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水龍頭,包括閥體、閥芯總成、下出水口,其特征是還包括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它位于水龍頭頭部,所述閥芯總成中的閥桿上設有孔道,該孔道兩端可分別與上出水口、閥腔相通,所述閥芯總成或使閥腔與上出水口相通,或使閥腔與下出水口相通。(*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龍頭,特別是一種頭部設有上、下出水口的、且上出水口水呈噴灑狀的多功能水龍頭。
技術介紹
傳統的水龍頭只有一個出水口。其不足之處是用作洗臉時,只能在洗臉池中洗或將水直接潑向臉部洗,功能簡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多功能水龍頭,除了簡單洗臉外,還可以對臉部進行噴灑沖擊,起到按摩作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多功能水龍頭包括閥體、閥芯總成、下出水口,還包括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它位于水龍頭頭部,所述閥芯總成中的閥桿上設有孔道,該孔道兩端可分別與上出水口、閥腔相通,所述閥芯總成或使閥腔與上出水口相通,或使閥腔與下出水口相通。所述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包括手輪、手輪上部中間設計成凹陷狀,該凹陷處依次安置有多孔板、若干層網目依次遞增的網片、設有圓錐形噴孔的多孔噴嘴與手輪凹陷處螺紋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閥芯總成包括閥桿座、閥桿,閥桿的下端套有密封圈,它與所述閥體的上、下出水口處連有的上、下密封座相匹配,所述閥桿頂端與手輪通過中空螺絲固定連接。所述閥桿上的孔道為“L”形或 形。所述閥桿座的下端開有調節水量用缺口。本專利技術所述閥芯總成包括閥體螺紋連接的閥芯殼體、 形閥桿、上、下陶瓷閥芯,閥芯殼體在與閥體下出水口相對應位置開有通孔,下陶瓷閥芯與閥芯殼體卡入式固定并安置在閥體上,閥桿固定安置在上陶瓷閥芯上,閥桿頂部穿過手輪中間并固定,上陶瓷閥芯上開有缺口、還設有通孔,下陶瓷閥芯上開有通孔。這些通孔、缺口、孔道組成閥腔與上、下出水口通道。所述閥桿下部兩側徑向置有由彈簧、彈子組成的定位機構。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在水龍頭頭部增設了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洗臉時,只要打開該出水口,水即噴灑沖擊在臉部,既洗臉又按摩,使洗臉更舒適,經常性沖擊按摩,使臉部血液通暢,減少雀斑,使皮膚更光滑;還避免了公用洗臉池洗臉不衛生的缺陷。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閥桿座5與閥桿6的孔道進口配合調節水量結構的放大主視圖;圖3為圖1中A-A放大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B-B放大視圖;圖6為圖4中上陶瓷閥芯16的俯視圖;圖7為圖4中下陶瓷閥芯17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1的多功能水龍頭包括冷熱水調節機構(圖中未示出)、水源開關把手(圖中未示出)、多孔噴嘴1、網片2、手輪3、中空螺絲4、閥桿座5、閥桿6、孔道7、上、下密封座8、11、閥體9、密封圈10、下出水口12。本實施例1的上、下出水口在一條線上,其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安裝在閥桿座5、閥桿6上方,它包括手輪3,手輪3上部中間設計成凹陷狀,該凹陷處依次安置多孔板、若干層網目依次遞增的網片2,設有圓錐形噴孔的多孔噴嘴1與手輪3凹陷處螺紋連接,手輪3與閥桿6通過中空螺絲4連接。。下出水口設置在閥桿6的正下方。閥桿6的孔道7與中空螺絲4相通,閥桿6的孔道為“L”形,閥桿座5固定安置在閥體上,如圖2所示,閥桿座5的下端與孔道7相對應處開有調節水量用的缺口13,旋轉手輪3時可調節進入孔道7的水量,以調節噴灑的水花大小、高低。如圖3所示,手輪3內側設有閥桿座定位點14。使用時,手輪3向上提,使閥桿6上提,密封圈10與上密封座8相匹配,水經下出水口12流出,反之,壓下手輪3,使密封圈10與下密封座11相匹配,水即進入閥桿6的孔道7經中空螺絲4至上出水口總成經多孔噴嘴1噴出。實施例2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2的多功能水龍頭包括多孔噴嘴1、網片2、手輪3′、閥桿6′、孔道7′、閥體9′、下出水口12′、閥芯殼體15、上陶瓷閥芯16、下陶瓷閥芯17。本實施例2的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與實施例1的相同。所述閥芯總成包括閥芯殼體15、 形閥桿6′、上、下陶瓷閥芯16、17。閥芯殼體15與閥體9′螺紋連接,下端座落在閥體9′上,它與下出水口相對應處開有通孔22。 形閥桿6′穿過閥芯殼體15、手輪3′,閥桿6′端部通過卡扣使閥桿6′與手輪3′固定。閥桿6′的孔道7′下端設計成圓錐形,上、下陶瓷閥芯16、17位于閥芯殼體15下部空腔內,下陶瓷閥芯17與閥芯殼體15卡入式固定并安置在閥體9′上。上陶瓷閥芯16上開有缺口23、并在閥桿孔道7′的圓錐形口相對應位置開孔20,如圖4、6所示,它夾在閥桿6′、下陶瓷閥芯17之間,并與閥桿6′卡入式固定。如圖7所示,下陶瓷閥芯17上開有通孔21。只要旋轉閥桿6′,通孔21或與缺口23、通孔22組成閥腔與下出水口的通道;或與通孔20、閥桿孔道7′組成閥腔與上出水口的通道,如圖4、5所示, 形閥桿6′的下部兩側徑向開孔,孔內安置有彈簧19、其頂端放置彈子18,在閥芯殼體15的內腔壁設置有相對稱的定位用凹點24、凸臺25,它們共同構成定位機構。使用時,只要旋轉手輪3′,使彈簧彈子18位于定位凹點24時為關閉水源;右旋手輪3′,使彈子18碰到閥桿定位凸臺25時,閥腔中水通過通孔21、缺口23、通孔22進入下出水口;左旋手輪3′,使彈子18碰到閥桿定位凸臺25時,閥腔中水通過通孔21、20、閥桿孔道7′進入上出水口。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水龍頭,包括閥體、閥芯總成、下出水口,其特征是還包括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它位于水龍頭頭部,所述閥芯總成中的閥桿上設有孔道,該孔道兩端可分別與上出水口、閥腔相通,所述閥芯總成或使閥腔與上出水口相通,或使閥腔與下出水口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向上噴灑的出水口總成包括手輪、手輪上部中間設計成凹陷狀,該凹陷處依次安置有多孔板、若干層網目依次遞增的網片(2)、設有圓錐形噴孔的多孔噴嘴(1)與手輪凹陷處螺紋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閥芯總成包括閥桿座(5)、閥桿(6),閥桿(6)的下端套有密封圈(10),它與所述閥體(9)的上、下出水口處連有的上、下密封座(8、11)相匹配,所述閥桿(6)頂端與手輪(3)通過中空螺絲(4)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閥桿(6)上的孔道(7)為“L”形或 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閥桿座(5)的下端開有調節水量用缺口(13)。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閥芯總成包括與閥體(9′)螺紋連接的閥芯殼體(15)、 形閥桿(6′)、上、下陶瓷閥芯(16、17),閥芯殼體(15)在與閥體(9′)下出水口相對應位置開有通孔(22),下陶瓷閥芯(17)與閥芯殼體(15)卡入式固定并安置在閥體(9′)上,閥桿(6′)固定安置在上陶瓷閥芯(16)上,閥桿(6′)頂部穿過手輪(3′)中間并固定,上陶瓷閥芯(16)上開有缺口(23)、還設有通孔(20),下陶瓷閥芯(17)上開有通孔(21),通孔(21)或與缺口(23)、通孔(22)組成閥腔與下出水口的通道,或與通孔(20)、閥桿孔道(7′)組成閥腔與上出水口的通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水龍頭,其特征是所述閥桿(6′)下部兩側徑向置有由彈簧(19)、彈子(18)組成的定位機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水龍頭。它包括閥體、閥芯總成、下出水口;還包括在水龍頭頭部增設的向上噴灑的上出水口總成,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敏紹,
申請(專利權)人:胡敏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