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育苗設備,尤其是一種種植育苗裝置。一種種植育苗裝置,包括支架100,托盤蓋200,托盤300,育苗盤10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0包括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所述的下軌道102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的上層底部用于育苗盤105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軌道101設置在所述的下軌道102的上方用于種子盤304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固定桿滑槽103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桿滑槽104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托盤300包括固定桿301,固定桿連接帶302,定滑輪303,種子盤304;有益效果是:克服了占用空間大的問題,立體式的操作使得空間充分利用,因設置了往復運動系統,故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種植育苗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育苗設備,尤其是一種種植育苗裝置。
技術介紹
工廠化穴盤育苗是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而出現的一項成熟的農業先進技術,是工廠化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人工創造的最佳環境條件下,采用科學化、機械化、自動化等技術措施和手段,進行批量生產優質秧苗的一種先進生產方式。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與傳統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用種量少,占地面積小;提高育苗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統一管理,推廣新技術等優點,且可以做到周年連續生產。工廠化育苗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僅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而且加速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但目前穴盤是規格化的、把許多營養缽連成一體的連體缽,相當一部分穴盤是統一放置在托架上的,取放都不是很方便,加上種子盤和營養液盤,故需要相當大的空間才能完成育苗的任務,故需要一種立體化的育苗裝置,以節省空間及提高效率。中國技術專利,一種育苗盤,201611266720.8,申請日:2016.12.31,公開了一種給水方便的育苗盤。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種植育苗裝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種植育苗裝置,包括支架100,托盤蓋200,托盤300,育苗盤105;所述的托盤300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上,所述的托盤蓋200可旋轉的設置在托盤300的上部,所述的育苗盤105放置在所述的托盤3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0包括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所述的下軌道102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的上層底部用于育苗盤105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軌道101設置在所述的下軌道102的上方用于種子盤304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固定桿滑槽103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桿滑槽104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托盤蓋200上設置有吸嘴201和滑輪202,所述的吸嘴201設置在所述的托盤蓋200上,所述的滑輪202設置在所述的托盤蓋200的兩旁;所述的托盤300包括固定桿301,固定桿連接帶302,定滑輪303,種子盤304;所述的固定桿301設置在所述的托盤300和所述的種子盤304的兩側并由所述的固定桿連接帶302通過所述的定滑輪303相聯,所述的定滑輪303固定在支架100的側板上,所述的種子盤(304)設置在所述的上軌道(101)上。所述的下軌道102為等邊直角板。所述的吸嘴201與外接的氣泵相聯。所述的種子盤304可以放置種子或者營養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克服了傳統育苗盤純手工堆放及占用空間大的問題,立體式的操作方式使得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另由于設置了往復運動系統,故能夠提高了操作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托盤蓋200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托盤300組裝的結構示意圖支架100;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育苗盤105。托盤蓋200;吸嘴201;滑輪202。托盤300;固定桿301;固定桿連接帶302;定滑輪303;種子盤304。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從圖1-圖3對本技術進行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種植育苗盤,包括支架100,托盤蓋200,托盤300,育苗盤105;支架100由方通組成并且兩側設有側板托盤300設置在支架100上用于放置育苗盤105,育苗盤105放置在托盤300上,托盤蓋200可旋轉的設置在托盤300的上部(即依靠滑輪202進行單邊旋轉),支架100包括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下軌道102設置在支架100的上層底部用于育苗盤105的前后活動,下軌道102為等邊直角板;上軌道101設置在下軌道102的上方用于種子盤304的前后活動,上軌道101為橫板;上固定桿滑槽103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以便固定桿301的設置,下固定桿滑槽104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以便固定桿301的設置;托盤蓋200上設置有吸嘴201和滑輪202,吸嘴201設置在托盤蓋200上并且穿透整個托盤蓋200以便用于吸取種子或者營養液,如圖2所示。吸嘴201與外接的氣泵相聯以便產生吸力,種子盤304可以放置種子或者營養液。滑輪202設置在托盤蓋200的兩旁并且放置在支架100的側板上;如圖3所示,托盤300包括固定桿301,固定桿連接帶302,定滑輪303,種子盤304;固定桿301設置在托盤300的兩側,同樣固定桿301也設置在種子盤304的兩側,由于定滑輪303固定在支架100的側板上,故同側的兩個固定桿301由固定桿連接帶302通過定滑輪303首尾相聯,這樣可以實現育苗盤105和種子盤304一前一后的活動,即當拉動育苗盤105往外運動的時候,種子盤304往內收;而當拉動種子盤304往外的時候,育苗盤105往內收。作業原理:托盤300放置在下軌道102且兩側設置有固定桿301,故育苗盤105可以放置在托盤300上且一起運動;種子盤304放置在上軌道101上且兩側設置有固定桿301,由于固定桿301設置在托盤300的兩側(下固定桿滑槽104為通孔槽故固定桿301可以穿出),同樣固定桿301也設置在種子盤304的兩側(上固定桿滑槽103為通孔槽故固定桿301可以穿出),故可以用固定桿連接帶302通過定滑輪303將同側的固定桿301首尾相連。如圖1所示,可以將育苗盤105拉出放入培育用的土壤或者其他成分,操作完成后將種子盤304拉出放入種子或者營養液,然后將種子盤304往里推到底,此時將托盤蓋200下壓(相當于關上)到一定的位置,以便讓吸嘴201接觸到種子或者營養液,此時腳踩氣泵開關讓吸嘴201產生負壓,故可以將種子和營養液吸住,故可以手拉種子盤304往外拉,將育苗盤105拖到托盤蓋200的下方,在對準好吸嘴201和育苗盤105的穴位后可以松開氣泵開關,從而將種子或者營養液放入到育苗盤105,完成第一個育苗盤105的放種子或者營養液的操作。接著可以進行下一個育苗盤105的放入操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種植育苗盤,包括支架(100),托盤蓋(200),托盤(300),育苗盤(105);所述的托盤(300)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上,所述的托盤蓋(200)可旋轉的設置在托盤(300)的上部,所述的育苗盤(105)放置在所述的托盤(3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0)包括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所述的下軌道(102)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的上層底部用于育苗盤(105)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軌道(101)設置在所述的下軌道(102)的上方用于種子盤(304)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固定桿滑槽(103)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桿滑槽(104)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托盤蓋(200)上設置有吸嘴(201)和滑輪(202),所述的吸嘴(201)設置在所述的托盤蓋(200)上,所述的滑輪(202)設置在所述的托盤蓋(200)的兩旁;所述的托盤(300)包括固定桿(301),固定桿連接帶(302),定滑輪(303),種子盤(304);所述的固定桿(301)設置在所述的托盤(300)和所述的種子盤(304)的兩側并由所述的固定桿連接帶(302)通過所述的定滑輪(303)相聯,所述的定滑輪(303)固定在支架(100)的側板上,所述的種子盤(304)設置在所述的上軌道(101)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種植育苗盤,包括支架(100),托盤蓋(200),托盤(300),育苗盤(105);所述的托盤(300)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上,所述的托盤蓋(200)可旋轉的設置在托盤(300)的上部,所述的育苗盤(105)放置在所述的托盤(3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0)包括上軌道(101),下軌道(102),上固定桿滑槽(103),下固定桿滑槽(104);所述的下軌道(102)設置在所述的支架(100)的上層底部用于育苗盤(105)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軌道(101)設置在所述的下軌道(102)的上方用于種子盤(304)的前后活動,所述的上固定桿滑槽(103)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下固定桿滑槽(104)設置于支架(100)兩側的側板上;所述的托盤蓋(200)上設置有吸嘴(201)和滑輪(202),所述的吸嘴(201)設置在所述的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金新,陸章權,
申請(專利權)人:李金新,陸章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