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風暖換氣一體機,該一體機包括機體和機蓋,其中,機體內部設有控制主板、風機、風管道、熱風出口裝置、加熱片,該機蓋上設有出風窗;風機、加熱片等接電裝置連接于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在通過內設于機體的電源與外部電源相連取電,加熱片安裝在熱風出口裝置內并與電源相連接,風管道的一端連接風機,另一端連接熱風出口裝置,該機蓋蓋設安裝在機體上,機蓋上的出風窗位置對應熱風出口裝置,使得熱風出口裝置的風從出風窗吹出,特別的是,該風機整體設于機體內部,機蓋隱蔽開設有機蓋進風口,該機蓋進風口可與機蓋的外周形狀相同。
Air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integrated machin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風暖換氣一體機
本技術涉及浴室取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風暖換氣一體機。
技術介紹
浴室取暖主要有兩種,一類是風暖設備,一類是大功率照明取暖。針對于風暖設備來說,市售風暖設備風源來自離心風機,加熱設備為陶瓷ptc。離心風扇內置于機器內部,對人身不會產生物理接觸傷害。離心風扇產生的冷風通過蜂窩狀ptc加熱片,加熱后變成熱風吹出,提供浴室供暖。離心風扇有利于扁平化設計,通過加大扇葉同時降低轉速,在提升風量的同時降低噪音。部分機器只有一個離心風機,通過切換出風方向或者改變離心風機的正反旋轉方向,實現用單個離心風機,產生熱風口出風或者換氣口出風兩種出風方式。部分機型出風口有擺葉,可關閉或者改變吹風方向。市面上的風暖裝置也多數如此,但是市面現有吊頂浴室取暖設備,內部因為風扇均為離心風扇,該方式產生的風量小,且風機占用機箱體積大,加熱塊受風面積不均勻,熱交換效率低下,能源浪費嚴重,出風口風力分散,風力隨傳播距離增加損失嚴重等。為此,本技術應運而生。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情況,本技術首先旨在于提供一種空間占比率更小,但是內部結構更加合理且出風量更大的浴室風暖裝置,為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風暖換氣一體機,包括機體和蓋設于所述機體上的機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內部設有風機、風管道、熱風出口裝置和換氣管;所述風管道的一端連接所述風機,另一端通過三通裝置連接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和所述換氣管;所述機蓋上設有出風窗,所述出風窗位置對應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機蓋的邊緣開設有機蓋進風口,所述機蓋進風口與所述機體內腔相連通,用以所述風機的進風。采取以上技術方案,使得本技術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技術通過將風機的機蓋進風口隱藏設置于機體與機蓋的安裝面邊緣,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緊湊,降低了一部分空降占比,優選風機使用渦輪風機,使得占用機箱體積小,也優化了進風方式。進一步的,還包括一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至少與所述風機信號聯系,控制所述風機的工作。此處的信號聯系應該包括電連接和PLC程序控制,電連接即為電線連接,PLC程序控制是現有的步進電機常用的一種可進行程序編輯的控制器。進一步的,所述機蓋至少還包括面板和卡接板,所述出風窗設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出風窗包括一出風窗口,形狀匹配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風窗口上設有開合百葉、連軸結構和第一步進電機,第一步進電機與所述控制主板通訊聯系,所述第一步進電機通過所述連軸結構控制所述開合百葉的開合。此處的通訊聯系應該包括電連接和PLC程序控制,電連接即為電線連接,PLC程序控制是現有的步進電機常用的一種可進行程序編輯的控制器。進一步的,所述卡接板豎向連接于所述面板,所述機蓋進風口開設于所述卡接板與所述面板之間。進一步的,所述機蓋上還設有照明燈,所述照明燈與所述控制主板通訊相連,與所述電源電連。進一步的,該所述三通裝置包括三通接口和用來控制三通接口通風的控制組件;所述風管道、所述熱風出口裝置和所述換氣管分別連接于所述三通接口。進一步的,所述三通接口包括相連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連接于所述風管道,所述第二接口連接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第三接口連接于所述換氣管。進一步的,所述熱風出口裝置包括導流出風口和ptc加熱組件,所述ptc加熱組件連接于所述導流出風口與所述三通接口之間。進一步的,所述ptc加熱組件至少包括外殼、ptc安裝支架、ptc加熱件;所述外殼為兩端分別設有第一端對接口和第二端對接口的密閉性外殼,所述ptc安裝支架設于所述外殼內部,所述ptc加熱件安裝于所述ptc安裝支架上,該外殼的所述第一端對接口與所述三通接口連通,通過所述控制組件來控制第一端對接口的進風,第二端對接口與導流出風口對接出風。進一步的,所述ptc加熱件為蜂窩狀ptc加熱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機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機體底部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機體橫向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風機、熱風出口裝置和換氣管的連接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風機的第一種剖面圖。圖7是本技術的風機的第二種剖面圖。圖8是本技術的電機的安裝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的葉輪的結構展示圖。圖10是本技術的風機的背部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的三通裝置的第一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的三通裝置的第二種工作狀態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的熱風出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技術的熱風出口裝置的內部展示圖。圖15是本技術的熱風出口裝置的橫向剖面圖。圖16是本技術的熱風出口裝置的第一擾流板和第二擾流板的位置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技術的一種導流出風口的結構示意圖。圖18是本技術的另一種導流出風口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0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實施例的展示圖。圖21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實施例的機體內部展示圖。其中:機體1風機2換氣管3三通接口4熱風出口裝置5機蓋6控制主板7安裝孔11換氣口12進風間隙13電源插接口14電機21轉軸端211殼體221、222安裝環套223出風口224進風口225葉輪23葉輪安裝錐板231整流板24消音腔室25消音板251球面端252平面端253進音孔26第二步進電機41搖臂421第一聯動桿422第二聯動桿423第一接口43第二接口44第三接口45第二管體風門擋片441第二轉軸442第二轉盤443第三管體風門擋片451第三轉軸452第三轉盤453導流出風口51ptc加熱組件52導流出風口外殼511隔板512導流板513導流出風口外殼A511a隔板A512a導流板A513aptc加熱組件外殼521第一擾流板522第二擾流板523ptc加熱件524第一擾流板安裝架525出風窗61照明燈62卡接板63機蓋進風口64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風暖換氣一體機,包括機體和蓋設于所述機體上的機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內部設有風機、風管道、熱風出口裝置和換氣管;所述風管道的一端連接所述風機,另一端通過三通裝置連接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和所述換氣管;所述機蓋上設有出風窗,所述出風窗位置對應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機蓋的邊緣開設有機蓋進風口,所述機蓋進風口與所述機體內腔相連通,用以所述風機的進風。/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暖換氣一體機,包括機體和蓋設于所述機體上的機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內部設有風機、風管道、熱風出口裝置和換氣管;所述風管道的一端連接所述風機,另一端通過三通裝置連接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和所述換氣管;所述機蓋上設有出風窗,所述出風窗位置對應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機蓋的邊緣開設有機蓋進風口,所述機蓋進風口與所述機體內腔相連通,用以所述風機的進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暖換氣一體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至少與所述風機進行信號聯系,控制所述風機的工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暖換氣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蓋至少還包括面板和卡接板,所述出風窗設于所述面板上,所述出風窗包括一出風窗口,形狀匹配于所述熱風出口裝置,所述風窗口上設有開合百葉、連軸結構和第一步進電機,第一步進電機與所述控制主板通訊聯系,所述第一步進電機通過所述連軸結構控制所述開合百葉的開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暖換氣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豎向連接于所述面板,所述機蓋進風口開設于所述卡接板與所述面板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暖換氣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蓋上還設有照明燈,所述照明燈與所述控制主板進行通訊相連,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利新,葉春鋒,朱震康,
申請(專利權)人:朱利新,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