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包括智能動力滾子線、萬向球平臺和底部固定板,底部固定板頂部的另一端固定設有底板,底板頂端的中部設置有傳送機構,傳送機構包括兩個固定架、一個輥筒、一個電動輥和一個輸送帶,兩個固定架分別置于底板的兩端,輥筒和電動輥分別置于兩個固定架上,輥筒和電動輥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對曳引機表面的灰塵等雜質進行有效的去除,保證包裝后的曳引機表面是干凈的,利用兩個電動滑臺的配合對保護膜進行移動,進而來對曳引機進行覆膜包裝,這樣可以保證在拆箱之前曳引機的表面是干凈的,整個裝置采用電力進行控制,減少人工操作的步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
An intelligent packing line for traction machin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
本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線,具體為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
技術介紹
曳引機是電梯的動力設備,又稱電梯主機。功能是輸送與傳遞動力使電梯運行。它由電動機、制動器、聯軸器、減速箱、曳引輪、機架和導向輪及附屬盤車手輪等組成。導向輪一般裝在機架或機架下的承重梁上。盤車手輪有的固定在電機軸上,也有平時掛在附近墻上,使用時再套在電機軸上。目前,現有的曳引機大多都是采用人工進行包裝,人工進行包裝速度較慢,進而會影響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因此我們對此做出改進,提出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包括智能動力滾子線、萬向球平臺和底部固定板,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固定在底部固定板頂部的一端,所述萬向球平臺固定在底部固定板的中部,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一端的頂部固定設有箱座移動機械手,所述箱座移動機械手底端的智能動力滾子線上固定設有料倉,所述萬向球平臺的頂端固定設有整機裝箱機械手,所述底部固定板頂部的另一端固定設有底板,所述底板頂端的中部設置有傳送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兩個固定架、一個輥筒、一個電動輥和一個輸送帶,兩個所述固定架分別置于底板的兩端,所述輥筒和電動輥分別置于兩個固定架上,所述輥筒和電動輥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所述輸送帶一端的頂部設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底端與底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U形架的一側固定設有氣泵,所述U形架內腔的兩側和頂端均等間距固定設有若干個高壓噴頭,若干個所述高壓噴頭的進氣口均通過管道與氣泵的出氣口連通,所述底板的另一端設置有覆膜機構,所述覆膜機構包括四個支撐柱、兩個電動滑臺、兩個軸承座和一個旋轉軸,四個所述支撐柱均置于底板的頂端,兩個所述電動滑臺分別置于四個支撐柱的頂端,兩個所述軸承座分別置于兩個電動滑臺的頂端,所述旋轉軸置于兩個軸承座之間。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兩個所述固定架分別固定在底板頂部的兩端,所述固定架由兩個立柱組成,所述輥筒位于其中一個固定架的兩個立柱相對一側的頂端,且所述輥筒的兩端分別旋轉插接在兩個立柱上,所述電動輥位于另一個固定架的兩個立柱相對一側的頂端,且所述電動輥的兩端分別固定插接在兩個立柱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板的頂端還等間距固定設有若干個固定架,且若干個所述固定架立柱相對一側的頂端均旋轉插接有輥筒,且若干個所述輥筒的頂端和底端分別與輸送帶內腔的頂端和底端緊密貼合。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四個所述支撐柱分別固定在底板中部的兩側和底板另一端的兩側,其中一個所述電動滑臺底部的兩端分別與底板中部的兩個支撐柱的頂端固定連接,另外兩個所述電動滑臺底部的兩端分別與底板另一端的兩個支撐柱的頂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軸承座的底端分別與兩個電動滑臺滑塊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旋轉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軸承座的相對一側旋轉插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旋轉軸外表面的兩端均固定套設有滾動軸承,兩個所述滾動軸承的外圈分別卡合固定在兩個軸承座的內部。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部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設有保護墊,所述保護墊采用橡膠制成,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萬向球平臺和底板的底端均通過螺栓與底部固定板的頂端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輸送帶的外表面固定設有保護層,所述保護層采用硅膠制成。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其中一個所述支撐柱的一側嵌設有開關面板,所述開關面板上固定設有輸送開關、清潔開關和移動開關,所述電動輥通過輸送開關與外接電源電性連接,所述氣泵通過清潔開關與外接電源電性連接,兩個所述電動滑臺均通過移動開關與外接電源電性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箱座移動機械手上固定設有抓取機械手,所述抓取機械手為四爪聯動機構,所述整機裝箱機械手上固定設有兩爪聯動機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通過設有U形架,在U形架上設置高壓噴頭可以對曳引機表面的灰塵等雜質進行有效的去除,保證包裝后的曳引機表面是干凈的,接著利用兩個電動滑臺的配合對保護膜進行移動,進而來對曳引機進行覆膜包裝,這樣可以保證在拆箱之前曳引機的表面是干凈的,整個裝置采用電力進行控制,減少人工操作的步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底板頂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兩爪聯動機構正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兩爪聯動機構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四爪聯動機構正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的四爪聯動機構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智能動力滾子線;2、萬向球平臺;3、箱座移動機械手;4、料倉;5、整機裝箱機械手;6、底部固定板;7、底板;8、固定架;9、輥筒;10、電動輥;11、輸送帶;12、U形架;13、氣泵;14、高壓噴頭;15、支撐柱;16、電動滑臺;17、軸承座;18、旋轉軸。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本技術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包括智能動力滾子線1、萬向球平臺2和底部固定板6,智能動力滾子線1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一端,萬向球平臺2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的中部,智能動力滾子線1一端的頂部固定設有箱座移動機械手3,箱座移動機械手3底端的智能動力滾子線1上固定設有料倉4,萬向球平臺2的頂端固定設有整機裝箱機械手5,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另一端固定設有底板7,底板7頂端的中部設置有傳送機構,傳送機構包括兩個固定架8、一個輥筒9、一個電動輥10和一個輸送帶11,兩個固定架8分別置于底板7的兩端,輥筒9和電動輥10分別置于兩個固定架8上,輥筒9和電動輥10通過輸送帶11傳動連接,輸送帶11一端的頂部設置有U形架12,U形架12的底端與底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U形架12的一側固定設有氣泵13,U形架12內腔的兩側和頂端均等間距固定設有若干個高壓噴頭14,若干個高壓噴頭14的進氣口均通過管道與氣泵13的出氣口連通,底板7的另一端設置有覆膜機構,覆膜機構包括四個支撐柱15、兩個電動滑臺16、兩個軸承座17和一個旋轉軸18,四個支撐柱15均置于底板7的頂端,兩個電動滑臺16分別置于四個支撐柱15的頂端,兩個軸承座17分別置于兩個電動滑臺16的頂端,旋轉軸18置于兩個軸承座17之間。其中,兩個固定架8分別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包括智能動力滾子線(1)、萬向球平臺(2)和底部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1)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一端,所述萬向球平臺(2)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的中部,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1)一端的頂部固定設有箱座移動機械手(3),所述箱座移動機械手(3)底端的智能動力滾子線(1)上固定設有料倉(4),所述萬向球平臺(2)的頂端固定設有整機裝箱機械手(5),所述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另一端固定設有底板(7),所述底板(7)頂端的中部設置有傳送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兩個固定架(8)、一個輥筒(9)、一個電動輥(10)和一個輸送帶(11),兩個所述固定架(8)分別置于底板(7)的兩端,所述輥筒(9)和電動輥(10)分別置于兩個固定架(8)上,所述輥筒(9)和電動輥(10)通過輸送帶(11)傳動連接,所述輸送帶(11)一端的頂部設置有U形架(12),所述U形架(12)的底端與底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U形架(12)的一側固定設有氣泵(13),所述U形架(12)內腔的兩側和頂端均等間距固定設有若干個高壓噴頭(14),若干個所述高壓噴頭(14)的進氣口均通過管道與氣泵(13)的出氣口連通,所述底板(7)的另一端設置有覆膜機構,所述覆膜機構包括四個支撐柱(15)、兩個電動滑臺(16)、兩個軸承座(17)和一個旋轉軸(18),四個所述支撐柱(15)均置于底板(7)的頂端,兩個所述電動滑臺(16)分別置于四個支撐柱(15)的頂端,兩個所述軸承座(17)分別置于兩個電動滑臺(16)的頂端,所述旋轉軸(18)置于兩個軸承座(17)之間。/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包括智能動力滾子線(1)、萬向球平臺(2)和底部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1)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一端,所述萬向球平臺(2)固定在底部固定板(6)的中部,所述智能動力滾子線(1)一端的頂部固定設有箱座移動機械手(3),所述箱座移動機械手(3)底端的智能動力滾子線(1)上固定設有料倉(4),所述萬向球平臺(2)的頂端固定設有整機裝箱機械手(5),所述底部固定板(6)頂部的另一端固定設有底板(7),所述底板(7)頂端的中部設置有傳送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兩個固定架(8)、一個輥筒(9)、一個電動輥(10)和一個輸送帶(11),兩個所述固定架(8)分別置于底板(7)的兩端,所述輥筒(9)和電動輥(10)分別置于兩個固定架(8)上,所述輥筒(9)和電動輥(10)通過輸送帶(11)傳動連接,所述輸送帶(11)一端的頂部設置有U形架(12),所述U形架(12)的底端與底板(7)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U形架(12)的一側固定設有氣泵(13),所述U形架(12)內腔的兩側和頂端均等間距固定設有若干個高壓噴頭(14),若干個所述高壓噴頭(14)的進氣口均通過管道與氣泵(13)的出氣口連通,所述底板(7)的另一端設置有覆膜機構,所述覆膜機構包括四個支撐柱(15)、兩個電動滑臺(16)、兩個軸承座(17)和一個旋轉軸(18),四個所述支撐柱(15)均置于底板(7)的頂端,兩個所述電動滑臺(16)分別置于四個支撐柱(15)的頂端,兩個所述軸承座(17)分別置于兩個電動滑臺(16)的頂端,所述旋轉軸(18)置于兩個軸承座(17)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固定架(8)分別固定在底板(7)頂部的兩端,所述固定架(8)由兩個立柱組成,所述輥筒(9)位于其中一個固定架(8)的兩個立柱相對一側的頂端,且所述輥筒(9)的兩端分別旋轉插接在兩個立柱上,所述電動輥(10)位于另一個固定架(8)的兩個立柱相對一側的頂端,且所述電動輥(10)的兩端分別固定插接在兩個立柱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曳引機的智能包裝線,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革,張安,丁愛芹,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潤吉驅動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