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包括盒體、固定機構、針具、艾絨和密封蓋,所述盒體的內部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安裝有針具,所述盒體的內部放置有艾絨,所述盒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密封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置了固定機構和焊接板,針具通過固定機構進行固定,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擰塊擰動針具,調節針具刺入皮膚的深度,觀察焊接板上的刻度條可以準確的了解針具刺入皮膚的深度,該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設置了盒體和密封蓋,在艾絨燃燒的時候,盒體配合密封蓋可以進行密封,從而可以保證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不會過多的散發到外界,使得熱量一直在盒體內部對針具進行持續加熱,提高艾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利用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
本技術涉及針灸器
,具體為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
技術介紹
針炙是中醫內科的一種常用治療方法,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在針炙的過程中,人們一般都是通過把艾絨捏在針尾上,然后點燃艾絨對針進行加熱,但是在艾絨燃燒時,灰燼掉落在在皮膚在容易對皮膚燙傷,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種針灸器防止艾絨燃燒后灰燼掉落在皮膚上對皮膚造成燙傷。現有的針灸器在的缺陷是:1、現有的針灸器在使用的過程中,無法準確的控制針具刺入皮膚的深度。2、現有的針灸器在使用的時候,艾絨燃燒過程中大部分溫度都散發到環境中,對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利用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包括盒體、固定機構、針具、艾絨和密封蓋,所述盒體的內部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安裝有針具,所述盒體的內部放置有艾絨,所述盒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密封蓋。優選的,所述密封蓋頂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通孔,所述密封蓋的頂部靠近通孔的位置處固定安裝有焊接板,焊接板的正面設有刻度條。優選的,所述盒體底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底孔,所述盒體的內部設有隔熱保溫層。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螺紋套和連接桿,螺紋套的兩側固定安裝有連接桿,連接桿與盒體的內壁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針具的頂部設有螺紋管,螺紋管的頂部設有擰塊,擰塊的表面設有防滑紋。優選的,所述盒體的一側固定安裝有把手,把手的表面套有防滑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該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設置了固定機構和焊接板,針具通過固定機構進行固定,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擰塊擰動針具,調節針具刺入皮膚的深度,觀察焊接板上的刻度條可以準確的了解針具刺入皮膚的深度。2、該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設置了盒體和密封蓋,在艾絨燃燒的時候,盒體配合密封蓋可以進行密封,從而可以保證艾絨燃燒產生的熱量不會過多的散發到外界,使得熱量一直在盒體內部對針具進行持續加熱,提高艾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利用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針具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盒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固定機構結構示意圖。圖中:1、盒體;101、隔熱保溫層;102、底孔;2、固定機構;201、螺紋套;202、連接桿;3、針具;301、螺紋管;302、防滑紋;303、擰塊;4、艾絨;5、密封蓋;501、通孔;502、焊接板;503、刻度條;6、把手;7、防滑套。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前端”、“后端”、“兩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請參閱圖1-4,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包括盒體1、固定機構2、針具3、艾絨4和密封蓋5,盒體1的內部通過固定機構2固定安裝有針具3,針具3通過固定機構2可以進行轉動,從而調節針具3刺入皮膚的深度,盒體1的內部放置有艾絨4,點燃艾絨4,艾絨4燃燒產生的熱量對針具3進行加熱,盒體1的頂部通過密封結構固定安裝有密封蓋5,密封蓋5對盒體1進行密封,避免艾絨4燃燒時產生的熱量過多的散發到外界。進一步,密封蓋5頂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通孔501,通孔501便于針具3的通過,密封蓋5的頂部靠近通孔501的位置處焊接有焊接板502,焊接板502的正面設有刻度條503,在針具3擰動向下移動的時候,通過焊接板502上的刻度條503可以準確的觀察針具3刺入皮膚的深度。進一步,盒體1底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底孔102,底孔102便于針具3的通過,然后針具刺入到皮膚中,盒體1的內部設有隔熱保溫層101,隔熱保溫層101對盒體1進行隔熱保溫,避免盒體1過熱燙傷皮膚,同時也對熱量進行保溫,避免熱量過多的散發到外界。進一步,固定機構2包括螺紋套201和連接桿202,螺紋套201的兩側焊接有連接桿202,連接桿202與盒體1的內壁固定連接,連接桿202對螺紋套201進行固定,螺紋套201對針具3進行固定,同時便于針具3上的螺紋管301在螺紋套201內部轉動,從而調節針具3的刺入深度。進一步,針具3的頂部設有螺紋管301,針3通過螺紋管301固定在螺紋套201上,螺紋管301的頂部設有擰塊303,通過擰塊303便于對針具3進行擰動,擰塊303的表面設有防滑紋302,防滑紋302避免人們擰動擰塊303時出現滑動。進一步,盒體1的一側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把手6,把手6便于人們手持,把手6的表面套有防滑套7,防滑套7防止人們握住把手6時出現滑動。工作原理:使用時,點燃艾絨4,然后蓋上密封蓋5,然后手持把手6,然后通過擰塊303擰動針具3調節刺入深度,觀察焊接板502上的刻度條503準確的觀察針具3的刺入深度。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包括盒體(1)、固定機構(2)、針具(3)、艾絨(4)和密封蓋(5),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的內部通過固定機構(2)固定安裝有針具(3),所述盒體(1)的內部放置有艾絨(4),所述盒體(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密封蓋(5)。/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包括盒體(1)、固定機構(2)、針具(3)、艾絨(4)和密封蓋(5),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的內部通過固定機構(2)固定安裝有針具(3),所述盒體(1)的內部放置有艾絨(4),所述盒體(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密封蓋(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蓋(5)頂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通孔(501),所述密封蓋(5)的頂部靠近通孔(501)的位置處固定安裝有焊接板(502),焊接板(502)的正面設有刻度條(50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中醫內科針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底部的中央位置處設有底孔(102),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玉國,
申請(專利權)人:劉玉國,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