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
本技術涉及地質災害防治
,具體為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
技術介紹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當前使用的地質災害警示牌大多為結構簡單,不能進行高度調節,以實現對遠處行人進行提醒警示,使得警示牌使用范圍減小,同時,傳統的警示牌大多固定設置不便移動,并且在夜間以及光線昏暗情況下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因此,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很有實際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部中央設置有移動裝置,所述基板左右端面均設置有立板,所述基板頂部中央設置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頂部設置有承載板,所述承載板頂部設置有雙面警示牌,所述雙面警示牌頂部設置有頂板,所述頂板底部前后端面均設置有燈架,兩組所述燈架內腔均設置有照明燈,所述頂板頂部設置有電池槽,所述電池槽內腔設置有紐扣電池,所述紐扣電池頂部設置有電池蓋板,且所述電池蓋板與頂板通過螺絲釘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頂部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所述底座架內腔固定有液壓桿,所述液壓桿底部設置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底部四角處均設置有萬向輪,所述活動板左右端面均設置有側滑塊。優選的,兩組所述立板相對面均縱向設置有與側滑塊匹配的滑槽,且所述側滑塊活動設置在滑槽內腔之中。 >優選的,所述底座架通過縱向螺栓與基板底部活動連接,且所述底座架為不銹鋼材質。優選的,兩組所述照明燈均與紐扣電池電性連接,所述電池蓋板頂部膠黏設置有防水薄膜,且所述防水薄膜面積比電池蓋板頂部面積大。優選的,所述立板為長方體結構,所述活動板橫截面為矩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該裝置通過雙面警示牌實現對行人進行警示作用,在燈光昏暗或者夜間時,通過頂板底部前后端面兩組照明燈實現對雙面警示牌進行照明,從而保障在燈光昏暗或者夜間該裝置都能夠對行人實現警示作用;通過伸縮桿的升降作用,實現對雙面警示牌進行高度調整,從而使得遠處行人避免接近危險地區,從而增大了該裝置的宣傳范圍;通過基板底部設置的移動裝置實現移動,在需要移動時,通過液壓桿帶動活動板向下運動,再通過活動板帶動底部設置的萬向輪向下與地面接觸,從而使得該裝置實現移動;在兩組立板相對面均縱向設置與側滑塊匹配的滑槽,并將側滑塊設置在滑槽內腔,方便活動板通過左右兩組側滑塊在兩組立板之間上下運動,從而方便活動板能夠跟隨液壓桿上下運動;通過縱向螺栓方便了底座架與基板底部之間進行安裝固定,在電池蓋板頂部膠黏設置面積更大的防水薄膜,防止液體水滲入電池槽內腔,實現對電池蓋板頂部進行防水處理。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移動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板;2、移動裝置;21、底座架;22、縱向螺栓;23、液壓桿;24、活動板;25、萬向輪;26、側滑塊;3、立板;4、伸縮桿;5、承載板;6、雙面警示牌;7、頂板;8、燈架;9、照明燈;10、電池槽;11、紐扣電池;12、電池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包括基板1,基板1底部中央設置有移動裝置2,通過基板1底部設置的移動裝置2實現移動,基板1左右端面均設置有立板3,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伸縮桿4,通過伸縮桿4的升降作用,實現對雙面警示牌6進行高度調整,從而使得遠處行人避免接近危險地區,從而增大了該裝置的宣傳范圍。請參閱圖1,伸縮桿4頂部設置有承載板5,承載板5頂部設置有雙面警示牌6,該裝置通過雙面警示牌6實現對行人進行警示作用,雙面警示牌6頂部設置有頂板7,頂板7底部前后端面均設置有燈架8,兩組燈架8內腔均設置有照明燈9,在燈光昏暗或者夜間時,通過頂板7底部前后端面兩組照明燈9實現對雙面警示牌6進行照明,從而保障在燈光昏暗或者夜間該裝置都能夠對行人實現警示作用,頂板7頂部設置有電池槽10,電池槽10內腔設置有紐扣電池11,紐扣電池11頂部設置有電池蓋板12,且電池蓋板12與頂板7通過螺絲釘活動連接。請參閱圖2,移動裝置2包括底座架21,底座架21頂部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22,底座架21內腔固定有液壓桿23,液壓桿23底部設置有活動板24,活動板24底部四角處均設置有萬向輪25,在需要移動時,通過液壓桿23帶動活動板24向下運動,再通過活動板24帶動底部設置的萬向輪25向下與地面接觸,從而使得該裝置實現移動,活動板24左右端面均設置有側滑塊26。請參閱圖1,圖2,兩組立板3相對面均縱向設置有與側滑塊26匹配的滑槽,且側滑塊26活動設置在滑槽內腔之中,在兩組立板3相對面均縱向設置與側滑塊26匹配的滑槽,并將側滑塊26設置在滑槽內腔,方便活動板24通過左右兩組側滑塊26在兩組立板3之間上下運動,從而方便活動板24能夠跟隨液壓桿23上下運動。請參閱圖1,圖2,底座架21通過縱向螺栓22與基板1底部活動連接,通過縱向螺栓22方便了底座架21與基板1底部之間進行安裝固定,且底座架21為不銹鋼材質。請參閱圖1,兩組照明燈9均與紐扣電池11電性連接,電池蓋板12頂部膠黏設置有防水薄膜,且防水薄膜面積比電池蓋板12頂部面積大,在電池蓋板12頂部膠黏設置面積更大的防水薄膜,防止液體水滲入電池槽10內腔,實現對電池蓋板12頂部進行防水處理。請參閱圖1,圖2,立板3為長方體結構,活動板24橫截面為矩形。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底部中央設置有移動裝置(2),所述基板(1)左右端面均設置有立板(3),所述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伸縮桿(4),所述伸縮桿(4)頂部設置有承載板(5),所述承載板(5)頂部設置有雙面警示牌(6),所述雙面警示牌(6)頂部設置有頂板(7),所述頂板(7)底部前后端面均設置有燈架(8),兩組所述燈架(8)內腔均設置有照明燈(9),所述頂板(7)頂部設置有電池槽(10),所述電池槽(10)內腔設置有紐扣電池(11),所述紐扣電池(11)頂部設置有電池蓋板(12),且所述電池蓋板(12)與頂板(7)通過螺絲釘活動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底部中央設置有移動裝置(2),所述基板(1)左右端面均設置有立板(3),所述基板(1)頂部中央設置有伸縮桿(4),所述伸縮桿(4)頂部設置有承載板(5),所述承載板(5)頂部設置有雙面警示牌(6),所述雙面警示牌(6)頂部設置有頂板(7),所述頂板(7)底部前后端面均設置有燈架(8),兩組所述燈架(8)內腔均設置有照明燈(9),所述頂板(7)頂部設置有電池槽(10),所述電池槽(10)內腔設置有紐扣電池(11),所述紐扣電池(11)頂部設置有電池蓋板(12),且所述電池蓋板(12)與頂板(7)通過螺絲釘活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質災害防治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2)包括底座架(21),所述底座架(21)頂部四角處均貫穿插接設置有縱向螺栓(22),所述底座架(21)內腔固定有液壓桿(23),所述液壓桿(23)底部設置有活動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