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包括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收容并燃燒的倉體組件,所述倉體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可轉動的用于調節噴火方向的調節罩,所述倉體組件的側面設置有調節組件,所述調節組件用于對所述調節罩的轉動方向進行控制。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第二電機帶動摩擦輪在調節罩的外壁進行摩擦,使得半球殼狀的調節罩在銜接筒中轉動,將調節罩上方那個的出火孔位置進行改變,實現對發動機缸蓋的油污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燃燒,對原有的燃燒死角進行補充,避免了燃燒死角的出現,保證了燃燒的更加徹底,且將火力集中然后使得油污被燃燒的更加的迅速,提高了油污處理的速度。
A kind of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 box used for oil contamination on the surface of engine cylinder hea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
本專利技術涉及再制造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
技術介紹
在發動機在制造的過程中需要對發動機缸蓋表面的油污進行清洗,現有的對發動機缸蓋上的油污通過低溫燃燒箱對其進行燃燒,使之蒸發后臟污掉落。現有低溫燃燒箱由于火勢均勻鋪設,從而對發動機缸蓋的各個地方均進行燃燒,均勻的燃燒時,容易導致部分部位的燃燒不均勻,容易出現漏燒的狀況,從而導致那部分的油污未清理。
技術實現思路
現為了滿足上述對發動機缸蓋表面的油污進行有針對性的燃燒的需求,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包括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收容并燃燒的倉體組件,所述倉體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可轉動的用于調節噴火方向的調節罩,所述倉體組件的側面設置有調節組件,所述調節組件用于對所述調節罩的轉動方向進行控制。所述倉體組件包括燃燒倉和加熱倉,所述燃燒倉和所述加熱倉之間通過銜接筒相固定連接,所述銜接筒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半球殼狀的所述調節罩用于對火苗的方向進行控制,所述調節罩的上方開設有出火孔。所述燃燒倉的側面開設有第一倉門,所述燃燒倉的內部頂面設置有掛鉤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懸掛,所述加熱倉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倉門。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銜接筒側面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通過摩擦輪穿過所述銜接筒側面開設的調節孔與所述銜接筒內部的所述調節罩外壁相摩擦,用于控制所述調節罩在銜接筒中的轉動方向。所述第二電機的側面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通過側面的滑槽與固定在所述銜接筒外壁的連接桿轉動連接,所述齒輪的外壁嚙合轉動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固定在所述銜接筒的外壁。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通過第二電機帶動摩擦輪在調節罩的外壁進行摩擦,使得半球殼狀的調節罩在銜接筒中轉動,將調節罩上方那個的出火孔位置進行改變,實現對發動機缸蓋的油污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燃燒,對原有的燃燒死角進行補充,避免了燃燒死角的出現,保證了燃燒的更加徹底,且將火力集中然后使得油污被燃燒的更加的迅速,提高了油污處理的速度。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調節組件示意圖。圖中:1、倉體組件;11、燃燒倉;12、第一倉門;13、掛鉤;14、銜接筒;15、加熱倉;16、第二倉門;17、調節罩;18、出火孔;19、調節孔;2、調節組件;21、連接桿;22、齒輪;221、滑槽;23、第一電機;24、第二電機;25、摩擦輪。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更清楚、更完整的闡述,當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基于本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的實施例,均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如圖1-圖3所示,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包括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收容并燃燒的倉體組件1,倉體組件1的內部設置有可轉動的用于調節噴火方向的調節罩17,倉體組件1的側面設置有調節組件2,調節組件2用于對調節罩17的轉動方向進行控制。將初步燃燒過程中發動機缸蓋進行燃燒,針對初步燃燒后漏燒的部位進行補充,加速油污的蒸發,達到快速清理的目的。倉體組件1包括燃燒倉11和加熱倉15,燃燒倉11和加熱倉15之間通過銜接筒14相固定連接,銜接筒14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半球殼狀的調節罩17用于對火苗的方向進行控制,調節罩17的上方開設有出火孔18。銜接筒14的內部設置為部分球殼狀,調節罩17設置為半球殼狀,且大開口向下用于聚攏火焰,調節罩17與銜接筒14內壁相適配,使得調節罩17能夠在其內部轉動,實現對火焰角度的調節。燃燒倉11的側面開設有第一倉門12,燃燒倉11的內部頂面設置有掛鉤13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懸掛,加熱倉15的側面設置有第二倉門16。打開第一倉門12,將初步燃燒后的發動機缸蓋未燃燒到的部位設置在下方,相對的一側懸掛在燃燒倉11的掛鉤13上,便于下方調節罩17的出火孔18對下表面未燃燒的部位進行燃燒,使得有針對的燃燒,第二倉門16的設置用于對加熱倉15中的燃燒裝置進行更換和調節。調節組件2包括設置在銜接筒14側面的第二電機24,第二電機24通過摩擦輪25穿過銜接筒14側面開設的調節孔19與銜接筒14內部的調節罩17外壁相摩擦,用于控制調節罩17在銜接筒14中的轉動方向。第二電機24通過摩擦輪25與調節罩17的外壁相摩擦,從而帶動調節罩17進行轉動,調節罩17的轉動方向與摩擦輪25的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但方向相反。第二電機24的側面固定連接有齒輪22,齒輪22通過側面的滑槽221與固定在銜接筒14外壁的連接桿21轉動連接,齒輪22的外壁嚙合轉動有第一電機23,第一電機23固定在銜接筒14的外壁。第一電機23通過輸出軸的齒輪22盤帶動齒輪22轉動,齒輪22的轉動帶動與之固定的第二電機24進行方位的改變,齒輪22通過三個連接桿21固定在銜接筒14的外側,三個連接成呈三角形分布,分擔了第二電機24和齒輪22的重量在使用時:首先打開第一倉門12,將初次燃燒后的發動機缸蓋懸掛在掛鉤13上,隨后關上第一倉門12,啟動下方加熱倉15中的燃燒裝置,燃燒裝置的火苗通過半球殼狀的調節罩17聚攏到調節罩17最上方的出火孔18中,出火孔18對上方的發動機缸蓋進行噴火燃燒。進一步:啟動第二電機24,橫向設置的第二電機24轉動調動摩擦輪25水平方向轉動,摩擦輪25穿過調節孔19與調節罩17外壁進行摩擦,帶動調節罩17水平方向轉動,隨后啟動第一電機23,第一電機23通過輸出軸的齒輪22盤帶動齒輪22轉動,齒輪22的轉動使得固定在齒輪22上的第二電機24進行方向的變化,從而對內部調節罩17調節的方向也隨著變化,實現對調節罩17不同方向的變化。進一步的:由于第一電機23可以正轉或者反轉,從而第一電機23在齒輪22帶動下進行左側轉動和右側轉動所能夠調節的方向范圍相同,從而第一電機23設置在齒輪22的外側對第二電機24并不造成太大的影響。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收容并燃燒的倉體組件(1),所述倉體組件(1)的內部設置有可轉動的用于調節噴火方向的調節罩(17),所述倉體組件(1)的側面設置有調節組件(2),所述調節組件(2)用于對所述調節罩(17)的轉動方向進行控制。/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對發動機缸蓋進行收容并燃燒的倉體組件(1),所述倉體組件(1)的內部設置有可轉動的用于調節噴火方向的調節罩(17),所述倉體組件(1)的側面設置有調節組件(2),所述調節組件(2)用于對所述調節罩(17)的轉動方向進行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倉體組件(1)包括燃燒倉(11)和加熱倉(15),所述燃燒倉(11)和所述加熱倉(15)之間通過銜接筒(14)相固定連接,所述銜接筒(14)的內部轉動設置有半球殼狀的所述調節罩(17)用于對火苗的方向進行控制,所述調節罩(17)的上方開設有出火孔(1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發動機缸蓋表面油污的低溫燃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倉(11)的側面開設有第一倉門(12),所述燃燒倉(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敬卿,薛衛昌,王蓉蓉,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鼎恒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