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為一種應用于回轉窯的耐火混凝土予制構件--熟料溜子。由于回轉窯內壁長期處于高溫料流磨擦,撞擊,高溫氣流沖刷的條件下,襯里的壽命很低,一般只有幾十天或幾個月,其中壽命最短者為窯頭部熟料落口處的熟料溜子,它除需經受高溫,磨擦作用之外,尚要經受從數米高落下的大塊熟料的猛烈沖擊和高溫熱震蕩,以及大量料流的沖刷,一旦稍有損傷,就要漏高溫熟料,增大熱耗,磨損和燒壞冷卻筒熱端筒體,搶修時,工人操作條件很差,從60年代開始國內外采用耐火混凝土作回轉窯襯里,然而很少應用于熟料溜子上,本申請人針對以上問題曾進行過多年探索,采用過①耐火磚-水箱型,②耐熱鋼型,③耐火混凝土現場澆注,其中①型壽命只有2~3個月,②型造價昂貴,壽命不到一年,③型比耐火磚較好,但現場施工,技術條件難以掌握,而且耐火混凝土屬早強快凝型,施工極為緊張,質量很難保證,又加上施工后要經4~5天養護、烘烤,拖長了停產期,減產大量熟料,而且在窯的這個部位,作不到按升溫曲線均衡升溫,不能全面滿足烘烤條件,往往因升溫過急或者工件各部位溫差過大而炸裂前功盡棄,也有時因留的膨脹縫不夠,在烘烤或使用時龜裂、剝落、炸裂。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耐火混凝土熟料溜子現場澆注,施工條件難以掌握,質量難以保證及停產時間過長的問題,而采用優質耐火混凝土,予先成批制造予制構件,再組裝成熟料溜子,用于回轉窯熟料落口,使其使用壽命延長,達到15~20個月。本技術主要是由耐火混凝土予制澆注成型,并經過養護和熱處理的溜槽,兩條立柱和一條 梁構成,四個構件之間互相嵌接和(或)用連接棒和(或)固定螺絲連接成一個整體。為了搬運和安裝方便,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耐火混凝土回轉窯熟料溜子,其特征是此熟料溜子由耐火混凝土予制成型的溜槽,兩條立柱和一條*梁構成,四個構件之間互相嵌接或(和)用連接棒和固定螺絲連接成一個整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純勝,于貫鎖,朱忠偉,衣玉貴,劉淑明,張冠軍,陳懷政,駱行思,高乃哲,袁慶家,傅懷珠,
申請(專利權)人:遼陽小屯第二水泥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中國|遼寧]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