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取暖器,包括外殼,外殼的空腔內設有發熱模塊、散熱模塊和風扇,通過散熱模塊對發熱模塊進行散熱,發熱模塊包括從上倒下依次設置的上保護層、絕緣層、電極層、導電發熱層和下保護層,導電發熱層為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電極層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之間接觸連接;風扇設置在發熱模塊的一側,外殼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通過風扇對發熱模塊吹風從而將經過發熱模塊加熱的熱風從出風口中吹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具有發熱均勻、高效節能同時成本低的優點。
An intelligent heat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取暖器
本技術涉及家電
,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智能取暖器。
技術介紹
冬季室內取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個現實問題,在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集中供暖的地區,家庭取暖會用到各種各樣的設備,主要有地暖、水暖、空調設備、也有自裝燃氣鍋爐、電熱油汀、小太陽等。自裝燃氣鍋爐涉及較大的工程,不很方便。空調和電熱油汀是自主取暖的主要方式,其中電熱油汀使用比例更高。電熱油汀的缺點是散熱面積小,占用空間體積較大,熱效率不高,需要將內部的導熱油加熱到較高的溫度來獲得所需要的取暖效果。中國專利CN201320660203公開了一種碳纖維超導電暖掛畫,用銅板畫作為散熱器,緊貼碳纖維導熱板,對碳纖維導熱板通電加熱,再通過銅畫板輻射熱量出去。還設計了中空的畫框,內充超導液提升散熱效果。這一方案相對電熱油汀,可實現低溫取暖,安全性比較好,但是結構比較復雜,成本也不會低。中國專利CN204987192U公開了一種智能溫控的電暖器,包括溫度控制模塊和溫度傳感器,以對加熱溫度進行控制;電熱膜通入低壓直流電后,對外產生熱輻射,實現電暖氣功能。根據斯忒藩-玻耳茲曼其中,式中T為實際物體的溫度;Tr為黑體的溫度;K為非黑體平均發射本領,其值小于1。由此可見,物體的輻射溫度小于其實際溫度。K的數值通常隨溫度增高而增大。根據實驗,在同一溫度下,物體的輻射溫度小于其亮度溫度,而兩者又都小于物體的真實溫度。因此,若要輻射溫度較高則發熱物體的實際溫度必然大于物體的輻射溫度,所以,高溫長時間使用會影響電熱膜的耐久性能。該專利僅利用物體的內能轉化為輻射能供暖存在效率較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智能取暖器,以期實現發熱均勻、高效節能同時成本低的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智能取暖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設空腔,所述外殼的空腔內設有發熱模塊、散熱模塊和風扇,通過所述散熱模塊對發熱模塊進行散熱,所述發熱模塊包括從上倒下依次設置的上保護層、絕緣層、電極層、導電發熱層和下保護層,所述導電發熱層為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所述電極層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之間接觸連接;所述電極層通過導線外接電源從而給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供電使其發熱;所述風扇設置在發熱模塊的一側,所述外殼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于靠近風扇的一側,所述出風口位于靠近發熱模塊的一側,通過風扇對發熱模塊吹風從而將經過發熱模塊加熱的熱風從出風口中吹出。進一步的,所述外殼一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外殼的空腔還設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與控制面板相連接,并將采集到的溫度信號和濕度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面板;所述電極層通過導線連接到控制面板上,通過控制面板的電源模塊給發熱模塊供電;所述風扇與控制面板相連接并受控于控制面板。進一步的,所述散熱模塊包括兩個散熱片,兩個散熱片分別位于發熱模塊的上下兩側并夾緊發熱模塊,兩個散熱片嵌裝在外殼內側壁上,所述散熱片外表面設有一層紅外線輻射涂料層。進一步的,所述電極層包括正、負兩個電極,每個電極包括一個集流條和與集流條相垂直的多個內電極條,多個內電極條設置在集流條的內側且等間隔排布,正、負兩個電極的多個內電極條等間隔的交叉排布,構成叉指電極結構;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與多個內電極條相接觸,正、負兩個電極的集流條位于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的左右兩側且與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之間留有間隙。進一步的,所述電極層的材料為金屬箔、導電布、導電膠帶中的其中一種。進一步的,所述外殼底部設有底座。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智能取暖器,其采用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作為發熱材料,在電熱轉換過程,可見光很少,電熱轉換效率達95%以上,比鎳、鉻、鎢、鉬等材料作為發熱體的加熱器,可節能30%;在相同功率下,比鎳鉻金屬電熱管輻射溫度高30℃,比鎢鉬絲石英電熱管高15℃,真正實現高效節能。此外,該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為面發熱,能實現均勻輻照加熱,具有發熱區域溫度均勻的特點,可以通過增大發熱膜與散熱片接觸面積,加強散熱片接觸傳熱,提高散熱效率。且該發熱模塊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耐候性,在散熱模塊的有效散熱能力下,可以長久使用。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智能取暖器,其通過在散熱片表層涂覆一層增加輻射能力的紅外線輻射涂料層,進一步提升了電熱轉換效率、同時利于將發熱模塊的熱量吸收擴散和傳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發熱模塊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極層與導電發熱層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電路原理圖。圖5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電源模塊部分的電路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溫度檢測模塊、速度調節模塊與從機連接部分的電路放大圖。圖7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主機芯片電路圖。圖8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溫度顯示及設定模塊的電路圖。圖9是本技術的控制面板的濕度顯示及設定模塊的電路圖。圖中標號:1外殼,2發熱模塊,21上保護層,22絕緣層,23電極層,231集流條,232內電極條,24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5下保護層,26導線,3散熱模塊,4風扇,5進風口,6出風口,7控制面板,8底座。9盒子。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3,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智能取暖器,包括外殼1,外殼1底部設有底座8。外殼1內設空腔,外殼1的空腔內設有發熱模塊2、散熱模塊3和風扇4,通過散熱模塊3對發熱模塊2進行散熱,發熱模塊2包括從上倒下依次設置的上保護層21、絕緣層22、電極層23、導電發熱層和下保護層25,導電發熱層為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電極層23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之間接觸連接;電極層23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之間可通過高溫熱壓印工藝相連接。電極層23通過導線26外接電源從而給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供電使其發熱。風扇4設置在發熱模塊2的一側,外殼1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5和出風口6,進風口5位于靠近風扇4的一側,出風口6位于靠近發熱模塊2的一側,通過風扇4對發熱模塊2吹風從而將經過發熱模塊2加熱的熱風從出風口6中吹出。具體的,外殼1一側設有控制面板7,外殼1的空腔還設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設置在位于外殼1空腔內的盒子9內。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與控制面板7相連接,并將采集到的溫度信號和濕度信號傳遞給控制面板7,并在控制面板7上顯示溫度和濕度;電極層23通過導線26連接到控制面板7上,通過控制面板7的電源模塊給發熱模塊2供電;風扇4與控制面板7相連接并受控于控制面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智能取暖器,包括外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內設空腔,所述外殼(1)的空腔內設有發熱模塊(2)、散熱模塊(3)和風扇(4),通過所述散熱模塊(3)對發熱模塊(2)進行散熱,所述發熱模塊(2)包括從上倒下依次設置的上保護層(21)、絕緣層(22)、電極層(23)、導電發熱層和下保護層(25),所述導電發熱層為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所述電極層(23)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之間接觸連接;所述電極層(23)通過導線(26)外接電源從而給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供電使其發熱;/n所述風扇(4)設置在發熱模塊(2)的一側,所述外殼(1)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5)和出風口(6),所述進風口(5)位于靠近風扇(4)的一側,所述出風口(6)位于靠近發熱模塊(2)的一側,通過風扇(4)對發熱模塊(2)吹風從而將經過發熱模塊(2)加熱的熱風從出風口(6)中吹出。/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取暖器,包括外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內設空腔,所述外殼(1)的空腔內設有發熱模塊(2)、散熱模塊(3)和風扇(4),通過所述散熱模塊(3)對發熱模塊(2)進行散熱,所述發熱模塊(2)包括從上倒下依次設置的上保護層(21)、絕緣層(22)、電極層(23)、導電發熱層和下保護層(25),所述導電發熱層為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所述電極層(23)與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之間接觸連接;所述電極層(23)通過導線(26)外接電源從而給所述石墨烯銀納米線導電發熱膜(24)供電使其發熱;
所述風扇(4)設置在發熱模塊(2)的一側,所述外殼(1)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5)和出風口(6),所述進風口(5)位于靠近風扇(4)的一側,所述出風口(6)位于靠近發熱模塊(2)的一側,通過風扇(4)對發熱模塊(2)吹風從而將經過發熱模塊(2)加熱的熱風從出風口(6)中吹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一側設有控制面板(7),所述外殼(1)的空腔還設有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與控制面板(7)相連接,并將采集到的溫度信號和濕度信號傳遞給所述控制面板(7);所述電極層(23)通過導線(26)連接到控制面板(7)上,通過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梓晗,呂鵬,陶豹,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