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排放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包括地埋箱體,地埋箱體的頂部設置有安裝頂板,安裝頂板的表面設有兩個投放通道,投放通道的圓周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安裝管,矩形安裝管的內壁且靠近第一初效濾網的位置設有小型風機,矩形安裝管的一側活動連接有U形固定件,U形固定件的兩側之間設有第二初效濾網、活性炭濾網和冷觸媒濾網。該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通過設有矩形安裝管將垃圾氣味導出,通過小型風機將地埋垃圾收集裝置內的氣味排出,再經過三個濾網的過濾,去除尾氣中的微粒物和異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
本技術涉及排放裝置
,具體為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
技術介紹
地埋式垃圾收集是將垃圾收集裝置的主體預埋的地下,當垃圾桶快要盛滿時,再通過升降裝置將垃圾收集裝置升到地面以便于清運車清理垃圾,地面式垃圾收集可以很好的解決蚊蠅滋生的問題,但是因為預埋在地下,垃圾堆積會產生很大氣味,當清運車來清理時,氣味會隨著垃圾收集裝置上升而溢出,對工作人員造成不適,現有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缺少垃圾氣味的處理裝置,鑒于此,我們提出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現有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裝置缺少垃圾氣味處理裝置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包括地埋箱體,所述地埋箱體的一側開設有對稱分布的放置倉,兩個所述放置倉內均設置有垃圾桶,所述地埋箱體的頂部設置有安裝頂板,所述安裝頂板的表面且位于兩個放置倉正上方的位置設有兩個投放通道,所述投放通道的底端依次貫穿安裝頂板和地埋箱體的至所述放置倉的頂部,所述投放通道的頂部為傾斜切面結構,所述投放通道的頂部鉸接有桶蓋,所述投放通道的圓周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安裝管,所述矩形安裝管與所述投放通道的連接端為曲面結構,且曲面的弧度與所述投放通道內部的弧面相同,所述矩形安裝管的內壁且位于端部的位置設有第一初效濾網,所述第一初效濾網也為曲面結構,所述矩形安裝管的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初效濾網的位置設有小型風機,所述矩形安裝管的一側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開設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內活動連接有U形固定件,所述U形固定件的一側位于所述矩形安裝管的外部,所述U形固定件的另一側與所述矩形安裝管的內壁貼合,所述U形固定件的兩側之間設有三組等間距排布的限位條,每組由兩個所述限位條組成,三組所述限位條之間分別設有第二初效濾網、活性炭濾網和冷觸媒濾網。優選的,所述桶蓋的頂部設有第一把手。優選的,所述矩形安裝管的另一端設有遮雨棚,所述遮雨棚的開口端傾斜向下,所述遮雨棚的開口處設有防蟲網。優選的,所述矩形通孔的內壁開設有矩形框體凹槽,且矩形框體凹槽內安裝有矩形框體橡膠,所述矩形框體橡膠的內側與所述U形固定件的側面緊密貼合。優選的,所述U形固定件外側的中部設有第二把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通過設有矩形安裝管將垃圾氣味導出,通過第一初效濾網可以防止垃圾進入到矩形安裝管內,通過小型風機將地埋垃圾收集裝置內的氣味排出,垃圾的異味在風機的作用下依次經過第二初效濾網、活性炭濾網和冷觸媒濾網的過濾,從而將垃圾尾氣中的微粒物和異味過濾并將尾氣排出。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的投放通道剖面及矩形安裝管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的矩形安裝管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的矩形安裝管第一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的矩形安裝管第二剖面及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的U形固定件及濾網結構示意圖。圖中:地埋箱體1、放置倉10、安裝頂板11、投放通道12、桶蓋120、第一把手121、垃圾桶2、矩形安裝管3、第一初效濾網30、遮雨棚31、防蟲網310、U形固定件32、第二把手320、限位條321、矩形通孔33、矩形框體橡膠330、小型風機4、第二初效濾網5、活性炭濾網6、冷觸媒濾網7。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請參閱圖1-圖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包括地埋箱體1,地埋箱體1的一側開設有對稱分布的放置倉10,兩個放置倉10內均設置有垃圾桶2,垃圾桶2起到收集垃圾的作用,地埋箱體1的頂部設置有安裝頂板11,安裝頂板11位于地面,使垃圾裝置的頂部與地面保持整體性,安裝頂板11的表面且位于兩個放置倉10正上方的位置設有兩個投放通道12,通過投放通道12將垃圾丟入到垃圾桶2內,投放通道12的底端依次貫穿安裝頂板11和地埋箱體1的至放置倉10的頂部,投放通道12的頂部為傾斜切面結構,投放通道12的頂部鉸接有桶蓋120,使垃圾尾氣不會從投放通道12的開口處溢出,投放通道12的圓周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安裝管3,矩形安裝管3與投放通道12的連接端為曲面結構,且曲面的弧度與投放通道12內部的弧面相同,避免影響垃圾從投放通道12通過,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位于端部的位置設有第一初效濾網30,第一初效濾網30也為曲面結構,第一初效濾網30可以防止垃圾進入到矩形安裝管3內,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靠近第一初效濾網30的位置設有小型風機4,通過小型風機4將垃圾尾氣從投放通道12處吸入到矩形安裝管3內,從而將垃圾尾氣排出,矩形安裝管3的一側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開設有矩形通孔33,矩形通孔33內活動連接有U形固定件32,U形固定件32的一側位于矩形安裝管3的外部,U形固定件32的另一側與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貼合,便于確認U形固定件32的位置,也可以將U形固定件32與矩形安裝管3固定位置,防止尾氣從U形固定件32的邊緣溢出,U形固定件32的兩側之間設有三組等間距排布的限位條321,每組由兩個限位條321組成,三組限位條321之間分別設有第二初效濾網5、活性炭濾網6和冷觸媒濾網7,第二初效濾網5可以防止尾氣中較大的顆粒物通過,活性炭濾網6可以將尾氣中的微粒物去除,也可以去除部分異味,冷觸媒濾網7可以有效的去除氣態污染物以及異味,從而將垃圾尾氣中的微粒物和異味過濾。本實施例中,桶蓋120的頂部設有第一把手121,便于使用者將桶蓋120打開。具體的,矩形安裝管3的另一端設有遮雨棚31,遮雨棚31可以防止水進入矩形安裝管3內,遮雨棚31的開口端傾斜向下,遮雨棚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包括地埋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箱體(1)的一側開設有對稱分布的放置倉(10),兩個所述放置倉(10)內均設置有垃圾桶(2),所述地埋箱體(1)的頂部設置有安裝頂板(11),所述安裝頂板(11)的表面且位于兩個放置倉(10)正上方的位置設有兩個投放通道(12),所述投放通道(12)的底端依次貫穿安裝頂板(11)和地埋箱體(1)至所述放置倉(10)的頂部,所述投放通道(12)的頂部為傾斜切面結構,所述投放通道(12)的頂部鉸接有桶蓋(120),所述投放通道(12)的圓周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安裝管(3),所述矩形安裝管(3)與所述投放通道(12)的連接端為曲面結構,且曲面的弧度與所述投放通道(12)內部的弧面相同,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位于端部的位置設有第一初效濾網(30),所述第一初效濾網(30)也為曲面結構,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初效濾網(30)的位置設有小型風機(4),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一側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開設有矩形通孔(33),所述矩形通孔(33)內活動連接有U形固定件(32),所述U形固定件(32)的一側位于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外部,所述U形固定件(32)的另一側與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貼合,所述U形固定件(32)的兩側之間設有三組等間距排布的限位條(321),每組由兩個所述限位條(321)組成,三組所述限位條(321)之間分別設有第二初效濾網(5)、活性炭濾網(6)和冷觸媒濾網(7)。/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埋垃圾尾氣排放裝置,包括地埋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箱體(1)的一側開設有對稱分布的放置倉(10),兩個所述放置倉(10)內均設置有垃圾桶(2),所述地埋箱體(1)的頂部設置有安裝頂板(11),所述安裝頂板(11)的表面且位于兩個放置倉(10)正上方的位置設有兩個投放通道(12),所述投放通道(12)的底端依次貫穿安裝頂板(11)和地埋箱體(1)至所述放置倉(10)的頂部,所述投放通道(12)的頂部為傾斜切面結構,所述投放通道(12)的頂部鉸接有桶蓋(120),所述投放通道(12)的圓周外壁且靠近底部的位置設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安裝管(3),所述矩形安裝管(3)與所述投放通道(12)的連接端為曲面結構,且曲面的弧度與所述投放通道(12)內部的弧面相同,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位于端部的位置設有第一初效濾網(30),所述第一初效濾網(30)也為曲面結構,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內壁且靠近所述第一初效濾網(30)的位置設有小型風機(4),所述矩形安裝管(3)的一側且靠近另一端的位置開設有矩形通孔(33),所述矩形通孔(33)內活動連接有U形固定件(32),所述U形固定件(32)的一側位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建平,葉新躍,劉建營,彭中,劉亮東,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大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