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射流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及液體泵送系統,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包括:導入組件、導出組件以及混合室;所述導入組件沿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縮小的導入通道;所述導出組件沿所述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增大的導出通道,用于將所述混合室內的混合液導出所述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所述動力液與被動液的混合從而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混合室設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相互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通過收縮的導入通道使動力液的壓力能轉化為動能,使混合室內形成負壓從而吸入被動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方案結構簡單,易于維修,適用較為復雜的工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及液體泵送系統
本技術屬于射流泵
,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及液體泵送系統。
技術介紹
射流泵是利用射流紊動擴散作用將注入井內的高壓動力液的能量傳遞給井下油層產出液的無桿泵水力采油設備。它不僅設用于常規油井采油,而且用于低滲油田油井、低液面深井、斜井、海上油井以及工況復雜的特殊油井采油也取得了良好的生產效果,展示了該項采油工藝的獨特優勢。目前國內機械采油用的采油方法主要有兩大類,即有桿泵采油和無桿泵采油。射流泵屬于一種無桿泵采油。射流泵內部沒有運動部件,因此它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安全、維修方便、效果較好等優點,特別是在高溫、高壓、真空、強輻射及水下等特殊工作條件下,更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現有射流泵結構復雜,不便地維修,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旨在解決現有射流泵結構復雜,不便地維修,需要進行改進的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包括:導入組件、導出組件以及混合室;所述導入組件與所述混合室的一端連接,沿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縮小的導入通道,用于使所述動力液提速并向所述混合室內導入所述動力液;所述導出組件與所述混合室另一端連接,沿所述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增大的導出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的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的出口正對,用于將所述混合室內的混合液導出所述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用于所述動力液與被動液的混合從而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混合室設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相互連通,用于吸入所述被動液。優選地,所述導入組件包括入口管、入口卡套以及噴嘴;所述入口管通過所述入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連接;所述噴嘴設置于所述混合室與所述入口管的出口之間,所述噴嘴內形成錐形孔,所述錐形孔的出口位于所述混合室內。優選地,所述入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之間為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入口管與所述噴嘴之間、所述噴嘴與所述混合室之間均設置有密封件。優選地,所述導出組件包括喉管、擴散管以及出口卡套;所述擴散管通過所述出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連接,所述擴散管內形成錐形孔;所述喉管設置于所述混合室與所述擴散管的入口之間,所述喉管內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所述擴散管的錐形孔的小端連接。優選地,所述出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之間為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喉管與所述混合室之間、所述喉管與所述擴散管之間均設置有密封件。優選地,所述喉管的入口處設置有倒角,該倒角的最大直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導入通道出口端的直徑。優選地,所述導入通道的中心線與所述導出通道的中心線共線,且兩者的中心線均與所述吸入口的中心線垂直。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泵送系統,所述液體泵送系統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個實施例所述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脈沖式動力液發生裝置,所述脈沖式動力液發生裝置的動力液出口與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的入口管相連,用于產生脈沖式動力液。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收縮的導入通道使動力液的壓力能轉化為動能,使混合室內形成負壓從而吸入被動液,射流泵內部沒有運動部件,結構簡單,易于維修,適用較為復雜的工況;與脈沖式動力液發生裝置配合,較傳統恒定向射流系統的傳能及傳質效率提高10%~20%。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入口管;2、入口卡套;3、噴嘴;4、混合室;5、喉管;6、出口卡套;7、擴散管。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現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1的結構圖,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包括:導入組件、導出組件以及混合室4;所述導入組件與所述混合室4的一端連接,沿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縮小的導入通道,用于使所述動力液提速并向所述混合室4內導入所述動力液;所述導出組件與所述混合室4另一端連接,沿所述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增大的導出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的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的出口正對,用于將所述混合室4內的混合液導出所述混合室4;所述混合室4用于所述動力液與被動液的混合從而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混合室4設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相互連通,用于吸入所述被動液。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導入組件、導出組件與混合室4之間可以采用固定連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式連接,優選為可拆卸式連接,例如卡接、螺紋連接等方式。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導入通道與導出通道均與混合室4內部空間連通,導入通道的出口與導出通道的出口正對,高速噴出的動力液在經混合室4空間后進入到導出通道內,在混合室4內,由于高流速,混合室4內形成負壓,被動液被吸入混合室4中,與動力液混合形成混合液并進入到導出通道中,沿導出通道排出。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動力液是指具有一定壓力和速度的液體,其作用是使混合室4內形成負壓,從而使被動液被吸入混合室4。這里的被動液是相對于動力液而言的,至于動力液以及被動液具體是何種類型的液體,本技術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此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混合室4內動力液與被動液發生混合,得到混合液,在本技術中,混合過程并不必然全部發生在混合室4中,被動液隨動力液進入到導出通道之后,兩者也可以發生混合。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導入通道的中心線與所述導出通道的中心線共線,且兩者的中心線均與所述吸入口的中心線垂直。通過這種設置,從導入組件調整噴出的動力液速度方向可以不經改變即進入到導出通道中,減小了能量損失。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優選地,混合室4還設置有壓力檢測口,壓力傳感器通過壓力檢測口安裝,可以檢測混合室4內的液體壓力。作為一種具體的可選方案,壓力檢測口的軸線與吸入口的軸線、導入通道和/或導出通道的軸線均垂直。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一的差別僅在于:所述導入組件包括入口管1、入口卡套2以及噴嘴3;所述入口管1通過所述入口卡套2與所述混合室4連接;所述噴嘴3設置于所述混合室4與所述入口管1的出口之間,所述噴嘴3內形成錐形孔,所述錐形孔的出口位于所述混合室4內。優選地,所述入口卡套2與所述混合室4之間為螺紋連接。優選地,所述入口管1與所述噴嘴3之間、所述噴嘴3與所述混合室4之間均設置有密封件。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噴嘴3與入口管1為套接固定,利用入口卡套2對入口管1的擠壓使噴嘴3與入口管1相互緊壓。通過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包括:導入組件、導出組件以及混合室;/n所述導入組件與所述混合室的一端連接,沿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縮小的導入通道,用于使所述動力液提速并向所述混合室內導入所述動力液;/n所述導出組件與所述混合室另一端連接,沿所述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增大的導出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的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的出口正對,用于將所述混合室內的混合液導出所述混合室;/n所述混合室用于所述動力液與被動液的混合從而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混合室設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相互連通,用于吸入所述被動液。/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包括:導入組件、導出組件以及混合室;
所述導入組件與所述混合室的一端連接,沿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縮小的導入通道,用于使所述動力液提速并向所述混合室內導入所述動力液;
所述導出組件與所述混合室另一端連接,沿所述動力液流動方向形成孔徑逐漸增大的導出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的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的出口正對,用于將所述混合室內的混合液導出所述混合室;
所述混合室用于所述動力液與被動液的混合從而得到所述混合液,所述混合室設置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口與所述導入通道、所述導出通道相互連通,用于吸入所述被動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入組件包括入口管、入口卡套以及噴嘴;
所述入口管通過所述入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連接;
所述噴嘴設置于所述混合室與所述入口管的出口之間,所述噴嘴內形成錐形孔,所述錐形孔的出口位于所述混合室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卡套與所述混合室之間為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脈沖液體射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與所述噴嘴之間、所述噴嘴與所述混合室之間均設置有密封件。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平,白雅婷,馬潤梅,秦思萌,王鑫鑫,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化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