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
本技術涉及電池保護
,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的快速發展,城市的交通越來越堵,由此部分人選擇騎電瓶車上下班,在夏天這個多雨季節,電瓶車在騎行時,電瓶接受雨水的澆灌,久而久之使得電瓶進水,導致電瓶的壽命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解決了目前的電瓶車在多雨季節騎行時,電瓶容易進水,從而導致電池的壽命縮短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包括第一封裝殼和第二封裝殼,所述第一封裝殼一端開設有插槽和防水槽,且所述插槽設置于第一封裝殼內側,所述插槽底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密封墊,且所述第二密封墊呈U型設置,所述防水槽設置于插槽外圍,且所述防水槽內部固定安裝有第一密封墊,且所述第一密封墊呈U型設置,所述第二封裝殼一端固定安裝有插板,且所述插板與插槽活動安裝,所述插板遠離第二封裝殼的一端與第二密封墊的U型槽匹配,所述插板外圍設置有防水板,且所述防水板與防水槽活動安裝,所述防水板遠離第二封裝殼的一端與第一密封墊的U型槽匹配,所述第一封裝殼和第二封裝殼側壁均開設有滑槽,且所述滑槽內滑動安裝有滑塊,所述第一封裝殼和第二封裝殼底端均固定安裝有減震彈簧,且所述減震彈簧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擠壓板,所述擠壓板側壁均與滑塊固定連接,且所述擠壓板與第一封裝殼和第二封裝殼均活動安裝。優選的,所述第一封裝殼和第二封裝殼內壁均設置有海綿,且所述海綿在第一封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包括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裝殼(1)一端開設有插槽(3)和防水槽(5),且所述插槽(3)設置于第一封裝殼(1)內側,所述插槽(3)底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密封墊(13),且所述第二密封墊(13)呈U型設置,所述防水槽(5)設置于插槽(3)外圍,且所述防水槽(5)內部固定安裝有第一密封墊(12),且所述第一密封墊(12)呈U型設置,所述第二封裝殼(2)一端固定安裝有插板(4),且所述插板(4)與插槽(3)活動安裝,所述插板(4)遠離第二封裝殼(2)的一端與第二密封墊(13)的U型槽匹配,所述插板(4)外圍設置有防水板(6),且所述防水板(6)與防水槽(5)活動安裝,所述防水板(6)遠離第二封裝殼(2)的一端與第一密封墊(12)的U型槽匹配,所述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側壁均開設有滑槽(7),且所述滑槽(7)內滑動安裝有滑塊(8),所述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底端均固定安裝有減震彈簧(10),且所述減震彈簧(10)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擠壓板(9),所述擠壓板(9)側壁均與滑塊(8)固定連接,且所述擠壓板(9)與第一封裝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封裝保護結構,包括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裝殼(1)一端開設有插槽(3)和防水槽(5),且所述插槽(3)設置于第一封裝殼(1)內側,所述插槽(3)底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密封墊(13),且所述第二密封墊(13)呈U型設置,所述防水槽(5)設置于插槽(3)外圍,且所述防水槽(5)內部固定安裝有第一密封墊(12),且所述第一密封墊(12)呈U型設置,所述第二封裝殼(2)一端固定安裝有插板(4),且所述插板(4)與插槽(3)活動安裝,所述插板(4)遠離第二封裝殼(2)的一端與第二密封墊(13)的U型槽匹配,所述插板(4)外圍設置有防水板(6),且所述防水板(6)與防水槽(5)活動安裝,所述防水板(6)遠離第二封裝殼(2)的一端與第一密封墊(12)的U型槽匹配,所述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側壁均開設有滑槽(7),且所述滑槽(7)內滑動安裝有滑塊(8),所述第一封裝殼(1)和第二封裝殼(2)底端均固定安裝有減震彈簧(10),且所述減震彈簧(10)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擠壓板(9),所述擠壓板(9)側壁均與滑塊(8)固定連接,且所述擠壓板(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佳,廖一鳴,劉唐斌,唐巍,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君邦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