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其結構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樁、鋼制橫梁、鋼制立柱、太陽能電站、風力發電機、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組成,鋼制橫梁和鋼制立柱分層連接組成樓房框架設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層樓房框架上部橫梁的左端均與設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樁頂部連接,每根建筑基樁均與水泥砂漿護坡連接固定,避雷針和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水泥砂漿護坡上部的建筑基樁頂部,通風管道、給排水管道和電力通訊線纜管道設置在鋼制立柱、鋼制橫梁與水泥砂漿護坡之間形成的三角空間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方法和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節省耕地,降低建房成本、水資源能循環利用、有效保護環境和能源自給自足等特點,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施工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山地建房的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樓房建筑均從平地而起,上面一層直接壓在下面一層上。逐層垂直向上延伸,就完成了一座高層樓房。這種樓房的建造方法,歷史悠久,技術成熟,已為大眾所接受。在城市發展的早期,用這種建樓的方法建少量高樓,既起到城市的點綴作用,又使居住者倍感舒適,不失為一種好的建樓方法。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斷擴展,人們要想繼續用這種建樓方法建造高樓,一是縮小樓與樓之間的間距,二是擴大占用耕地的面積。前者造成了城市的高樓林立,身處高樓,視界只有幾十米;高密度的樓群,減弱了對戰爭的抗擊打能力。后者造成了大量耕地被占用,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眾所周知,地球表面被“三山六水一分田”所覆蓋。就目前技術水平而言,這60%的水中不可能作為人類的固定住所,10%的耕地既要生產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還要不斷占地建造樓房,早已不堪重負。如果把地球上30%的山地用來建樓房,就會使人們有條件住得更加寬敞舒適,同時可以節省大量耕地,為人類的長期穩定發展保存住寶貴的耕地資源。現有技術的樓房結構在山區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飲用水問題,(2)供電問題;(3)燃氣問題;(4)水污染問題。一般山地都遠離城鎮,上述問題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則阻礙山區城鎮的發展和荒山坡地的開發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節省耕地,又節能環保,還能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本技術的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樁、鋼制橫梁、鋼制立柱、太陽能電站、風力發電機、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組成,鋼制橫梁和鋼制立柱分層連接組成樓房框架設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層樓房框架上部橫梁的左端均與設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樁頂部連接,每根建筑基樁均與水泥砂漿護坡連接固定,避雷針和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水泥砂漿護坡上部的建筑基樁頂部,通風供暖管道、給排水管道和電力通訊線纜管道設置在鋼制立柱、鋼制橫梁與水泥砂漿護坡之間形成的三角空間內,在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上方樓房框架中設置有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每層樓房框架的右邊設置有人行道,靠近人行道的樓房框架上部的房檐邊部設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底部接有遮陽雨篷,遮陽雨篷位于人行道的上方。本技術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的有益效果如下:①節省耕地,有利于人類長期穩定發展;②在荒山坡地上建樓,地價低,樓房成本也低,有效降低城鎮人口居住密度;③居民背山而居,視野開闊;④每個建筑單元前面都有一塊露天陽臺,居住舒適;⑤步行樓梯沿山勢而建,上樓即登山,便于人們鍛煉身體。⑥生活污水集中回收,凈化處理后作為中水供各戶衛生間沖廁使用,人糞尿集中收集送沼氣池生產沼氣供人們炊事使用,沼氣水和中水可以灌溉綠地;收集的雨水凈化后供小區居民飲用。小區的太陽能電站、風力發電站可為小區提供充足的生活用電;⑦改變人類占耕地建樓居住的思維定勢,以荒山、石山作為可開發土地資源,雖然遠離城鎮,但是水電燃氣自產自足,減少對礦物資源過分依賴,具有完善的水循環系統,能有效地減少對地下水的過渡開采,生活污水對山區生態環境的污染。本技術提供的樓房建造結構模式,必然成為現在和將來城鎮規劃建設的必由之路。附圖說明圖1是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的斷面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建筑基樁3;污水凈化處理設備4;排水管道5;通風供暖管道6;給排水管道7;電力通訊線纜管道8;停車場9;水泥砂漿護坡10;避雷針11;風力發電機12;鋼制橫梁13;太陽能電站14;鋼制立柱15;雨水收集槽16;遮陽雨篷17;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18;人行道19。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作以下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它是由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建筑基樁3、鋼制橫梁13、鋼制立柱15、太陽能電站14、風力發電機12、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18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4組成,鋼制橫梁13和鋼制立柱15分層連接組成樓房框架設置在雨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2的上部,每層樓房框架上部橫梁的左端均與設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樁3頂部連接,每根建筑基樁3均與水泥砂漿護坡10連接固定,避-->雷針11和風力發電機12設置在水泥砂漿護坡10上部的建筑基樁3頂部,通風供暖管道6、給排水管道7和電力通訊線纜管道8設置在鋼制立柱15、鋼制橫梁13與水泥砂漿護坡10形成的三角空間內,在雨水收集池1和污水收集池2上方樓房框架中設置有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18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4,每層樓房框架的右邊設置有人行道19,靠近人行道19的樓房框架上部的房檐邊部設置有雨水收集槽16,雨水收集槽16的底部接有遮陽雨篷17,遮陽雨篷17位于人行道19的上方。遮陽雨篷17是由太陽能電池板制成。雨水收集槽16通過排水管道與雨水收集池1相接。樓房框架底層的上部設置有停車場9。實施例:山地居民住宅小區在一座垂直高度60米,傾斜度在45度到60度的山坡上,沿山坡根據樓層高度設置20根建筑基樁,按建筑基樁所在平面展寬后建筑20層樓房。底部一層是車庫和生活服務設施。上部平臺可作綠地和停車場。樓房靠近山坡的鋪設各種管道的三角空間,由于靠近山體可通過通風管道為樓房各戶居民提供天然冷氣。必要時,可向山體內開挖防空洞,將通風管伸至防空洞內,戰時用于防空,平時用于采冷降溫,這是一般普通樓房所不具有的有利條件。建造鋼結構框架所使用分型財為通用鋼結構用型財,橫梁和立柱的連接可采用焊接,也可采用螺栓加連接件連接,這些為公知技術。在所建造樓房的底部建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是本技術方法的主要特點,因為要實現環保,必須要防止生活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只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才能實現環保,才能考慮本技術的依山建樓方法,否則,山地處于高處,污水滲入地下和排入河流都會直接污染下游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本技術的方法就是實現建造更多的綠色環保小區,包括公知的各種形式的樓區建設,所以本技術的方法也適用于現有各種住宅小區的環保改造。評價一個住宅小區是不是環保不能看小區內地上綠化的如何,應該看是否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不要小區里邊美了,房產商把錢掙足了,臭水污水卻流到街道上了,流到河流湖泊海洋里了,把污染流給給社會了。杜絕生活污水向小區外排放,必須成為建設住宅小區的最基本指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樁、鋼制橫梁、鋼制立柱、太陽能電站、風力發電機、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組成,鋼制橫梁和鋼制立柱分層連接組成樓房框架設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層樓房框架上部橫梁的左端均與設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樁頂部連接,每根建筑基樁均與水泥砂漿護坡連接固定,避雷針和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水泥砂漿護坡上部的建筑基樁頂部,通風供暖管道、給排水管道和電力通訊線纜管道設置在鋼制立柱、鋼制橫梁與水泥砂漿護坡之間形成的三角空間內,在雨水收集池和污水收集池上方樓房框架中設置有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每層樓房框架的右邊設置有人行道,靠近人行道的樓房框架上部的房檐邊部設置有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的底部接有遮陽雨篷,遮陽雨篷位于人行道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山地環保型鋼結構樓房框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建筑基樁、鋼制橫梁、鋼制立柱、太陽能電站、風力發電機、飲用水凈化處理設備和污水凈化處理設備組成,鋼制橫梁和鋼制立柱分層連接組成樓房框架設置在雨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的上部,每層樓房框架上部橫梁的左端均與設置在山坡上的建筑基樁頂部連接,每根建筑基樁均與水泥砂漿護坡連接固定,避雷針和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水泥砂漿護坡上部的建筑基樁頂部,通風供暖管道、給排水管道和電力通訊線纜管道設置在鋼制立柱、鋼制橫梁與水泥砂漿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明江,
申請(專利權)人:于明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8[中國|濟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