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門鎖結構,該結構消除在關閉車門時由于叉形杠桿撞擊和慣性叉形杠桿過度轉動和回程撞著棘輪桿所產生的噪音。該結構還限制當鎖緊的門鎖松開時車門因密封條的恢復力自己打開所產生的噪音。(*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中使用的能保持或松開車門鎖緊狀態的門鎖,和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能減少工作噪音并使工作順暢的鎖。
技術介紹
車輛的門鎖在車門側配有接納安裝在車身上的鎖止銷的鎖機構,該鎖機構配有叉形杠桿,在叉形杠桿轉動鎖止銷插入時機械地限制鎖止銷的分離。棘輪被用來改變能夠轉動叉形杠桿的狀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提供了一種門鎖結構,減少了由于關閉車門以及叉形杠桿的慣性返回給它叉形杠桿轉動撞著鎖桿時產生的回程噪音。還減少了在鎖緊的門鎖松開時車門由于密封條的恢復力打開而用另一種方式產生的噪音。在本專利技術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止動器裝在鎖體上,方向與叉形杠桿的轉動方向相反,在車門鎖緊時限制叉形杠桿的轉動。叉形杠桿的階梯狀部分制成用止動器阻止。消除間隙的突起形成在叉形杠桿和鎖體之間局部消除叉形杠桿和鎖體之間的間隙。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方案的車用門鎖結構的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門鎖結構的打開狀態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形成在鎖體上的突起的透視圖,去掉圖1所示的鎖的叉形接頭;和圖4是沿圖1中的線IV-IV剖開的剖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圖1和圖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中,叉形杠桿3可轉動地安裝在裝在車門側上的鎖體處。叉形杠桿3設置成通過轉動軸和彈簧(未示出)在圖中順時針轉動(該方向的轉動應稱為“回程轉動”)。配有鎖止銷槽5以便能插入鎖止銷8。棘輪桿7安裝在鎖體1上通過固定叉形杠桿3的轉動狀態防止叉形杠桿3的回程轉動。棘輪桿7使得叉形杠桿3能通過致動器或車門把手的工作進行回程轉動。止動器9裝在鎖體1上,方向與叉形杠桿3的轉動方向相反,在車門鎖緊時限制叉形杠桿3的轉動。階梯狀部分11形成在叉形杠桿3的一側與止動器9配合。減震孔13配備在階梯狀部分11,從而在其撞著止動器9時吸收撞擊。如圖3所示(去掉了叉形杠桿3),突起15,優選以斜棱的形狀,配備在叉形杠桿3與鎖體1之間來消除叉形杠桿3與鎖體1之間的間隙。在圖示的實施方案,突起15形成在兩側上面靠叉形杠桿3和鎖體1伸出,但在某些情況下其可以只在一側上形成,或者靠著叉形杠桿3或者靠著鎖體1。圖4示出叉形杠桿3的剖面圖,其中外側由涂層覆蓋,叉形杠桿側面上突起15上的部分涂層制成朝鎖體伸出的形狀。工作中,如圖1所示,叉形杠桿3處于鎖緊狀態。叉形杠桿3從該狀態轉動,鎖止銷槽5開向圖的左側,處于圖2所示的門鎖松開狀態。如果車門在如圖2所示的松開狀態關閉時,鎖止銷插進鎖止銷槽5,和叉形杠桿3逆時針轉動,鎖止銷槽5接觸到棘輪桿7,這是第一階段的鎖緊狀態。如果其進一步轉動,但在如圖1所示的狀態時,是第二階段的鎖緊狀態,即完全鎖緊狀態。當車輛的車門關閉時,叉形杠桿3由通過插入鎖止銷產生的轉動叉形杠桿3的力量來轉動。如果叉形杠桿3由于車門關閉產生的轉動慣性和撞擊不能停留在圖1所示的狀態,進一步逆時針轉動時,止動器9通過與階梯狀部分11的相互作用來防止叉形杠桿的超過行程(over-stroke)的轉動。在止動器9與階梯狀部分11產生的撞擊和噪音被止動器9的彈性變形和減震孔13適當地吸收。因此,叉形杠桿3不會遭受到超過行程的轉動,即使在車門快速關閉的情況下,所以防止了發生超過行程的轉動時在超過行程的轉動后叉形杠桿3在回程轉動中撞到棘輪桿7時產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如果棘輪桿7通過致動器或車門把手的工作轉動時,叉形杠桿3被釋放并且車門的鎖緊狀態通過回程轉動松開。在這種情況下,突起15限制叉形杠桿3和鎖體1進行快速的回程轉動,并且還防止車門被安裝在車門和車身之間的密封條的恢復力立即打開。突起15與叉形杠桿3和鎖體1接觸,在其上施加摩擦力。該摩擦力抵消一部分的用于叉形杠桿3回程轉動的彈簧的彈性力和密封條的恢復力,因此防止了打開車門松開傳統門鎖時發出的類似于開瓶蓋的噪音。如上所述,由于防止了叉形杠桿3的超過行程的轉動和阻止了突然的回程運動,因此能在打開或關閉車門時獲得安靜順暢的感覺。因此,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能消除關閉車門時由于叉形杠桿的撞擊和慣性叉形杠桿過度轉動和回程撞著鎖桿所產生的噪音,以及防止當鎖緊的門鎖松開時車門因密封條的恢復力自己打開所產生的噪音,因此能提供安靜順暢的工作。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門鎖結構,包括裝在鎖體上的止動器,朝著與叉形杠桿的轉動相反的方向,在車門鎖緊時限制所述叉形杠桿的轉動;和所述叉形杠桿上的階梯狀部分,制成緊靠所述止動器,來限制所述叉形杠桿的轉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鎖結構,進一步包括在所述階梯狀部分的減震孔,在其撞著所述止動器時吸收撞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鎖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叉形杠桿和所述鎖體之間形成有突起,消除所述叉形杠桿和所述鎖體之間的間隙。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門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包括兩個分開的突起,各被制成在相對側上面靠所述叉形杠桿和所述鎖體伸出。5.一種車用門鎖結構,包括鎖體;可轉動地裝在所述鎖體上的叉形杠桿,有設置成接納鎖止銷的鎖止銷槽;形成在所述叉形杠桿邊緣的階梯狀部分,設置成離開所述鎖止銷槽;和形成在所述鎖體上朝著所述階梯狀部分的止動器,其中所述止動器和所述階梯狀部設置成互相配合來限制所述叉形杠桿超出行程預定界限的轉動。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門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階梯狀部分有一個朝著所述止動器的表面,并且定義出一個與所述表面隔開一定距離的孔,來提供所述表面的彈性。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門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器包括彈性材料。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門鎖結構,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鎖體上的突起,按照尺寸制造成與所述叉形杠桿配合,通過摩擦接觸減慢它的轉動。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門鎖結構,該結構消除在關閉車門時由于叉形杠桿撞擊和慣性叉形杠桿過度轉動和回程撞著棘輪桿所產生的噪音。該結構還限制當鎖緊的門鎖松開時車門因密封條的恢復力自己打開所產生的噪音。文檔編號E05C3/06GK1603561SQ200410081028公開日2005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1日專利技術者吳承哲 申請人: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用門鎖結構,包括: 裝在鎖體上的止動器,朝著與叉形杠桿的轉動相反的方向,在車門鎖緊時限制所述叉形杠桿的轉動;和 所述叉形杠桿上的階梯狀部分,制成緊靠所述止動器,來限制所述叉形杠桿的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承哲,
申請(專利權)人: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KR[韓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