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包括支撐盤組件以及設置在支撐盤組件頂部的轉盤組件,所述支撐盤組件和轉盤組件之間均勻設置有轉動支撐機構,所述支撐盤本體的頂部開設有環形的第一容置槽,所述轉盤組件包括轉盤板體,所述轉盤板體的底部開設有圓環形的第二容置槽,所述支撐輥卡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通過轉動支撐機構的設計,轉盤組件能夠在支撐盤組件的頂部轉動,支撐輥的上表面直接和轉盤組件接觸,并承受轉盤組件的重力,支撐輥設計為錐形圓臺狀,減少支撐輥和轉盤組件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并且提高了接觸面積,提升了轉動支撐機構的承載能力。
A kind of turntable device used for lift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
本技術涉及轉盤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
技術介紹
轉盤在起升器設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起升器設備的轉盤在使用中需要承受很大的重力,因此升器設備的轉盤裝置的轉動部位不采用軸承轉動支撐,但是傳統的起升器轉盤裝置的轉動支撐承受重力的能力比較差,如何專利技術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來改善這些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一種供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包括支撐盤組件以及設置在支撐盤組件頂部的轉盤組件,所述支撐盤組件和轉盤組件之間均勻設置有轉動支撐機構,所述轉盤組件的中部設置有軸承,所述支撐盤組件頂部的中間固定焊接有限位軸,所述限位軸通過軸承活動連接到轉盤組件,所述轉動支撐機構包括呈錐形圓臺狀的支撐輥,所述支撐盤組件包括支撐盤本體,所述支撐盤本體的頂部開設有環形的第一容置槽,所述轉盤組件包括轉盤板體,所述轉盤板體的底部開設有圓環形的第二容置槽,所述支撐輥卡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優選的,所述支撐盤本體頂部的第一容置槽的外側和內側均開設有和支撐輥的軸端相對應的限位槽。優選的,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頂部為斜面,且斜面角度和支撐輥的表面相適應。優選的,所述轉盤板體頂部的外圈開設有缺口,且缺口處的轉盤板體上設置有齒圈。優選的,所述支撐盤本體底部的外圈設置有凸臺,且凸臺上均勻開設有用于定位的螺栓孔。優選的,所述限位軸豎直設置,所述限位軸鍵連接到軸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轉動支撐機構的設計,轉盤組件能夠在支撐盤組件的頂部轉動,支撐輥的上表面直接和轉盤組件接觸,并承受轉盤組件的重力,支撐輥設計為錐形圓臺狀,減少支撐輥和轉盤組件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并且提高了接觸面積,提升了轉動支撐機構的承載能力,限位軸對支撐盤組件和轉盤組件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制,適合推廣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轉盤組件第一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轉盤組件第二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轉盤組件第三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支撐盤組件第一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支撐盤組件第二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的支撐盤組件第三視覺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1-轉盤組件;101-轉盤板體;102-缺口;103-齒圈;104-第二容置槽;2-支撐盤組件;201-支撐盤本體;202-第一容置槽;203-限位槽;204-凸臺;3-轉動支撐機構;301-支撐輥;4-限位軸;5-軸承。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技術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參照圖1-7,該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包括支撐盤組件2以及設置在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轉盤組件1,所述支撐盤組件2和轉盤組件1之間均勻設置有轉動支撐機構3,通過轉動支撐機構3的設計,轉盤組件1能夠在支撐盤組件2的頂部轉動,所述轉盤組件1的中部設置有軸承5,在使用時軸承5不承受重力,所述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中間固定焊接有限位軸4,所述限位軸4通過軸承5活動連接到轉盤組件1,限位軸4對支撐盤組件2和轉盤組件1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制,所述轉動支撐機構3包括呈錐形圓臺狀的支撐輥301,所述支撐盤組件2包括支撐盤本體201,所述支撐盤本體201的頂部開設有環形的第一容置槽202,所述轉盤組件1包括轉盤板體101,所述轉盤板體101的底部開設有圓環形的第二容置槽104,所述支撐輥301卡在第一容置槽202和第二容置槽104之間,支撐輥301的上表面直接和轉盤組件1接觸,并承受轉盤組件1的重力,支撐輥301設計為錐形圓臺狀,減少支撐輥301和轉盤組件1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并且提高了接觸面積,提升承載效果。進一步地,參照圖6-7,所述支撐盤本體201頂部的第一容置槽202的外側和內側均開設有和支撐輥301的軸端相對應的限位槽203,支撐輥301的軸端位于限位槽203中。進一步地,參照圖2,所述第二容置槽104的頂部為斜面,且斜面角度和支撐輥301的表面相適應。進一步地,參照圖2,所述轉盤板體101頂部的外圈開設有缺口102,且缺口102處的轉盤板體101上設置有齒圈103,齒圈103被構造成傳動連接到驅動齒輪,驅動齒輪驅動齒圈103運轉,使整個轉盤組件1運轉。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盤本體201底部的外圈設置有凸臺204,且凸臺204上均勻開設有用于定位的螺栓孔,便于將支撐盤本體201固定安裝。進一步地,所述限位軸4豎直設置,限位軸4對支撐盤組件2和轉盤組件1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制,所述限位軸4鍵連接到軸承5。進一步地,通過轉動支撐機構3的設計,轉盤組件1能夠在支撐盤組件2的頂部轉動,支撐輥301的上表面直接和轉盤組件1接觸,并承受轉盤組件1的重力,支撐輥301設計為錐形圓臺狀,減少支撐輥301和轉盤組件1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并且提高了接觸面積,提升了轉動支撐機構3的承載能力,限位軸4對支撐盤組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包括支撐盤組件(2)以及設置在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轉盤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盤組件(2)和轉盤組件(1)之間均勻設置有轉動支撐機構(3),所述轉盤組件(1)的中部設置有軸承(5),所述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中間固定焊接有限位軸(4),所述限位軸(4)通過軸承(5)活動連接到轉盤組件(1),所述轉動支撐機構(3)包括呈錐形圓臺狀的支撐輥(301),所述支撐盤組件(2)包括支撐盤本體(201),所述支撐盤本體(201)的頂部開設有環形的第一容置槽(202),所述轉盤組件(1)包括轉盤板體(101),所述轉盤板體(101)的底部開設有圓環形的第二容置槽(104),所述支撐輥(301)卡在第一容置槽(202)和第二容置槽(104)之間。/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包括支撐盤組件(2)以及設置在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轉盤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盤組件(2)和轉盤組件(1)之間均勻設置有轉動支撐機構(3),所述轉盤組件(1)的中部設置有軸承(5),所述支撐盤組件(2)頂部的中間固定焊接有限位軸(4),所述限位軸(4)通過軸承(5)活動連接到轉盤組件(1),所述轉動支撐機構(3)包括呈錐形圓臺狀的支撐輥(301),所述支撐盤組件(2)包括支撐盤本體(201),所述支撐盤本體(201)的頂部開設有環形的第一容置槽(202),所述轉盤組件(1)包括轉盤板體(101),所述轉盤板體(101)的底部開設有圓環形的第二容置槽(104),所述支撐輥(301)卡在第一容置槽(202)和第二容置槽(104)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起升器的轉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盤本體(201)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剛,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東陸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