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第一框殼,所述第一框殼上開設有開口,且第一框殼前端設置有防護網主體,所述防護網主體上設置有轉軸,且轉軸上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通過轉軸與防護網主體構成活動連接,且轉軸后端插設在第一框殼的開口中,所述防護網主體前端設置有第二框殼,且第二框殼與第一框殼結構相吻合,所述第二框殼上設置有插塊,且插塊與插槽結構相匹配。該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可以通過轉軸轉動固定桿,使固定桿在橫向狀態下進入第一框殼的開口中,隨后轉動至豎立狀態固定在第一框殼開口上完成第一框殼與防護網主體的連接,不僅安裝方便也便于拆卸,進而可以在防護網主體損壞后只對防護網主體進行更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
本技術涉及道路工程
,具體為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為對象而進行的規劃、設計、施工、養護與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及其所從事的工程實體;同其他任何門類的土木工程一樣,道路工程具有明顯的技術、經濟和管理方面的特性;道路工程,按服務范圍及其在國家道路網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分為:①國道(全國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線;②省道(區域性公路);③縣、鄉道(地方性公路);④城市道路;前三種統稱公路,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及使用任務、性質,又可劃分為五個技術等級;不同等級的公路用不同的技術指標體現;這些指標主要有計算車速、行車道數及寬度、路基寬度、最小平曲線半徑、最大縱坡、視距、路面等級、橋涵設計荷載等。目前,道路在施工過程中會使用防護網進行安全隔離保護,而現有的防護網容易變形及斷裂,防護網與框架之間也通常采用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從而方便進行拆卸或者更換,因此在防護網損壞時只能進行整理更換,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防護網夠拆卸更換不便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第一框殼,所述第一框殼上開設有開口,且第一框殼前端設置有防護網主體,所述防護網主體上設置有轉軸,且轉軸上連接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通過轉軸與防護網主體構成活動連接,且轉軸后端插設在第一框殼的開口中,所述防護網主體前端設置有第二框殼,且第二框殼與第一框殼結構相吻合。優選的,所述第一框殼內壁開設有插槽,且第一框殼底部連接有底座。優選的,所述第一框殼兩側設置有支撐柱,且支撐柱底部與底座相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二框殼上設置有插塊,且插塊與插槽結構相匹配。優選的,所述插槽內側設置有彈簧,且彈簧一側連接有限位塊。優選的,所述彈簧關于插槽的內側等間距分布有多個,且彈簧與插槽焊接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可以通過轉軸轉動固定桿,使固定桿在橫向狀態下進入第一框殼的開口中,隨后轉動至豎立狀態固定在第一框殼開口上完成第一框殼與防護網主體的連接,不僅安裝方便也便于拆卸,進而可以在防護網主體損壞后只對防護網主體進行更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圖1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防護網主體正視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第一框殼與第二框殼拆解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第一框殼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圖5中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框殼,2、防護網主體,3、支撐柱,4、底座,5、固定桿,6、轉軸,7、第二框殼,8、插塊,9、插槽,10、彈簧,11、限位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第一框殼1,第一框殼1上開設有開口,且第一框殼1前端設置有防護網主體2,第一框殼1內壁開設有插槽9,第一框殼1與插槽9為一體連接,且第一框殼1底部連接有底座4,第一框殼1與底座4焊接固定;插槽9內側設置有彈簧10,且彈簧10一側連接有限位塊11,彈簧10右側焊接有限位塊11,通過限位塊11和彈簧10可以在防護網主體2放入第一框殼1中后對防護網主體2的邊框進行限位,避免防護網主體2的邊框與第一框殼1之間產生較大的縫隙使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連接不牢固,第二框殼7外壁上開設有凹槽,方便拉動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分開;彈簧10關于插槽9的內側等間距分布有多個,彈簧10設置有6個,且彈簧10與插槽9焊接固定;第一框殼1兩側設置有支撐柱3,第一框殼1通過螺栓與支撐柱3固定,且支撐柱3底部與底座4相連接,支撐柱3與底座4通過螺栓固定;防護網主體2上設置有轉軸6,防護網主體2與轉軸6為轉動連接,且轉軸6上連接有固定桿5,固定桿5橫向的長度小于第一框殼1上開口的長度,轉軸6與固定桿5焊接固定,固定桿5通過轉軸6與防護網主體2構成活動連接,且轉軸6后端插設在第一框殼1的開口中,防護網主體2前端設置有第二框殼7,防護網主體2夾在第一框殼1和第二框殼7中間,當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固定后防護網主體2則也被固定,且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結構相吻合;第二框殼7上設置有插塊8,第二框殼7與插塊8焊接固定,且插塊8與插槽9結構相匹配,通過將插塊8插入插槽9中可以使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固定在一起;該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可以通過轉軸6轉動固定桿5,使固定桿5在橫向狀態下進入第一框殼1的開口中,隨后轉動至豎立狀態固定在第一框殼1開口上完成第一框殼1與防護網主體2的連接,不僅安裝方便也便于拆卸,進而可以在防護網主體2損壞后只對防護網主體2進行更換。工作原理:在使用該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時,首先對本裝置進行簡單的了解,了解過后再對本裝置的重要零件部為進行檢查,檢查沒有問題后再正式進入使用,使用時,如防護網主體2損壞需要對其進行更換,則可以通過第二框殼7上的凹槽拉動第二框殼7,使第二框殼7上的插塊8與第一框殼1上的插槽9分離,當插槽9與插塊8分離后第二框殼7則與第一框殼1分開,這時防護網主體2露出,隨后在第一框殼1的正面轉動固定桿5,使固定桿5呈橫向狀態,這時固定桿5則可通過第一框殼1上的開口脫離,防護網主體2成功與第一框殼1分離完成拆卸,隨后更換新的防護網主體2,將防護網主體2上的固定桿5和轉軸6插入第一框殼1的開口中并轉動固定桿5,使固定桿5呈豎立狀態,這時固定桿5則被鎖定在第一框殼1上的開口中,防護網主體2則與第一框殼1固定,隨后將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按壓拼接即可完成更換工作,這就是該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的工作原理。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第一框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殼(1)上開設有開口,且第一框殼(1)前端設置有防護網主體(2),所述防護網主體(2)上設置有轉軸(6),且轉軸(6)上連接有固定桿(5),所述固定桿(5)通過轉軸(6)與防護網主體(2)構成活動連接,且轉軸(6)后端插設在第一框殼(1)的開口中,所述防護網主體(2)前端設置有第二框殼(7),且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結構相吻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包括第一框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殼(1)上開設有開口,且第一框殼(1)前端設置有防護網主體(2),所述防護網主體(2)上設置有轉軸(6),且轉軸(6)上連接有固定桿(5),所述固定桿(5)通過轉軸(6)與防護網主體(2)構成活動連接,且轉軸(6)后端插設在第一框殼(1)的開口中,所述防護網主體(2)前端設置有第二框殼(7),且第二框殼(7)與第一框殼(1)結構相吻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道路施工安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殼(1)內壁開設有插槽(9),且第一框殼(1)底部連接有底座(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竇占元,
申請(專利權)人:宜春通達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