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刷電機,包括殼體、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可拆卸地連接在殼體的兩端面,所述殼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內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內分別設有轉動單元和驅動單元,所述轉動單元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巧妙地將電機主體和控制單元結合在一起,取代了傳統的無刷電機需要采用兩個分離的殼體做成兩個獨立的產品,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
A kind of brushless moto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刷電機
本技術涉及電機
,特別是涉及一種無刷電機。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起了電動遙控車、電動遙控船以及電動模型飛機,由于對模型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模型驅動模型轉動的電機要求也更高。其中,稀土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有寬調速、小體積、高效率和穩態轉速誤差小等特點,是電動遙控車模型行業的首選。現有無刷直流電機由電動機主體和調速器兩個單元獨立存在,無刷直流電動機分為有感和無感電機,無感無刷電機沒有霍爾傳感器,是利用電子控制器檢測電機的反電動勢變化從而確定轉子位置實現轉向;有感電機是安裝三個霍爾元件,檢測永磁體、轉子旋轉時產生的磁場變化,確定轉子位置實現轉向,運轉精度高,啟動平穩。然而,目前的無刷電機中的電動機主體和驅動器兩個單元分開做成兩個獨立的產品,需要用到兩套外殼物料,使得生產成本過高,占用體積過大,并且它們之間的連接需要用到的連接線很多,使用起來太復雜,給客戶的使用體驗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占用體積小,生產成本低,將電機主體和驅動器做成一體的無刷電機。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刷電機,包括殼體、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可拆卸地連接在殼體的兩端面,所述殼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內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內分別設有轉動單元和驅動單元,所述轉動單元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殼體包括前殼體以及與前殼體連接的后殼體,所述隔板設置在后殼體內的上部,且將后殼體內部分割成第一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殼體與第一腔室構成前腔室,所述前殼體的下端面與前端蓋連接,所述前殼體的中部設有供轉動單元的轉動端伸出的開口,所述后殼體的上端面與后端蓋連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前端蓋與前殼體的連接處安裝有前密封圈,所述后端蓋與后殼體的連接處安裝有后密封圈。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內鑲嵌有空心管,所述轉動單元通過電機線穿過空心管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空心管的上端面高于驅動單元。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后腔室內設有用于密封的灌封膠,所述灌封膠的上表面低于空心管的上端面。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轉動單元包括定子、轉子和電機軸,所述定子安裝在前腔室內,所述轉子可轉動地設置在定子的內側,所述電機軸的兩端分別通過前軸承和后軸承與前端蓋和隔板轉動配合,所述電機軸伸向隔板的一端設有用于被驅動單元進行檢測的感應磁鐵。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隔板的下表面設有向上延伸的柱體,所述柱體內設有用于固定感應磁鐵的安裝槽。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驅動單元包括調速器,所述調速器包括電源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電源板的下方,所述電源板和控制板通過六角銅柱固定在隔板的上方,所述控制板上設有用于檢測感應磁鐵的磁性編碼器,所述定子和轉子通過電機線穿過空心管與控制板電性連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后殼體上端的側邊設有集成線束,所述集成線束包括防水固定塊、供電線和信號線,所述供電線和信號線的一端穿過固定塊伸入后殼體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設置在殼體內的隔板將殼體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再將驅動單元中的磁性編碼器和調速器固定在后腔室內,將轉動單元中的定子、轉子和電機軸設置在前腔室內,最后通過前端蓋和后端蓋將前腔室和后腔室進行蓋合成密閉的空間,結構簡單,巧妙地將電機主體和控制單元結合在一起,取代了傳統的無刷電機需要采用兩個分離的殼體做成兩個獨立的產品,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無刷電機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無刷電機的內部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無刷電機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后殼體的示意圖。圖5是后殼的剖視圖。圖6是前端蓋的示意圖。圖7是固定塊的示意圖。1-殼體;101-前殼體;102-后殼體;2-后端蓋;3-前端蓋;4-集成線束;41-固定塊;42-供電線;43-信號線;5-后密封圈;6-電源板;7-控制板;8-磁性編碼器;9-感應磁鐵;10-隔板;11-轉子;12-后軸承;13-定子;14-前密封圈;15-前軸承;16-電機軸;17-空心管;18-六角銅柱;19-電機線;20-柱體;21-安裝槽;22-圓孔;23-后腔室;24-第一腔室;25-開口。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在本技術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實施例1請參照圖1-7,一種無刷電機,包括殼體1、前端蓋3和后端蓋2,前端蓋3和后端蓋2分別可拆卸地連接在殼體1的兩端面,在殼體1內設有隔板10,隔板10將殼體1內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23,前腔室和后腔室23內分別設有轉動單元和驅動單元,轉動單元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其中,殼體1包括前殼體101以及與前殼體101連接的后殼體102,隔板10設置在后殼體102內的上部,且將后殼體102內部分割成第一腔室24和后腔室23,前殼體101與第一腔室24構成前腔室,前殼體101的下端面與前端蓋3連接,前殼體101的中部設有供轉動單元的轉動端伸出的開口25,后殼體102的上端面與后端蓋2連接。采用上述方案,設置在殼體1內的隔板11將殼體1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再將驅動單元中的磁性編碼器8固定在后腔室23內,將轉動單元中的定子13、轉子11和電機軸16設置在前腔室內,最后通過前端蓋3和后端蓋3將前腔室和后腔室23進行蓋合成密閉的空間,結構簡單,巧妙地將電機主體和控制單元結合在一起,取代了傳統的無刷電機需要采用兩個分離的殼體做成兩個獨立的產品,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進一步地,前端蓋3與前殼體101的連接處安裝有前密封圈14,后端蓋2與后殼體102的連接處安裝有后密封圈5。采用上述方案,設置前密封圈14和后密封圈5使得殼體1與蓋板之間的密封性進一步提高,能夠有效地防止外界的雜質進入到殼體1內造成內部元器件的損壞。上述的轉動單元包括定子13、轉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可拆卸地連接在殼體的兩端面,所述殼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內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內分別設有轉動單元和驅動單元,所述轉動單元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前端蓋和后端蓋分別可拆卸地連接在殼體的兩端面,所述殼體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內分割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內分別設有轉動單元和驅動單元,所述轉動單元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前殼體以及與前殼體連接的后殼體,所述隔板設置在后殼體內的上部,且將后殼體內部分割成第一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殼體與第一腔室構成前腔室,所述前殼體的下端面與前端蓋連接,所述前殼體的中部設有供轉動單元的轉動端伸出的開口,所述后殼體的上端面與后端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蓋與前殼體的連接處安裝有前密封圈,所述后端蓋與后殼體的連接處安裝有后密封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圓孔,所述圓孔內鑲嵌有空心管,所述轉動單元通過電機線穿過空心管與驅動單元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刷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的上端面高于驅動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友輝,張威,林僑,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帥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