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技術領域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及無人機起落架,包括:主體框架,安裝在移動物體或不動物體上;以及設置為柔性網結構的降落網,安裝在主體框架上,用于支撐無人機,并在無人機降落在降落網上時由無人機的起落架勾住所述降落網,使得無人機能夠穩定地降落且能夠被鎖定在降落的位置上,并能夠很好地適應風力較大或顛簸的工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及無人機起落架
本技術涉及無人機
,具體來說,是無人機起降平臺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無人機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無人機起降技術逐漸成為重要的無人機技術分支。諸多的無人機起降平臺設置為平板狀,導致了如下的問題:由于無人機在戶外使用,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風力作用,導致其降落時不夠穩定,而且在無人機降落動作完成后,一旦起降平臺產生顛簸,無人機不免會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及無人機起落架,使得無人機能夠穩定地降落且能夠被鎖定在降落的位置上,并能夠很好地適應風力較大或顛簸的工況。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包括:主體框架,安裝在移動物體或不動物體上;以及設置為柔性網結構的降落網,安裝在主體框架上,用于支撐無人機,并在無人機降落在降落網上時由無人機的起落架勾住所述降落網。進一步地,還包括安裝在主體框架上的上遮擋層,所述上遮擋層可移動地設置于降落網的正上方并可打開或關閉,所述上遮擋層與降落網上下間隔并形成一可容納無人機的起降空間。進一步地,所述上遮擋層可自動移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上。進一步地,所述上遮擋層設置為平板狀結構并可水平滑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上,所述上遮擋層、降落網均水平設置,所述主體框架具有一對相對布置的、用于限定上遮擋層滑動軌跡的平移滑槽,所述上遮擋層的兩相對邊分別活動插入兩平移滑槽中。進一步地,所述主體框架轉動連接有驅動輥,所述驅動輥水平設置,所述驅動輥的外周壁支撐上遮擋層,所述主體框架安裝有轉動驅動機構,所述驅動輥與轉動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并可圍繞其軸線自轉以帶動上遮擋層進行平移。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蝸桿、蝸輪,所述蝸輪與驅動輥一軸端同軸固定連接,所述蝸桿與蝸輪嚙合,所述蝸桿一軸端固定連接驅動電機的輸出主軸,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主體框架上。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驅動機構設置在主體框架側邊位置并與起降空間錯開,所述驅動輥處于起降空間的邊緣位置。進一步地,所述主體框架上可轉動地設有卷輥,所述卷輥可圍繞其軸線旋轉,所述降落網一端固定在主體框架上,所述降落網另一端纏繞在卷輥的圓周壁上。進一步地,所述卷輥的一軸端固定連接有張緊手柄。適用于無人機起降的裝置的無人機起落架由至少三個向下延伸的鉤桿組成,每一個鉤桿的下端彎折成鉤狀并在降落時勾住降落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無人機的起落架在降落時可以勾住降落網,使得無人機能夠穩定地降落并鎖定無人機的降落位置,并能夠很好地適應風力較大或顛簸的工況,考慮到降落網為柔性網(可以是漁網),可以緩解無人機在降落時產生的沖擊力,使得無人機的降落穩定性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且制作成本較低,易于實現;2)上遮擋層可以在無人機降落后關閉,對無人機形成遮擋,進一步保護降落后的無人機,在無人機需要起飛時,可以打開上遮擋層,以便無人機飛出;3)可以對降落網進行適當的張緊,在張緊時通過張緊手柄驅使卷輥進行繞軸旋轉,從而達到張緊降落網的目的,以免降落網在無人機多次降落的沖擊下產生松弛的現象;4)無人機的起落架至少由三個鉤桿組成,使得無人機在降落時能夠很方便地勾住降落網,以穩定地鎖定無人機的降落位置,也防止無人機降落時彈起脫離降落網,并且至少由三個鉤桿組成的起落架具有很穩定的支撐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側向布置示意圖。圖3是圖2中的A部放大圖。圖4是圖2中的B部放大圖。圖5是無人機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無人機,1a鉤桿,2主體框架,2a平移滑槽,3降落網,4卷輥,5張緊手柄,6上遮擋層,7起降空間,8驅動電機,9蝸桿,10蝸輪,11驅動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結合圖1-4所示,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包括:主體框架2,安裝在移動物體或不動物體上;以及設置為柔性網結構的降落網3,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用于支撐無人機1,并在無人機1降落在降落網3上時由無人機1的起落架勾住降落網3。其中,主體框架2可以安裝在汽車頂部、輪船甲板等場合。由于無人機1的起落架在降落時可以勾住降落網3,使得無人機1能夠穩定地降落并鎖定無人機1的降落位置,并能夠很好地適應戶外風力較大或顛簸的工況,考慮到降落網3為柔性網(可以是漁網),可以緩解無人機1在降落時產生的沖擊力,使得無人機1的降落穩定性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該無人機升降平臺裝置還包括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的上遮擋層6,上遮擋層6可移動地設置于降落網3的正上方并可打開或關閉,上遮擋層6與降落網3上下間隔并形成一可容納無人機1的起降空間7。上遮擋層6可以在無人機1降落后關閉,對無人機1形成遮擋,進一步保護降落后的無人機1,在無人機1需要起飛時,可以打開上遮擋層6,以便無人機1飛出。上述上遮擋層6可自動移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上述上遮擋層6設置為平板狀結構并可水平滑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上遮擋層6、降落網3均水平設置,主體框架2具有一對相對布置的、用于限定上遮擋層6滑動軌跡的平移滑槽2a,上遮擋層6的兩相對邊分別活動插入兩平移滑槽2a中。上述主體框架2轉動連接有驅動輥11,驅動輥11水平設置,驅動輥11的外周壁支撐上遮擋層6,主體框架2安裝有轉動驅動機構,驅動輥11與轉動驅動機構傳動連接并可圍繞其軸線自轉以帶動上遮擋層6進行平移,在驅動輥11自轉時,利用驅動輥11與上遮擋層6之間的相對摩擦作用驅使上遮擋層6進行往復式平移。上述轉動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8、蝸桿9、蝸輪10,蝸輪10與驅動輥11一軸端同軸固定連接,蝸桿9與蝸輪10嚙合,蝸桿9一軸端固定連接驅動電機8的輸出主軸,驅動電機8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驅動電機8可以是伺服驅動電機。上述轉動驅動機構設置在主體框架2側邊位置并與起降空間7錯開,驅動輥11處于起降空間7的邊緣位置。以免干涉無人機1的起降路線。上述主體框架2上可轉動地設有卷輥4,卷輥4可圍繞其軸線旋轉,降落網3一端固定在主體框架2上,降落網3另一端纏繞在卷輥4的圓周壁上。上述卷輥4的一軸端固定連接有張緊手柄5。通過張緊手柄5驅使卷輥4進行繞軸旋轉,從而達到張緊降落網3的目的。如圖4、5所示,無人機1的起落架由至少三個向下延伸的鉤桿1a組成,每一個鉤桿1a的下端彎折成鉤狀并在降落時勾住降落網3。使得無人機1在降落時能夠很方便地勾住降落網3,以鎖定無人機1的降落位置,并且至少由三個鉤桿1a組成的起落架具有很穩定的支撐性能。以上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變換或改進,在不脫離本技術總的構思的前提下,這些變換或改進都應當屬于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體框架(2),安裝在移動物體或不動物體上;以及/n設置為柔性網結構的降落網(3),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用于支撐無人機(1),并在無人機(1)降落在降落網(3)上時由無人機(1)的起落架勾住所述降落網(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體框架(2),安裝在移動物體或不動物體上;以及
設置為柔性網結構的降落網(3),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用于支撐無人機(1),并在無人機(1)降落在降落網(3)上時由無人機(1)的起落架勾住所述降落網(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的上遮擋層(6),所述上遮擋層(6)可移動地設置于降落網(3)的正上方并可打開或關閉,所述上遮擋層(6)與降落網(3)上下間隔并形成一可容納無人機(1)的起降空間(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擋層(6)可自動移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擋層(6)設置為平板狀結構并可水平滑動地安裝在主體框架(2)上,所述上遮擋層(6)、降落網(3)均水平設置,所述主體框架(2)具有一對相對布置的、用于限定上遮擋層(6)滑動軌跡的平移滑槽(2a),所述上遮擋層(6)的兩相對邊分別活動插入兩平移滑槽(2a)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供無人機起降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框架(2)轉動連接有驅動輥(11),所述驅動輥(11)水平設置,所述驅動輥(11)的外周壁支撐上遮擋層(6),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禹,馬碩,王魯民,張勛,王永進,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