進行疊落,形成第二導線列,即首先取所述第五子列的最下層的導線,然后取所述第六子列的最下層的導線,第三次再取所述第五子列的當前最下層的導線,依次類推,直至所述第五子列和第六子列的導線全部進入所述第二導線列;S7,排線完成,將所述第一導線列、第二導線列和第三導線列引至繞線模具即可繞制三螺旋線圈。進一步地,當所述三螺旋線圈為左繞向時,步驟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為逆時針。進一步地,當所述三螺旋線圈為右繞向時,步驟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為順時針。進一步地,所述左側列、中間列和右側列直線排布,并且排布方向平行于繞線模具的軸線。進一步地,每排中所述線輪直線排布,且排布方向與所述左側列、中間列和右側列的排布方向垂直。進一步地,所述線輪設置在導線架上,所述導線架底部設有腳輪并可平行于所述繞線模具的軸線方向移動。進一步地,所述導線為金屬材質制成的扁導線。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線列、第二導線列和第三導線列通過線夾相互分隔。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所述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在導線繞制前,通過上述的導線排布方法進行排布。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變壓器,所述變壓器包括三螺旋線圈,所述三螺旋線圈由上述的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繞制而成。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導線排布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導線排布過程中對導線進行了絞繞,絞繞順序和方向根據線圈繞制時導線的換位順序及方向對應設置,對線圈繞制過程中導線可能發生的纏繞,在排線階段,提前對理順狀態的導線進行了反向絞繞,這些反向絞繞在線圈繞制過程中導線換位時被一一消除、重新理順,使并聯導線在多次交叉換位后仍能夠保持導線間的有序排列,不會發生相互纏繞,確保三螺旋式線圈能夠順利繞制。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上述的導線排布方法進行排布,因此并聯導線在多次交叉換位后仍能夠保持導線間的有序排列,不會發生相互纏繞,確保三螺旋式線圈能夠順利的繞制,且繞制效率高、質量好。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變壓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包括三螺旋線圈,該三螺旋線圈通過上述的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繞制而成,確保三螺旋線圈能夠順利的繞制,進而提高變壓器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導線排布方法實施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向視圖;圖3為現有技術三螺旋線圈繞制時的導線換位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導線的絞線方法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導線排布方法中第一導線列、第二導線列和第三導線列的示意圖;圖6為本通過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三螺旋線圈繞制方法繞制三螺旋線圈的結構示意圖。圖中:51、線輪;52、繞線模具;521、撐條;53、導線架;61、左側列;62、中間列;63、右側列;71、第一導線列;72、第二導線列;73、第三導線列;81、明位;82、底位。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2,現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導線排布方法進行說明。導線排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設置6N個線輪51,每個線輪51上纏繞有一根導線,將6N個線輪51分為三列并在水平方向依次排開,形成左側列61、中間列62和右側列63,每列線輪51沿上下方向分為兩排,每排中線輪51的數量為N個,其中,N為整數,且N>1,為了示意的較為清楚,圖1和圖2中N=2;...
【技術保護點】
1.導線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nS1,設置6N個線輪,每個線輪上纏繞有一根導線,將6N個所述線輪分為三列并在水平方向依次排開,形成左側列、中間列和右側列,每列所述線輪沿上下方向分為兩排,每排中所述線輪的數量為N個,其中,N為整數,且N>1;/n將每排中的N個所述線輪引出的導線沿上下方向層疊進行排布,定義最上層的導線為第一層,以此類推,最下層的導線為第N層;/nS2,確定導線的絞繞方法:針對上述由第一層至第N層構成的導線列,將第一層導線按照一定的換移方向、從所述導線列的一側換移至第N層,使換移前的第2層至第N層變為第一層至第N-1層,按照相同的換移方向,重復上述過程,持續將當前的第一層導線換移至第N層,直至所述導線列初始時的第N層變為第一層,所述換移方向為順時針或逆時針;/nS3,形成第三導線列:將所述左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一子列、第二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根據三螺旋線圈的繞向確定為順時針或逆時針;/n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二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一子列上,形成第三導線列;/nS4,形成第一導線列:將所述右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三子列、第四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n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四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三子列上,形成第一導線列;/nS5,將所述左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五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同;/n將所述右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六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nS6,形成第二導線列:依次交替取出所述第五子列和第六子列當前的最下層導線進行疊落,形成第二導線列,即首先取所述第五子列的最下層的導線,然后取所述第六子列的最下層的導線,第三次再取所述第五子列的當前最下層的導線,依次類推,直至所述第五子列和第六子列的導線全部進入所述第二導線列;/nS7,排線完成,將所述第一導線列、第二導線列和第三導線列引至繞線模具即可繞制三螺旋線圈。/n...
【技術特征摘要】
1.導線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設置6N個線輪,每個線輪上纏繞有一根導線,將6N個所述線輪分為三列并在水平方向依次排開,形成左側列、中間列和右側列,每列所述線輪沿上下方向分為兩排,每排中所述線輪的數量為N個,其中,N為整數,且N>1;
將每排中的N個所述線輪引出的導線沿上下方向層疊進行排布,定義最上層的導線為第一層,以此類推,最下層的導線為第N層;
S2,確定導線的絞繞方法:針對上述由第一層至第N層構成的導線列,將第一層導線按照一定的換移方向、從所述導線列的一側換移至第N層,使換移前的第2層至第N層變為第一層至第N-1層,按照相同的換移方向,重復上述過程,持續將當前的第一層導線換移至第N層,直至所述導線列初始時的第N層變為第一層,所述換移方向為順時針或逆時針;
S3,形成第三導線列:將所述左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一子列、第二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根據三螺旋線圈的繞向確定為順時針或逆時針;
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二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一子列上,形成第三導線列;
S4,形成第一導線列:將所述右側列的上排線輪的N根導線、所述中間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分別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分別形成第三子列、第四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
沿上下方向將所述第四子列疊落在所述第三子列上,形成第一導線列;
S5,將所述左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五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同;
將所述右側列的下排線輪的N根導線按照S2所述的絞繞方法進行絞繞,形成第六子列,絞繞時導線的換移方向與S3中導線的換移方向相反;
S6,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祖,王寶臣,魏廣建,郭艷君,張立民,牟文占,康亞斌,楊帆,安穎,
申請(專利權)人:保定天威集團特變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