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TDK株式會社專利>正文

    線圈部件、具備其的電路基板以及線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20007830 閱讀: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9:02
    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將耐壓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繞線的連接強度并且在繞線的連接位置上難以發生偏離的線圈部件,其具備被設置于第1凸緣部(21)的端子電極(41~44)、被設置于第2凸緣部(22)的端子電極(45~47)、被卷繞于卷芯部(23)的繞線(W1~W4),繞線(W1~W4)的一端分別被連接于端子電極(41~44)中的任意一個,繞線(W1~W4)的另一端分別被連接于端子電極(45~47)中的任意一個。這樣,因為4個端子電極被設置于第1凸緣部(21),所以被設置于第1凸緣部(21)的端子電極與繞線的連接強度被提高并且能夠防止連接位置的偏離。另外,因為被設置于第2凸緣部(22)的端子電極的數量為3個,所以防止在第2凸緣部(22)側的耐壓的降低成為可能。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coil components, circuit substrates with them and coil component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coil component which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voltage reduction to a minimum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of the winding, but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to deviate from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of the winding. The coil component has terminal electrodes (41-44)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terminal electrodes (45-47) set at the second flange (22), winding wires (W 1-W 4) wound at the winding core (23), and winding wires (W 4). One end of the 1-W4 is connected to any of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41-44),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inding wire (W1-W4) is connected to any of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45-47). Thus, since the four terminal electrodes are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terminal electrodes set at the first flange (21) and the winding wire is increased and the deviation of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can be prevented. In addition, since the number of terminal electrodes set at the second flange portion (22) is three, it is possible to prevent the reduction of the voltage withstanding at the second flange portion (22) sid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線圈部件、具備其的電路基板以及線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線圈部件、具備該線圈部件的電路基板,特別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線圈部件以及具備該線圈部件的電路基板。另外,本專利技術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線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作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裝型線圈部件眾所周知有專利文獻1以及2所記載的線圈部件。就專利文獻1以及2所記載的線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結構為:3個端子電極分別被設置于一對端部,4根繞線的一端分別被連接于被設置于一個端部的3個端子電極當中的任意一個,4根繞線的另一端分別被連接于被設置于另一個端部的3個端子電極當中的任意一個。在專利文獻1以及2所記載的線圈部件中,被設置于各個凸緣部的3個端子電極當中1個端子電極是作為中心抽頭(centertap)被使用,2根繞線被共同地連接。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10-10926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15-201613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而,如果將2根繞線共同地連接于1個端子電極的話則根據不同情況會有時而繞線的連接強度不夠時而在繞線的連接位置上發生偏離的問題。為了解決如此問題而如果將2根繞線分別連接于不同的端子電極并且在電路基板上短接這些端子電極的話即可,但是在該情況下因為端子電極數增加所以端子電極間的距離變短,并且會有耐壓降低的可能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既將耐壓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又提高繞線的連接強度并且在繞線的連接位置上難以發生偏離的線圈部件、具備該線圈部件的電路基板以及線圈部件的制造方法。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線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備:鼓形芯,包含卷芯部和被設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軸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緣部以及被設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軸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緣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1凸緣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2凸緣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被卷繞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當中的任意一個,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另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當中的任意一個。根據本專利技術,因為4個端子電極被設置于第1凸緣部,所以被設置于第1凸緣部的端子電極與繞線的連接強度被提高并且能夠防止連接位置的偏離。另外,因為被設置于第2凸緣部的端子電極的數量為3個,所以防止在第2凸緣部側的耐壓的降低成為可能。在本專利技術中,也可以是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在與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在與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第1繞線的一端被連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一個,第2繞線的一端被連接于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另一個,第1以及第2繞線的另一端都被連接于第5端子電極。由此,充分確保第5端子電極與第6端子電極的距離就成為可能。在本專利技術中,也可以是,第3繞線的一端被連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一個,第4繞線的一端被連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另一個,第3繞線的另一端被連接于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一個,第4繞線的另一端被連接于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另一個,第1以及第3繞線和第2以及第4繞線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繞。由此,構成脈沖變壓器成就為可能。在本專利技術中,也可以是,由被卷繞于卷芯部的第1~第4繞線構成的繞組塊包含由第1以及第3繞線構成的下層、重疊于下層被卷繞并由第2以及第4繞線構成的上層。由此,因為4根繞線被卷繞成2層所以能夠減短卷芯部的長度。在本專利技術中,第1以及第2凸緣部具有被連接于卷芯部的內側面,被形成于第1凸緣部的內側面與繞組塊之間的空間也可以窄于被形成于第2凸緣部的內側面與繞組塊之間的空間。由此,在將第1凸緣部設定為開始卷繞側并且將第2凸緣部設定為卷繞結束側的情況下,充分確保在卷繞結束側的余量成為可能。而且,因為在第1凸緣部設置有4個端子電極,所以能夠在承受強拉伸應力的卷繞開始側提高繞線的連接強度。在本專利技術中,第1以及第2凸緣部具有位于內側面相反側的外側面,第1以及第3繞線的一端的連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繞線的一端的連接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緣部的外側面。由此,就能夠緩和由第1以及第3繞線的卷繞開始部分與卷芯部相接觸而產生的應力。在本專利技術中,第1以及第3繞線的另一端的連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繞線的另一端的連接位置更接近于第2凸緣部的外側面。由此,就能夠緩和由第1以及第3繞線的卷繞結束部分與卷芯部相接觸而產生的應力。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側面所涉及的電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具備以上所述的線圈部件、搭載有線圈部件的基板,基板具有分別被連接于第1~第7端子電極的第1~第7焊盤圖形。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具備與以上所述的線圈部件整合在一起的基板的電路基板成為可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側面所涉及的電路基板的特征在于:具備以上所述的線圈部件、線圈部件被搭載的基板,基板具有第1~第6焊盤圖形,第1焊盤圖形被連接于第1端子電極,第2焊盤圖形被連接于第2端子電極,第3焊盤圖形被共同地連接于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第4焊盤圖形被連接于第5端子電極,第5焊盤圖形被連接于第6端子電極,第6焊盤圖形被連接于第7端子電極。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將7端子結構的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線圈部件作為6端子結構來進行處理。在本專利技術中,第3焊盤圖形的平面尺寸也可以大于第1、第2、第5以及第6焊盤圖形的平面尺寸。由此,在電路基板上更切實地短接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就成為可能。在本專利技術中,第3以及第4焊盤圖形也可以具有互相相同的平面尺寸。由此,消除7端子結構的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線圈部件的方向性就成為可能。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線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備:準備包含卷芯部、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軸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緣部、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軸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緣部的鼓形芯的工序;將在與所述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形成于所述第1凸緣部并且將在與所述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形成于所述第2凸緣部的工序;在以將第1繞線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一個并且將第3繞線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一個的狀態將所述第1以及第3繞線卷繞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將所述第1繞線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5端子電極并且將所述第3繞線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一個的工序;在以將第2繞線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另一個并且將第4繞線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另一個的狀態將所述第2以及第4繞線卷繞于所述鼓形芯的卷芯部之后將所述第2繞線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5端子電極并且將所述第4繞線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另一個的工序。根據本專利技術,制作具有7端子結構的線圈部件就成為可能。在本專利技術中,第1以及第2凸緣部具有被連接于卷芯部的內側面、位于內側面的相反側的外側面,第1以及第3繞線的一端的連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第4繞線的一端的連接位置更接近于第1凸緣部的外側面。由此,就能夠緩和由第1以及第3繞線的卷繞開始部分與卷芯部相接觸而產生的應力。在本專利技術中,第1以及第3繞線的另一端的連接位置也可以比第2以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備: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軸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緣部以及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軸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緣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1凸緣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2凸緣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被卷繞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中的任意一個,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另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中的任意一個。

    【技術特征摘要】
    2017.06.15 JP 2017-1176301.一種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備: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軸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緣部以及被設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軸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緣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1凸緣部;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被設置于所述第2凸緣部;以及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被卷繞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中的任意一個,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繞線的另一端分別被連接于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中的任意一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在與所述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5、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在與所述軸向垂直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第1繞線的所述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一個,所述第2繞線的所述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電極的另一個,所述第1以及第2繞線的所述另一端都被連接于所述第5端子電極。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繞線的所述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一個,所述第4繞線的所述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電極的另一個,所述第3繞線的所述另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一個,所述第4繞線的所述另一端被連接于所述第6以及第7端子電極的另一個,所述第1以及第3繞線和所述第2以及第4繞線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被卷繞。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由被卷繞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繞線構成的繞組塊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繞線構成的下層、重疊于所述下層被卷繞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繞線構成的上層。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緣部具有被連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內側面,形成于所述第1凸緣部的內側面與所述繞組塊之間的空間窄于形成于所述第2凸緣部的內側面與所述繞組塊之間的空間。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緣部具有位于所述內側面的相反側的外側面,所述第1以及第3繞線的所述一端的連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繞線的所述一端的連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緣部的外側面。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以及第3繞線的所述另一端的連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繞線的所述另一端的連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2凸緣部的外側面。8.一種電路基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御子神祐高木信雄
    申請(專利權)人:TDK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韩国毛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深夜a级毛片免费无码|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