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箱體、消毒水箱和消毒盤,所述箱體的底部安裝有支腳,箱體的頂部安裝有空心轉軸,空心轉軸的下端伸入箱體內,空心轉軸與箱體轉動連接,空心轉軸的下端安裝有噴灑盤,箱體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箱體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消毒水箱,箱體的內部安裝有消毒盤,消毒盤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機構,利用增壓泵,將消毒水箱內的消毒藥水輸送至噴灑盤,進而通過霧化噴頭噴出,利用第一電機帶動噴灑盤轉動,從而擴大噴灑范圍,使醫療器械與消毒藥水接觸更加充分,利用第二電機帶動消毒盤左右移動,從而帶動醫療器械在消毒盤內左右晃動,進一步降低噴灑死角,保證消毒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
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
技術介紹
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效用主要通過物理等方式獲得,不是通過藥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的方式獲得,或者雖然有這些方式參與但是只起輔助作用。為了給醫療器械消毒,需要用到專用的消毒裝置,現有的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在消毒過程中,消毒藥水與醫療器械接觸不夠充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箱體、消毒水箱和消毒盤,所述箱體的底部安裝有支腳,箱體的頂部安裝有空心轉軸,空心轉軸的下端伸入箱體內,空心轉軸與箱體轉動連接,空心轉軸的下端安裝有噴灑盤,箱體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軸伸端通過錐齒輪組與空心轉軸相連接,箱體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消毒水箱,消毒水箱的底部安裝有增壓泵,空心轉軸的上端安裝有旋通接頭,增壓泵的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旋通接頭聯通,箱體的內部安裝有消毒盤,消毒盤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機構。更進一步地:所述噴灑盤內部中空,空心轉軸與噴灑盤聯通,噴灑盤的下表面分布有霧化噴頭。更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的側壁安裝有箱門,箱門與箱體的側壁鉸接。更進一步地:所述箱體的底部安裝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裝有閥門。更進一步地:所述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滑動框和半齒輪,消毒盤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滑動框,滑動框與箱體的底部滑動連接,箱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軸伸端伸入滑動框內,第二電機的軸伸端套設有半齒輪,滑動框相對的兩個內壁上分別安裝有齒條,半齒輪與兩個齒條間歇嚙合。采用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實施例中,利用增壓泵,將消毒水箱內的消毒藥水輸送至噴灑盤,進而通過霧化噴頭噴出,利用第一電機帶動噴灑盤轉動,從而擴大噴灑范圍,使醫療器械與消毒藥水接觸更加充分,利用第二電機帶動消毒盤左右移動,從而帶動醫療器械在消毒盤內左右晃動,進一步降低噴灑死角,保證消毒效果,解決了現有的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在消毒過程中,消毒藥水與醫療器械接觸不夠充分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實施例1中箱體的立體圖;圖3為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實施例2中滑動框的俯視圖。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箱體;2-支腳;3-空心轉軸;4-噴灑盤;5-霧化噴頭;6-第一電機;7-消毒水箱;8-增壓泵;9-旋通接頭;10-第二電機;11-滑動框;12-消毒盤;13-排液管;14-半齒輪;15-箱門。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請參閱圖1-3,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箱體1、消毒水箱7和消毒盤12,箱體1的底部安裝有支腳2,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空心轉軸3,空心轉軸3的下端伸入箱體1內,空心轉軸3與箱體1轉動連接,空心轉軸3的下端安裝有噴灑盤4,噴灑盤4內部中空,空心轉軸3與噴灑盤4聯通,噴灑盤4的下表面分布有霧化噴頭5,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軸伸端通過錐齒輪組與空心轉軸3相連接,啟動第一電機6,可以帶動空心轉軸3轉動,從而帶動噴灑盤4轉動,箱體1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消毒水箱7,用于存放消毒藥水,消毒水箱7的底部安裝有增壓泵8,空心轉軸3的上端安裝有旋通接頭9,增壓泵8的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旋通接頭9聯通,利用增壓泵8將消毒水箱7內的消毒藥水輸送至噴灑盤4,進而通過霧化噴頭5噴出,啟動第一電機6,帶動噴灑盤4轉動,從而擴大噴灑范圍,箱體1的內部安裝有消毒盤12,用于放置待消毒的醫療器械,消毒藥水噴灑在消毒盤12內的醫療器械上,進行消毒作業,箱體1的側壁安裝有箱門15,箱門15與箱體1的側壁鉸接,箱體1的底部安裝有排液管13,排液管13上安裝有閥門。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消毒盤12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機構,移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10、滑動框11和半齒輪14,消毒盤12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滑動框11,滑動框11與箱體1的底部滑動連接,滑動框11可以左右滑動,箱體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10,第二電機10的軸伸端伸入滑動框11內,第二電機10的軸伸端套設有半齒輪14,滑動框11相對的兩個內壁上分別安裝有齒條,半齒輪14與兩個齒條間歇嚙合,啟動第二電機10,帶動半齒輪14轉動,當半齒輪14與其中一個齒條嚙合時,帶動滑動框11橫向移動,當半齒輪14與另一個齒條嚙合時,帶動滑動框11反向移動,如此反復,帶動滑動框11左右移動,從而帶動消毒盤12左右移動,從而帶動醫療器械在消毒盤12內左右晃動,進一步降低噴灑死角,保證消毒效果。結合實施例1、實施例2,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打開箱門15,將待消毒的醫療器械置于消毒盤12內,啟動增壓泵8,將消毒水箱7內的消毒藥水輸送至噴灑盤4,進而通過霧化噴頭5噴出,啟動第一電機6,帶動噴灑盤4轉動,從而擴大噴灑范圍,使醫療器械與消毒藥水接觸更加充分,同時啟動第二電機10,帶動消毒盤12左右移動,從而帶動醫療器械在消毒盤12內左右晃動,進一步降低噴灑死角,保證消毒效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申請中箱體1、消毒水箱7和消毒盤12為現有技術的應用,第一電機、可旋轉的噴灑盤、移動機構為本申請的創新點,其有效解決了現有的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在消毒過程中,消毒藥水與醫療器械接觸不夠充分的問題。以上示意性的對本技術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箱體(1)、消毒水箱(7)和消毒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底部安裝有支腳(2),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空心轉軸(3),空心轉軸(3)的下端伸入箱體(1)內,空心轉軸(3)與箱體(1)轉動連接,空心轉軸(3)的下端安裝有噴灑盤(4),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軸伸端通過錐齒輪組與空心轉軸(3)相連接,箱體(1)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消毒水箱(7),消毒水箱(7)的底部安裝有增壓泵(8),空心轉軸(3)的上端安裝有旋通接頭(9),增壓泵(8)的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旋通接頭(9)聯通,箱體(1)的內部安裝有消毒盤(12),消毒盤(12)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機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箱體(1)、消毒水箱(7)和消毒盤(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底部安裝有支腳(2),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空心轉軸(3),空心轉軸(3)的下端伸入箱體(1)內,空心轉軸(3)與箱體(1)轉動連接,空心轉軸(3)的下端安裝有噴灑盤(4),箱體(1)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的軸伸端通過錐齒輪組與空心轉軸(3)相連接,箱體(1)的頂部還固定連接有消毒水箱(7),消毒水箱(7)的底部安裝有增壓泵(8),空心轉軸(3)的上端安裝有旋通接頭(9),增壓泵(8)的出水口通過輸水管與旋通接頭(9)聯通,箱體(1)的內部安裝有消毒盤(12),消毒盤(12)的底部安裝有移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急診科用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灑盤(4)內部中空,空心轉軸(3)與噴灑盤(4)聯通,噴灑盤(4)的下表面分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東勤,胡德仁,
申請(專利權)人:張東勤,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