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水稻選育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具體按照如下操作步驟:S1、親本選擇,S2、親代培育,S3、親代種培育,S4、二次代種培育;該培育方法利用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以及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和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進行親本雜交,并對雜交后的種子進行多代的自花授粉以及環境選擇培育,從而選育出適應不同地區的且抗倒抗病性狀穩定的早稻、中稻和晚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稻選育
,具體的說是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稻米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大規模的種植也帶來了不同的問題,例如水稻的倒伏以及患病等,其中,水稻的倒伏必然導致水稻減產且難以收割;為預防水稻患病需在未發病期或者病理癥狀出現初期對水稻噴灑農藥,但是這種做法,會導致水稻成熟后仍然攜帶部分農藥,給使用帶來一定的不便;同時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導致不同地區種植的水道品種存在很大差異,一般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給水稻選育帶來了巨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如下操作步驟:S1:親本選擇;以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在父本基礎上,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S2:親代培育;將抗病水稻深兩優841分別與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抗倒伏中稻藤系144和抗倒伏晚稻花粳45進行親代雜交選育,分別得到親代種F01、F02和F03。S3:親代種培育;將步驟S2中獲得的親代種F01、F02和F0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親代種F01、F02和F0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親代種F01、F02和F0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二次代種F11、F12和F13。S4:二次代種培育;將步驟S3中獲得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二次代種F11、F12和F1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三次代種F21、F22和F23。S5:抗倒抗病種子選擇;將步驟S4中的得到的三次代種F21、F22和F23反復進行步驟S4的選育操作,得到各個子代種FN1、FN2和FN3,且FN1、FN2和FN3表現出穩定的抗倒抗病性狀。優選的,所述步驟S3和S4中每組稻田中,在水稻的各個生長周期內,需要保證各組稻田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自然環境相同。優選的,所述步驟S3和S4中,在對每組稻田中水稻進行鼓風和投放水稻病害真菌時,需保證鼓風機鼓風時間以及鼓風間隔相同,同時保證投放的水稻病害真菌相同且順序保持一致。優選的,所述投放的水稻病害真菌為稻瘟病真菌、紋枯病真菌和白葉枯病真菌,其投放順序為,第一次投放稻瘟病真菌,第二次投放紋枯病真菌或者白葉枯病真菌中的一種,第三次投放紋枯病真菌或者白葉枯病真菌中剩余一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該培育方法利用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以及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和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進行親本雜交,并對雜交后的種子進行多代的自花授粉以及環境選擇培育,從而選育出適應不同地區的且抗倒抗病性狀穩定的早稻、中稻和晚稻。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如下操作步驟:S1:親本選擇;以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在父本基礎上,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S2:親代培育;將抗病水稻深兩優841分別與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抗倒伏中稻藤系144和抗倒伏晚稻花粳45進行親代雜交選育,分別得到親代種F01、F02和F03。S3:親代種培育;將步驟S2中獲得的親代種F01、F02和F0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親代種F01、F02和F0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親代種F01、F02和F0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二次代種F11、F12和F13。S4:二次代種培育;將步驟S3中獲得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二次代種F11、F12和F1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三次代種F21、F22和F23。S5:抗倒抗病種子選擇;將步驟S4中的得到的三次代種F21、F22和F23反復進行步驟S4的選育操作,得到各個子代種FN1、FN2和FN3,且FN1、FN2和FN3表現出穩定的抗倒抗病性狀。具體的,所述步驟S3和S4中每組稻田中,在水稻的各個生長周期內,需要保證各組稻田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自然環境相同。具體的,所述步驟S3和S4中,在對每組稻田中水稻進行鼓風和投放水稻病害真菌時,需保證鼓風機鼓風時間以及鼓風間隔相同,同時保證投放的水稻病害真菌相同且順序保持一致。具體的,所述投放的水稻病害真菌為稻瘟病真菌、紋枯病真菌和白葉枯病真菌,其投放順序為,第一次投放稻瘟病真菌,第二次投放紋枯病真菌或者白葉枯病真菌中的一種,第三次投放紋枯病真菌或者白葉枯病真菌中剩余一種。本專利技術利用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分別與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得到F01、與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雜交得到F02,與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雜交得到F03,并對雜交得到的后代F01、F02和F03分別在不同試驗稻田內進行多代的自花授粉的培育,并在多代培育期間通過鼓風機施加風力以及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從而在多代培養后選育出適應不同地區的且抗倒抗病性狀穩定的早稻、中稻和晚稻。以上顯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如下操作步驟:/nS1:親本選擇;以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在父本基礎上,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nS2:親代培育;將抗病水稻深兩優841分別與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抗倒伏中稻藤系144和抗倒伏晚稻花粳45進行親代雜交選育,分別得到親代種F01、F02和F03。/nS3:親代種培育;將步驟S2中獲得的親代種F01、F02和F0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親代種F01、F02和F0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親代種F01、F02和F0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二次代種F11、F12和F13。/nS4:二次代種培育;將步驟S3中獲得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二次代種F11、F12和F1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三次代種F21、F22和F23。/nS5:抗倒抗病種子選擇;將步驟S4中的得到的三次代種F21、F22和F23反復進行步驟S4的選育操作,得到各個子代種FN1、FN2和FN3,且FN1、FN2和FN3表現出穩定的抗倒抗病性狀。/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倒抗病水稻新品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如下操作步驟:
S1:親本選擇;以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病水稻深兩優841作為親代父本;在父本基礎上,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中稻藤系144作為母本;選擇多年生產性狀穩定的抗倒伏晚稻花粳45作為母本。
S2:親代培育;將抗病水稻深兩優841分別與抗倒伏早稻中絲2號、抗倒伏中稻藤系144和抗倒伏晚稻花粳45進行親代雜交選育,分別得到親代種F01、F02和F03。
S3:親代種培育;將步驟S2中獲得的親代種F01、F02和F0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親代種F01、F02和F0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種植有親代種F01、F02和F03的稻田分別利用鼓風機每間隔兩天鼓風5-7小時,并在鼓風間隔時期投放水稻病害真菌,在鼓風機和水稻病害真菌的作用下,剔除出每組稻田中的倒伏水稻和患病水稻,再由水稻生長和成熟,并由人工采收,在每組稻田內分別得到二次代種F11、F12和F13。
S4:二次代種培育;將步驟S3中獲得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分別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2000-2500粒,并分別種植在不同的試驗稻田內,由各組稻田內的二次代種F11、F12和F13自行雜交授粉,在授粉完成后,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賢慶,耿海燕,舒安源,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理想種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