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涉及早強劑技術領域,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0~30份、微硅粉10~20份、改性膨潤土5~1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6份、水溶性硅酸鹽0.5~1.5份、水溶性鈣鹽0.3~0.8份、氫氧化鈉0.1~1份和減水劑0.1~0.3份。本發明專利技術添加的改性膨潤土具有一定的反應活性,能夠提高混凝土的粘結性;通過添加的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能夠提高混凝土的韌性及斷裂性;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不同原料的協同作用以及合理配置,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坍落度低、抗壓強度高、泌水率低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
本專利技術涉及早強劑
,具體是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
技術介紹
早強劑是混凝土外加劑之一,是指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并且對后期強度無顯著影響的外加劑。早強劑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水泥水化速度,促進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既具有早強功能,又具有一定減水增強功能。混凝土早強劑是外加劑發展歷史中最早使用的外加劑品種之一。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混凝土早強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混凝土坍落度較高,雖然能夠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壓強度,但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后期抗壓強度,整體抗壓強度較低,且現有混凝土早強劑泌水率較高,生產成本較高,已不能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通過不同原料的協同作用以及合理配置,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本專利技術具有坍落度低、抗壓強度高、泌水率低的優點,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0~30份、微硅粉10~20份、改性膨潤土5~1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6份、水溶性硅酸鹽0.5~1.5份、水溶性鈣鹽0.3~0.8份、氫氧化鈉0.1~1份和減水劑0.1~0.3份。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5份、微硅粉15份、改性膨潤土10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4份、水溶性硅酸鹽1份、水溶性鈣鹽0.55份、氫氧化鈉0.5份和減水劑0.2份。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膨潤土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11:首先,將膨潤土進行粉碎,后進行加熱活化2~3h,得到活化膨潤土;S12:向活化后的膨潤土中加入甲苯異氰酸酯,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S1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無水甲苯,攪拌分散,后過濾、干燥,得到改性膨潤土。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S12中甲苯異氰酸酯的加入量為膨潤土重量的10~15%;所述步驟S13中無水甲苯的添加量為膨潤土重量的3~5倍。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聚丙烯腈纖維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21:將聚丙烯腈纖維在氮氣保護下,進行連續經過熱處理爐,自然冷卻;S22:將上述熱處理后的聚丙烯腈纖維,經過硅烷偶聯劑進行表面改性后,得到改性聚丙烯纖維。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S21中熱處理溫度為180~200℃,熱處理時間為1~5min。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溶性硅酸鹽為硅酸鈉、偏硅酸鈉或氟硅酸鈉中的任意一種。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溶性鈣鹽為硝酸鈣、甲酸鈣或乙酸鈣中的任意一種。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水劑為聚羧酸系減水劑或苯系減水劑中的任意一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本專利技術添加的改性膨潤土具有一定的反應活性,能夠提高混凝土的粘結性;通過添加的改性聚丙烯腈纖維能夠提高混凝土的韌性及斷裂性;且本專利技術通過不同原料的協同作用以及合理配置,能夠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本專利技術具有坍落度低、抗壓強度高、泌水率低的優點。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實施例1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該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0份、微硅粉10份、改性膨潤土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份、水溶性硅酸鹽0.5份、水溶性鈣鹽0.3份、氫氧化鈉0.1份和減水劑0.1份。進一步的,改性膨潤土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11:首先,將膨潤土進行粉碎,后進行加熱活化2h,得到活化膨潤土;S12:向活化后的膨潤土中加入甲苯異氰酸酯,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S1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無水甲苯,攪拌分散,后過濾、干燥,得到改性膨潤土。再進一步的,步驟S12中甲苯異氰酸酯的加入量為膨潤土重量的10%;步驟S13中無水甲苯的添加量為膨潤土重量的3倍。再進一步的,改性聚丙烯腈纖維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21:將聚丙烯腈纖維在氮氣保護下,進行連續經過熱處理爐,自然冷卻;S22:將上述熱處理后的聚丙烯腈纖維,經過硅烷偶聯劑進行表面改性后,得到改性聚丙烯纖維。再進一步的,步驟S21中熱處理溫度為180℃,熱處理時間為1min。再進一步的,水溶性硅酸鹽為硅酸鈉。再進一步的,水溶性鈣鹽為硝酸鈣。再進一步的,減水劑為聚羧酸系減水劑。實施例2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該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30份、微硅粉20份、改性膨潤土1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6份、水溶性硅酸鹽1.5份、水溶性鈣鹽0.8份、氫氧化鈉1份和減水劑0.3份。進一步的,改性膨潤土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11:首先,將膨潤土進行粉碎,后進行加熱活化3h,得到活化膨潤土;S12:向活化后的膨潤土中加入甲苯異氰酸酯,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S1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無水甲苯,攪拌分散,后過濾、干燥,得到改性膨潤土。再進一步的,步驟S12中甲苯異氰酸酯的加入量為膨潤土重量的15%;步驟S13中無水甲苯的添加量為膨潤土重量的5倍。再進一步的,改性聚丙烯腈纖維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21:將聚丙烯腈纖維在氮氣保護下,進行連續經過熱處理爐,自然冷卻;S22:將上述熱處理后的聚丙烯腈纖維,經過硅烷偶聯劑進行表面改性后,得到改性聚丙烯纖維。再進一步的,步驟S21中熱處理溫度為200℃,熱處理時間為5min。再進一步的,水溶性硅酸鹽為偏硅酸鈉。再進一步的,水溶性鈣鹽為甲酸鈣。再進一步的,減水劑為苯系減水劑。實施例3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該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5份、微硅粉15份、改性膨潤土10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4份、水溶性硅酸鹽1份、水溶性鈣鹽0.55份、氫氧化鈉0.5份和減水劑0.2份。進一步的,改性膨潤土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S11:首先,將膨潤土進行粉碎,后進行加熱活化2.5h,得到活化膨潤土;S12:向活化后的膨潤土中加入甲苯異氰酸酯,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S1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無水甲苯,攪拌分散,后過濾、干燥,得到改性膨潤土。再進一步的,步驟S12中甲苯異氰酸酯的加入量為膨潤土重量的12.5%;步驟S13中無水甲苯的添加量為膨潤土重量的4倍。再進一步的,改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0~30份、微硅粉10~20份、改性膨潤土5~1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6份、水溶性硅酸鹽0.5~1.5份、水溶性鈣鹽0.3~0.8份、氫氧化鈉0.1~1份和減水劑0.1~0.3份。/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0~30份、微硅粉10~20份、改性膨潤土5~15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2~6份、水溶性硅酸鹽0.5~1.5份、水溶性鈣鹽0.3~0.8份、氫氧化鈉0.1~1份和減水劑0.1~0.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強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三乙醇胺25份、微硅粉15份、改性膨潤土10份、改性聚丙烯腈纖維4份、水溶性硅酸鹽1份、水溶性鈣鹽0.55份、氫氧化鈉0.5份和減水劑0.2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膨潤土采用以下方法制備而成:
S11:首先,將膨潤土進行粉碎,后進行加熱活化2~3h,得到活化膨潤土;
S12:向活化后的膨潤土中加入甲苯異氰酸酯,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
S13: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無水甲苯,攪拌分散,后過濾、干燥,得到改性膨潤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混凝土早強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少林,劉俊杰,田帥,廖文文,凌志,鄧凱,
申請(專利權)人:衡陽市九州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