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安裝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底部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一側設置有倒扣邊、另一側設置有活動槽,所述活動槽內滑動連接有活動扣;所述活動扣與殼體之間設置有朝滑槽方向推動活動扣的彈簧、能夠限制活動扣朝滑槽方向運動的固定機構。利用彈簧擠壓活動扣,再利用倒扣邊與倒扣塊扣住導軌的兩側邊,從而使殼體安裝于導軌上;而利用固定機構能夠使活動扣從滑槽內抽出后不彈回,處于常松狀態,從而使殼體能夠輕松地從導軌上取下或是安裝于導軌上;而若是需要將殼體多次拆裝進行調試或是排布,則只需保持活動扣的常松狀態,最后再利用固定機構放開活動扣從而將導軌夾緊即可,操作方便、省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安裝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導軌常用于電氣柜中固定儀器或是其他元器件,具有安裝方便、容易拆卸的效果。目前,現有技術中授權公告號為CN202423155U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導軌式斷路器殼,包括殼體,殼體底部設有凹槽,凹槽一側設有倒扣塊,另一側設有安裝固定結構,安裝固定結構包括貫穿殼體側面的所述安裝孔,安裝孔內設有帶彈簧的安裝條,安裝條頭部為錐形。通過在殼體的底部開設凹槽,可將所述凹槽與安裝軌道配合,并在彈簧的作用下利用安裝條固定在安裝軌道上,從而大大降低拆裝的勞動強度,使得拆裝較為方便,而且凹槽能再安裝軌道上調節,進一步使得安裝方便。然而為保證固定的牢靠性,彈簧需要給予安裝條一個較大的頂出力,導致殼體的取下并不輕松,在一些需要多次拆裝殼體進行調試或是排布的情況下,頗為麻煩、費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具有常松與夾緊兩個狀態,操作更加方便、省力。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底部設置有兩端貫通的滑槽;所述滑槽一側設置有與導軌側邊配合的倒扣邊、另一側設置有活動槽,所述活動槽內滑動連接有活動扣;所述活動扣朝向滑槽的端部設置有與導軌側邊配合的倒扣塊;所述活動扣與殼體之間設置有朝滑槽方向推動活動扣的彈簧、能夠限制活動扣朝滑槽方向運動的固定機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彈簧擠壓活動扣使其朝滑槽方向頂出,再利用倒扣邊與倒扣塊扣住導軌的兩側邊,從而使殼體安裝于導軌上;而利用固定機構能夠對活動扣進行固定,使活動扣從滑槽內抽出后不彈回,處于常松狀態,從而使殼體能夠輕松地從導軌上取下或是安裝于導軌上;而若是需要將殼體多次拆裝進行調試或是排布,則只需保持活動扣的常松狀態,最后再利用固定機構放開活動扣從而將導軌夾緊即可,操作方便、省力。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朝向活動槽底部設置于活動扣上的彈性卡扣、設置于活動槽遠離滑槽的一端且與彈性卡扣配合的扣條。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活動扣朝向滑槽的端部從滑槽運動到活動槽內時,彈性卡扣扣住扣條對活動扣進行限位,從而使活動扣無法彈回,處于常松狀態;若要恢復夾緊狀態,只需利用工具向下擠壓彈性卡扣使其與扣條分離即可,或是朝滑槽方向用力推動活動扣,使彈性卡扣或是扣條產生彈性形變從而使兩者分離。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槽內垂直于活動槽方向設置有第一限位條,所述活動扣朝向殼體的端面上設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呈開口朝遠離滑槽方向設置的U型,所述彈簧的一端卡在限位座內、另一端抵在第一限位條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彈簧的兩端分別頂在限位座與第一限位條上,從而利用彈簧的彈力將活動扣朝滑槽方向頂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槽內靠近滑槽方向設置有與第一限位條平行的第二限位條;所述第一限位條以活動槽底壁為基準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彈簧的直徑,而第二限位條對應的高度小于彈簧的直徑。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彈簧時,先將彈簧壓緊頂在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之間進行限位,再將活動扣從第二限位條一側朝第一限位條方向運動,使限位座卡住從第二限位條上露出的彈簧端部,接著活動扣繼續朝第一限位條方向運動,當限位座運動到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之間時,將活動扣朝活動槽內推動,從而使得彈簧的兩端能夠分別頂在限位座與第一限位條上,并利用第二限位條對活動扣朝向滑槽的一端進行限位;該安裝方式操作簡單,且有效避免了彈簧在安裝時掉落或是彈出的情況發生。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扣兩側均設置有導向塊,所述活動槽兩側壁上設置有與導向塊配合的導向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導向塊與導向槽之間的配合滑移,使得活動扣在夾緊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導向性,且能夠對活動扣進行有效的限位,防止活動扣從活動槽中脫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扣上設置有能夠朝滑槽方向貼合第一限位條的定位邊,所述定位邊朝兩側導向槽內延伸形成定位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定位邊與第一限位條對活動扣進行限位,限制活動扣朝滑槽方向能夠頂出的最遠距離;且利用定位塊與導向槽之間的配合滑移進行限位,防止活動扣設有定位邊的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朝活動槽外側形變,而導致定位邊與第一限位條無法相互貼合形成限位。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扣遠離滑槽的一端延伸出活動槽外并于端部設置有扣槽,所述扣槽設置于活動扣朝向殼體的端面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工具或是指甲扣住扣槽,便于操作人員朝外側拉動活動扣,并使彈性卡扣扣住扣條,從而使活動扣從夾緊狀態轉為常松狀態。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殼體上于活動槽遠離滑槽的一端設置有傾角,所述傾角由殼體側壁斜向下朝活動槽內傾斜。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活動扣的端部為了便于操作會延伸出活動槽外,因此利用傾角使活動槽以及活動扣整體朝內偏移,減少殼體在常松狀態下整體的橫向占用空間。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倒扣邊包括間隔設置的上扣邊與下扣邊,所述倒扣塊包括分別與上扣邊和下扣邊對應的上扣塊和下扣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上下兩組倒扣邊與倒扣塊,能夠根據不同厚度規格的導軌進行安裝,若是導軌較扁則利用下扣邊與下扣塊進行加緊。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扣朝向滑槽的一端底部設置有引導圓角,所述下扣塊的底部設置有與引導圓角表面銜接的引導弧面。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引導圓角與引導弧面使導軌在夾緊狀態下也能夠卡入到滑槽內。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利用固定機構能夠對活動扣進行固定,使活動扣從滑槽內抽出后不彈回,處于常松狀態,從而使殼體能夠輕松地從導軌上取下或是安裝于導軌上;而若是需要將殼體多次拆裝進行調試或是排布,則只需保持活動扣的常松狀態,最后再利用固定機構放開活動扣從而將導軌夾緊即可,操作方便、省力;2、在安裝彈簧時,先將彈簧壓緊頂在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之間進行限位,再將活動扣從第二限位條一側朝第一限位條方向運動,使限位座卡住從第二限位條上露出的彈簧端部,接著活動扣繼續朝第一限位條方向運動,當限位座運動到第一限位條與第二限位條之間時,將活動扣朝活動槽內推動,從而使得彈簧的兩端能夠分別頂在限位座與第一限位條上,并利用第二限位條對活動扣朝向滑槽的一端進行限位;該安裝方式操作簡單,且有效避免了彈簧在安裝時掉落或是彈出的情況發生。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活動槽與活動扣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活動槽與彈簧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活動扣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彈性卡扣與扣條。附圖標記:1、殼體;11、滑槽;111、倒扣邊;1111、上扣邊;1112、下扣邊;12、活動槽;121、第一限位條;122、第二限位條;123、導向槽;13、傾角;2、活動扣;21、倒扣塊;211、上扣塊;212、下扣塊;2121、引導弧面;22、引導圓角;23、限位座;24、導向塊;25、定位邊;251、定位塊;26、扣槽;3、導軌;4、彈簧;5、固定機構;51、彈性卡扣;511、卡塊;5111、倒角;52、扣條。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底部設置有兩端貫通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一側設置有與導軌(3)側邊配合的倒扣邊(111)、另一側設置有活動槽(12),所述活動槽(12)內滑動連接有活動扣(2);所述活動扣(2)朝向滑槽(11)的端部設置有與導軌(3)側邊配合的倒扣塊(21);所述活動扣(2)與殼體(1)之間設置有朝滑槽(11)方向推動活動扣(2)的彈簧(4)、能夠限制活動扣(2)朝滑槽(11)方向運動的固定機構(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包括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底部設置有兩端貫通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一側設置有與導軌(3)側邊配合的倒扣邊(111)、另一側設置有活動槽(12),所述活動槽(12)內滑動連接有活動扣(2);所述活動扣(2)朝向滑槽(11)的端部設置有與導軌(3)側邊配合的倒扣塊(21);所述活動扣(2)與殼體(1)之間設置有朝滑槽(11)方向推動活動扣(2)的彈簧(4)、能夠限制活動扣(2)朝滑槽(11)方向運動的固定機構(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5)包括朝向活動槽(12)底部設置于活動扣(2)上的彈性卡扣(51)、設置于活動槽(12)遠離滑槽(11)的一端且與彈性卡扣(51)配合的扣條(5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槽(12)內垂直于活動槽(12)方向設置有第一限位條(121),所述活動扣(2)朝向殼體(1)的端面上設置有限位座(23),所述限位座(23)呈開口朝遠離滑槽(11)方向設置的U型,所述彈簧(4)的一端卡在限位座(23)內、另一端抵在第一限位條(121)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裝于導軌上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槽(12)內靠近滑槽(11)方向設置有與第一限位條(121)平行的第二限位條(122);所述第一限位條(121)以活動槽(12)底壁為基準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彈簧(4)的直徑,而第二限位條(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祥煦,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銀河熔斷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