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交流穩壓器領域,公開了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包括溫控組件、變壓器與底座。溫控組件與變壓器均由底座支撐固定;溫控組件與變壓器連接且位于變壓器的上部;底座的左右兩內側壁中部固定有隔板,溫控組件與變壓器分別位于隔板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雙層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機械結構,將位于變壓器上部的溫控組件與作為主要熱源的變壓器由隔板隔開,形成雙層結構,從而使熱源被隔開,有利于溫控組件的散熱,避免溫控組件散熱不良而影響功能,由此使穩壓器的使用更穩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
本技術涉及交流穩壓器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
技術介紹
無觸點穩壓器是新一代快速穩壓設備,它采用最新DSP運算計量芯片控制技術、快速交流采樣技術、有效值校正技術、電流過零切換技術和快速補償穩壓技術,將智能儀表、快速穩壓和故障診斷結合在一起,使產品安全、高效、精密。目前,公開號為CN2537040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式的數碼式無觸點自動電壓穩壓器,它的調壓變壓器設有連接一開閉裝置的多個抽頭;開閉裝置另一端共同連接在一起,而其觸發端與數碼式控制回路(PCB)板連接;數碼式控制回路(PCB)板上連接有中央處理器(CPU),反復確認執行命令回路的電壓為零時瞬間切換開閉裝置,開閉裝置相互之間切換從而改變變壓器的回路、穩定輸出電壓;開閉裝置為雙向可控硅和模塊。但是實際上可控硅作為一種半導體機件,對熱源較為敏感,而上述現有技術將可控硅和變壓器集成在一個箱體內,容易導致可控硅散熱不良,進而影響可控硅的使用情況及使用壽命,不利于穩壓器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可避免可控硅與變壓器集成于同一箱體中造成可控硅散熱不良從而影響穩壓器的使用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包括溫控組件、變壓器與底座,所述溫控組件與變壓器均由所述底座支撐固定;所述溫控組件與所述變壓器連接且位于所述變壓器的上部;所述底座的左右兩內側壁中部固定有隔板,所述溫控組件與所述變壓器分別位于所述隔板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雙層結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溫控組件與變壓器均由底座支撐固定,使整體結構更穩定;溫控組件與變壓器連接,實現穩壓器的工作;位于變壓器上部的溫控組件與作為主要熱源的變壓器由隔板隔開呈雙層結構,從而使熱源被隔開,有利于溫控組件的散熱,避免溫控組件散熱不良而影響功能,由此使穩壓器的使用更穩定。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溫控組件包括可控硅與散熱裝置,所述可控硅與所述散熱裝置相接觸,所述可控硅與所述變壓器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控硅通過散熱裝置提高散熱性能,避免可控硅散熱不良的問題;可控硅與變壓器連接,同時又與中央處理器連接,從而通過中央處理器控制可控硅,進而調節變壓器的電壓變比,以輸出不同的電壓。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散熱裝置包括散熱器與溫控開關;所述溫控開關安裝于所述散熱器的上部;所述可控硅分別安裝于所述散熱器的前后兩側壁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控硅分別安裝于散熱器的前后兩側壁上,充分利用散熱器的表面積,使可控硅可在散熱器的輔助下進行散熱,增強散熱效果;安裝于散熱器上部的溫控開關可監測散熱器的溫度,進而控制散熱器的工作情況。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溫控開關間隔分布于所述散熱器的上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間隔分布于散熱器的上部的溫控開關可監測不同位置的散熱器的溫度,避免使用單一的溫控開關時無法準確監測不同部位的溫度情況的問題,使監測結果更準確,有利于控制散熱器的工作情況。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散熱器的截面呈U型,所述散熱器的內部形成空腔,所述散熱器的前后兩內側壁上沿豎直方向分別形成有若干均勻的散熱片。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散熱器內部形成空腔使散熱器的截面呈U型,散熱器的前后兩內側壁利用空腔形成有散熱片,從而可通過散熱片增加散熱面積,進而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散熱片沿豎直方向均勻分布,使結構更合理美觀。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散熱器的左右兩側安裝有散熱風機,所述散熱器的左右兩側的四個角部分別形成有插孔,散熱風機的四個角部與所述插孔對應處形成套管,所述套管與所述插孔中插入安裝螺釘。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散熱器的左右兩側安裝的散熱風機用于提高散熱器內空氣流動和交換的速度,達到增強散熱效果的目的;散熱風機對應散熱器的左右兩側的四個角部的插孔處形成套管,通過在套管與插孔中固定安裝螺釘,實現散熱風機的固定安裝,從而使散熱風機可輔助散熱器實現散熱性能的提高。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可控硅與對應的所述散熱器的側壁之間固定有云母片。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控硅與對應的散熱器的側壁之間固定的云母片起到絕緣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云母片與對應的所述散熱器側壁的接觸處填充有導熱硅脂。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云母片與對應的散熱器側壁的接觸處填充的導熱硅脂可向散熱器傳導可控硅散發的熱量,使熱量的傳導更加順暢迅速,使可控硅上的熱量傳導至散熱器上進行散熱,避免可控硅散熱不良的問題。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位于散熱器前側壁的可控硅的前側及位于散熱器后側壁的可控硅的后側均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部沿水平方向均勻固定有固定螺釘,且所述固定螺釘穿設于對應的所述散熱器的側壁上。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散熱器前側壁的可控硅的前側及位于散熱器后側壁的可控硅的后側設有的固定板可使可控硅分別與對應的散熱器的前后兩側壁充分接觸,便于使可控硅的熱量更多地傳導至散熱器上,從而增強可控硅的散熱效果;通過固定板上部均勻固定的且穿設于對應的散熱器的側壁上的固定螺釘實現固定板的穩固固定。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螺釘與所述可控硅錯開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分別均勻安裝的固定螺釘與可控硅錯開設置,使固定螺釘的固定不會對可控硅造成影響,從而使整體結構更合理。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位于變壓器上部的溫控組件與作為主要熱源的變壓器由隔板隔開呈雙層結構,從而使熱源被隔開,有利于利用散熱裝置輔助可控硅的散熱,從而避免因可控硅散熱不良影響功能而影響穩壓器的正常使用的問題;2.由散熱器的前后兩內側壁利用散熱器內部的空腔形成的散熱片增加散熱器的散熱面積,同時由安裝于散熱器的左右兩側的散熱風機輔助散熱器的散熱,從而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性能;3.由云母片實現可控硅與散熱器的絕緣;并通過導熱硅脂使可控硅向散熱器傳導自身散發的熱量的過程更加順暢迅速,加快可控硅上的熱量傳導的速度,進而加速可控硅的散熱,避免可控硅散熱不良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施例的散熱器與風機配合的爆炸示意圖。附圖標記:1、溫控組件;2、變壓器;3、底座;31、隔板;32、基座;4、可控硅;41、云母片;42、導熱硅脂;5、散熱裝置;6、散熱器;61、空腔;62、散熱片;63、插孔;7、溫控開關;8、散熱風機;81、套管;82、安裝螺釘;9、固定板;91、固定螺釘。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如圖1所示,包括溫控組件1、變壓器2與底座3,溫控組件1與變壓器2連接,且溫控組件1位于變壓器2的上部;溫控組件1與變壓器2均由底座3支撐固定。如圖1所示,底座3的左右兩內側壁中部固定有隔板31,溫控組件1位于隔板31的上部,且隔板31的上部固定有基座32,溫控組件1由基座32支撐;變壓器2位于隔板31的下部,由此使溫控組件1與變壓器2形成雙層結構,將作為主要熱源的變壓器2與溫控組件1隔開,從而有利于溫控組件1的散熱。如圖1、2所示,溫控組件1包括可控硅4與散熱裝置5;可控硅4與散熱裝置5相接觸,從而通過散熱裝置5實現可控硅4的散熱;可控硅4與變壓器2連接,同時可控硅4又與中央處理器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包括溫控組件(1)、變壓器(2)與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組件(1)與變壓器(2)均由所述底座(3)支撐固定;所述溫控組件(1)與所述變壓器(2)連接且位于所述變壓器(2)的上部;所述底座(3)的左右兩內側壁中部固定有隔板(31),所述溫控組件(1)與所述變壓器(2)分別位于所述隔板(31)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雙層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包括溫控組件(1)、變壓器(2)與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組件(1)與變壓器(2)均由所述底座(3)支撐固定;所述溫控組件(1)與所述變壓器(2)連接且位于所述變壓器(2)的上部;所述底座(3)的左右兩內側壁中部固定有隔板(31),所述溫控組件(1)與所述變壓器(2)分別位于所述隔板(31)的上部及下部形成雙層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組件(1)包括可控硅(4)與散熱裝置(5),所述可控硅(4)與所述散熱裝置(5)相接觸,所述可控硅(4)與所述變壓器(2)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裝置(5)包括散熱器(6)與溫控開關(7);所述溫控開關(7)安裝于所述散熱器(6)的上部;所述可控硅(4)分別安裝于所述散熱器(6)的前后兩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開關(7)間隔分布于所述散熱器(6)的上部。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無觸點式穩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6)的截面呈U型,所述散熱器(6)的內部形成空腔(61),所述散熱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曉濱,
申請(專利權)人:一元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