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裂縫測量工具技術領域的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包括兩組萬向輪,兩組所述萬向輪頂部均設置基板,兩組所述基板相背面均設置橫板,兩組所述橫板左右均貫穿設置安裝孔,且兩組所述安裝孔內腔均固定設置螺套,兩組所述螺套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螺桿,且所述螺桿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螺套內腔,兩組所述螺桿底部均套接固定設置軸承座,兩組所述軸承座底部均設置頂壓板,兩組所述螺桿頂部均設置把手,兩組所述基板頂部中央均設置伸縮桿,兩組所述伸縮桿頂部均套接設置套筒,兩組所述套筒相對面均設置連接塊,兩組所述連接塊之間設置拆卸測量裝置,該裝置便于移動測量,利于提高測量效率,且該裝置便于拆卸攜帶。且該裝置便于拆卸攜帶。且該裝置便于拆卸攜帶。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裂縫測量工具
,具體為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xiàn)象,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雖然突發(fā)性強,危害性大,但是這些災害發(fā)生前往往具有明顯的前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對滑坡、崩塌體和建筑的裂縫等進行簡易測量,掌握滑坡、崩塌的穩(wěn)定狀態(tài),是當前我國避免人員傷亡的有效方法。
[0003]目前,現(xiàn)有的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大多不便于拆卸,致使攜帶使用不方便,同時由于地質災害裂縫較長,傳統(tǒng)的測量裝置不便于移動,致使測量效率較低,因此,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很有實際價值。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包括兩組萬向輪,兩組所述萬向輪頂部均設置有基板,兩組所述基板相背面均設置有橫板,兩組所述橫板左右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且兩組所述安裝孔內腔均固定設置有螺套,兩組所述螺套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螺桿,且所述螺桿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螺套內腔,兩組所述螺桿底部均套接固定設置有軸承座,兩組所述軸承座底部均設置有頂壓板,兩組所述螺桿頂部均設置有把手,兩組所述基板頂部中央均設置有伸縮桿,兩組所述伸縮桿頂部均套接設置有套筒,兩組所述套筒相對面均設置有連接塊,兩組所述連接塊之間設置有拆卸測量裝置。
[0006]優(yōu)選的,所述拆卸測量裝置包括母尺,所述母尺內腔活動插接設置有子尺,所述母尺和子尺上均設置有刻度,所述母尺和子尺相背面均連接有側部滑塊,所述母尺外周套接設置有外固定套一,所述子尺外周套接設置有外固定套二,所述外固定套一和外固定套二底部均設置有立桿。
[0007]優(yōu)選的,所述外固定套一和外固定套二頂部中央均貫穿設置有一致的螺栓孔,且兩組所述螺栓孔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緊固螺栓,兩組所述緊固螺栓分別與匹配的母尺和子尺頂部貼合連接。
[0008]優(yōu)選的,兩組所述緊固螺栓底部均膠黏設置有防滑墊片,且兩組所述防滑墊片均為軟質橡膠材料。
[0009]優(yōu)選的,兩組所述連接塊相對面均縱向設置與側部滑塊匹配的滑槽,且所述側部滑塊活動設置在匹配的滑槽內腔之中。
[0010]優(yōu)選的,所述母尺和子尺均采用不銹鋼材質,所述套筒與伸縮桿之間通過螺絲釘
活動連接。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該裝置通過萬向輪實現(xiàn)便于移動,在移動至指定測量地點,通過同步擰動兩組把手,使得兩組螺桿轉動,并在螺套的作用下,兩組螺桿同步向下推進,最后通過螺桿帶動頂壓板向下運動并與地面接觸,從而使得該裝置穩(wěn)定停下;
[0012]通過拆卸測量裝置能夠實現(xiàn)測量裂縫寬度,并且拆卸測量裝置便于在兩組連接塊之間進行拆卸,方便攜帶;
[0013]通過在兩組連接塊上設置與側部滑塊匹配的滑槽,方便母尺和子尺都通過側部滑塊從兩組連接塊之間拆卸下,并且母尺和子尺之間能夠進行伸縮,減小體積,有利于攜帶測量;
[0014]該裝置通過伸縮桿實現(xiàn)高度調整,在兩組立桿調整至與裂縫內壁貼合時,通過擰緊外固定套一和外固定套二上的緊固螺栓,實現(xiàn)對二者位置的固定,方便對測量結果進行讀數(shù)記錄;
[0015]在兩組緊固螺栓底部均膠黏設置軟質的防滑墊片,一方面可以增加兩組緊固螺栓底部與母尺和子尺頂部之間的摩擦,使得固定效果更佳穩(wěn)定,另一方面通過軟質材料防止緊固螺栓在擰緊的過程中對母尺和子尺頂部造成擠壓損害,實現(xiàn)緩沖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拆卸測量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萬向輪;2、基板;3、橫板;4、螺套;5、螺桿;6、把手;7、軸承座;8、頂壓板;9、伸縮桿;10、套筒;11、連接塊;12、拆卸測量裝置;121、母尺;122、子尺;123、外固定套一;124、外固定套二;125、緊固螺栓;126、立桿;127、刻度;128、側部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包括兩組萬向輪1,兩組萬向輪1頂部均設置有基板2,兩組基板2相背面均設置有橫板3,兩組橫板3左右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且兩組安裝孔內腔均固定設置有螺套4,兩組螺套4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螺桿5,且螺桿5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螺套4內腔,兩組螺桿5底部均套接固定設置有軸承座7,兩組軸承座7底部均設置有頂壓板8,該裝置通過萬向輪1實現(xiàn)便于移動,在移動至指定測量地點,通過同步擰動兩組把手6,使得兩組螺桿5轉動,并在螺套4的作用下,兩組螺桿5同步向下推進,最后通過螺桿5帶動頂壓板8向下運動并與地面接觸,從而使得該裝置穩(wěn)定停下。
[0021]請參閱圖1,兩組螺桿5頂部均設置有把手6,兩組基板2頂部中央均設置有伸縮桿9,該裝置通過伸縮桿9實現(xiàn)高度調整,兩組伸縮桿9頂部均套接設置有套筒10,兩組套筒10
相對面均設置有連接塊11,兩組連接塊11之間設置有拆卸測量裝置12,通過拆卸測量裝置12能夠實現(xiàn)測量裂縫寬度,并且拆卸測量裝置12便于在兩組連接塊11之間進行拆卸,方便攜帶。
[0022]請參閱圖2,拆卸測量裝置12包括母尺121,母尺121內腔活動插接設置有子尺122,母尺121和子尺122之間能夠進行伸縮,減小體積,有利于攜帶測量,母尺121和子尺122上均設置有刻度127,母尺121和子尺122相背面均連接有側部滑塊128,母尺121外周套接設置有外固定套一123,子尺122外周套接設置有外固定套二124,外固定套一123和外固定套二124底部均設置有立桿126。
[0023]請參閱圖2,外固定套一123和外固定套二124頂部中央均貫穿設置有一致的螺栓孔,且兩組螺栓孔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緊固螺栓125,兩組緊固螺栓125分別與匹配的母尺121和子尺122頂部貼合連接,在兩組立桿126調整至與裂縫內壁貼合時,通過擰緊外固定套一123和外固定套二124上的緊固螺栓125,實現(xiàn)對二者位置的固定,方便對測量結果進行讀數(shù)記錄。
[0024]請參閱圖2,兩組緊固螺栓125底部均膠黏設置有防滑墊片,且兩組防滑墊片均為軟質橡膠材料,在兩組緊固螺栓125底部均膠黏設置軟質的防滑墊片,一方面可以增加兩組緊固螺栓125底部與母尺121和子尺122頂部之間的摩擦,使得固定效果更佳穩(wěn)定,另一方面通過軟質材料防止緊固螺栓125在擰緊的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包括兩組萬向輪(1),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萬向輪(1)頂部均設置有基板(2),兩組所述基板(2)相背面均設置有橫板(3),兩組所述橫板(3)左右均貫穿設置有安裝孔,且兩組所述安裝孔內腔均固定設置有螺套(4),兩組所述螺套(4)內腔均活動插接設置有螺桿(5),且所述螺桿(5)頂部和底部均延伸出螺套(4)內腔,兩組所述螺桿(5)底部均套接固定設置有軸承座(7),兩組所述軸承座(7)底部均設置有頂壓板(8),兩組所述螺桿(5)頂部均設置有把手(6),兩組所述基板(2)頂部中央均設置有伸縮桿(9),兩組所述伸縮桿(9)頂部均套接設置有套筒(10),兩組所述套筒(10)相對面均設置有連接塊(11),兩組所述連接塊(11)之間設置有拆卸測量裝置(1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質災害裂縫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測量裝置(12)包括母尺(121),所述母尺(121)內腔活動插接設置有子尺(122),所述母尺(121)和子尺(122)上均設置有刻度(127),所述母尺(121)和子尺(122)相背面均連接有側部滑塊(128),所述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寶林,
申請(專利權)人:劉寶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