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拉桿的定位裝置,適用于行李箱的拉桿組,于內管底端直接以一體成型的塞桿予以固定插組,塞桿的中央設一開口槽,配合一卡合片,底端伸出一固定桿插固于塞桿一側底端,另卡合片的Y形叉端一側設有凸端伸出到外管的定位孔,而另一側設成一導斜面,供由傳動桿端壓塊壓合,使卡合片一端受壓塊壓合后可移位,另一叉端磨平面便向內收移,脫離卡合的位置,達到拉桿伸縮的調整操作。(*該技術在200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拉桿的定位裝置,為一種可簡易組裝并可供卡合操控簡易確實的拉桿定位裝置。以一般常見行李箱的拉桿結構設計,主要利用兩管體相互插組成可伸縮調整狀設計,整個結構設計的型態,大致如圖5、6所示,主要由一內、外管40、30相互穿套組成一具伸縮的變換長度的拉桿組,其伸縮長度變換的調整操控,主要依設于外管30上所設等分的定位孔31,與設于內管40中底部一只由背部彈簧41推頂可做左右滑行移位的傳動塊42,依塊體頂端較小的凸緣,可伸出到外管30的穿孔31中,卡合住孔緣,達到伸縮調整的定位控制。而整支組合拉桿的伸縮調整操控,主要由把手部分插組一傳動桿32到內管40底端上方,而為防止傳動桿32作動時偏移,于管內須先穿套一具中央穿孔的導環33,使整支傳動桿32可垂直上下動作而不會偏擺,并依管底端所設傳動塊42上的導斜面設計,于傳動桿32底端組裝一具相對斜面設計的壓塊34,使可通過拉桿頂端把手的壓控,連動傳動桿32做下壓的操作,將傳動塊42順壓塊34斜面的相對壓掣,而向一側的彈簧41壓縮移位,使傳動塊42頂端凸出的凸緣會隨塊體的內移而縮入到內管40緣,脫離卡合定位的位置,如圖6所示的態樣,則此時便可拉動整支內管40做上下的位移,即拉桿組合長度的伸縮調整,待調整到適當的長度位置時,即可配合預設于外管30內側的等分定位穿孔31位置,在放松對傳動桿32的壓持力后,便可使傳動塊42藉彈簧41推頂的動力,而使傳動塊42的凸緣簡易的推出到外管30面上相對的定位穿孔31內卡合定位。然以上述的卡合定位設計,就其整體結構的配件及組裝上可明顯的看出極為復雜且不易組裝,首先就其構件設計上,因整支拉桿組的設計是將構件組裝于較細的內管40底部,故而就其構件的形體上均極細小,而以現行的卡合傳動設計上,主要由傳動桿32、傳動塊42的相對斜面推擠而達到滑移的作用,且為傳動塊42自動復位的需要,于塊體的后方須預先穿套一彈簧41,方能達到再卡合的操作目的,故而就整體組裝上,首先傳動桿32的壓塊34與傳動塊42的相對斜面的面接觸設計,將形成較大的摩擦阻力,使得施力上須較大,再加上傳動塊42背部復位彈簧41的組裝定位,亦有其組裝實施上的不便,另于外管30的底端部,于所有構件組裝完成后,更須以一底板35,配合一鉚合機,將管底端部予以彎折鉚合,方能使傳動塊42做定位組裝,其鉚合定位的位置控制上,需具較高的精密度及加工技術性,此亦正是一般拉桿組裝成本極高,且不良品率偏高,成本無法有效降低的緣故,如何開發出一種具簡易組裝又可符合實際使用需要的拉桿定位調整結構,實為一有待積極開發的目標。鑒于一般常見行李箱拉桿于實際使用上所存在的許多缺點,乃依行李箱拉桿設計制造多年來的經驗,經悉心研究改良后,終開發出本技術的一種拉桿定位裝置,配合以一體成型的底端塞桿,其塞桿中央一側插固一Y形狀的彈性卡合片,使傳動桿在壓持另一端時,可適時的將卡合片做向內移位的操作,藉以達到簡易組裝及操控簡易的功效,確實的改善一般常見拉桿于調整定位結構組裝上的不便。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桿的定位裝置,可單獨組裝內管底端塞桿,使整個卡合片具簡易組裝的定位功效,不僅大幅降低構件組裝的技術層次及成本,更使整體組裝工時大幅縮短,進而達到整體制造成本降低的目的。本技術的一種拉桿的定位裝置,包含有一拉桿的操控把手,及設于把手兩側分由內、外管相互插組成的拉桿組,和插組于內管中連控底部定位卡合傳動的傳動桿;其特征在于于內管底端以一體成型的塞桿予以插裝,而于塞桿的一側面中段設留一偏心狀的開口槽,頂部中央設一貫穿孔相連通,槽體內部則插組一Y形卡合片,其中Y形一叉端設成磨平凸端外伸出,供伸出到外管的定位穿孔卡合定位,而于另一叉端的端面上則設成一傾斜的導斜面,以方便傳動桿底端壓塊的壓擠傳動。所述拉桿的定位裝置,其中卡合片的一叉端設成的傾斜的導斜面,供與傳動桿底端所設削斜面相互接觸傳動。所述的拉桿的定位裝置,其中塞桿與內管底端可以緊配合方式組裝定位。所述的拉桿的定位裝置,其中塞桿頂端的中央貫穿孔可設成與傳動桿底端壓塊相同形狀大小的圓形或方形穿孔。所述的拉桿的定位裝置,其中卡合片的底端則設留一固定桿伸出,直接固定于塞桿一側開口槽的底端插孔,以固定卡合片。本技術的效果及優點在于本技術的拉桿的定位裝置,于組成的內管底端直接以一體成形的塞桿予以固定插組,依塞桿的中央予以設一凹落的偏心狀開口槽,配合一Y形的卡合片,依底端伸出一固定桿直接插固于塞桿一側底端固定卡合片,另卡合片的Y形叉端一側設有磨平凸端伸出到外管對稱的定位孔,行卡合定位的使用,而另一側設成一導斜面,供由傳動桿端壓塊壓合,使卡合片一端受壓塊壓合后可適時的向受壓側移位,另一叉端磨平的面便行向內收移,脫離卡合的位置,達到拉桿伸縮的調整操作。本技術使整個拉桿組的復位、定位構件組裝簡化,可大幅降低其結構組裝的困難性,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為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及其實用目的,以下附圖詳細說明如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的傳動塞桿的立體組裝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組裝平面圖。圖4為本技術的使用動作示意圖。圖5為一般常見裝置組裝平面圖。圖6為一般常見裝置傳動平面圖。本技術的拉桿的定位裝置,請配合參閱圖1、2所示,整支拉桿的組合型式,大致與一般常見拉桿組設計外觀相似,同樣以一外管10及一內管20做相互插組后,配合外管10內側面上所設穿孔11,作為拉桿長度伸縮調整的卡合定位孔,而以本技術的設計改良主要于內管20底端,配合以一體成型的凸字形狀塞桿23,直接插組于內管20的底端,配合于管緣外側做適當的沖壓抵緊定位,使塞桿23得以確實與內管20結合成一體,而于塞桿23的一側相對應于外管10所設定位穿孔11的一側中段位置,設留一道偏心向桿體內部凹入的開口槽24,而于槽體的底端則設留一定位插孔25,主要供一由沖制成型的Y形狀卡合片26,依片體底端預設一凸出的固定桿27,直接固插于該預留的細插孔25中,藉以定位整支卡合片26的組裝,而依片體Y形端的特殊設計,其一側外伸出的磨平凸端261,恰可伸出到外管10管面上相對稱的定位穿孔11內,可抵靠孔體的上、下緣做拉桿的伸縮定位,而于Y形叉端的另一側則設成一約45-60度左右的傾斜導斜面262,并于塞桿23的頂部中央配合設留一垂直的貫穿孔28,其大小恰與由把手12連動的傳動桿21底端的壓塊22大小相同,供壓塊22得以穿置其中,如圖3所示,并使壓塊22一側削斜面恰抵觸于卡合片26的導斜面262上。另對于組裝的外管10設計上,大致與一般常見管件相似,于管面的組裝內側等分設有數個定位用穿孔11;而于內管20部分,除插組一支由把手12延伸到內管底端的傳動桿21外,而于傳動桿21伸出的底端,則組裝一圓桿狀或方形狀的壓塊22,塊體底端呈一削斜面狀;其恰配合內管20底端插固的一體成型塞桿23,桿體頂端所設具相同形狀大小的貫穿孔28插置導向,使其上下伸縮壓掣操控時,不會產生偏擺。整個拉桿組的操控,主要由把手12壓持使觸動傳動桿21向下壓擠,如圖4所示,使壓塊22得以向Y形叉端的導斜面262進行壓抵的操作,而Y形的彈性卡合片26在受到壓持后,其便會形成順壓力方向偏擺移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桿的定位裝置,其包含有一拉桿的操控把手,及設于把手兩側分由內、外管相互插組成的拉桿組,和插組于內管中連控底部定位卡合傳動的傳動桿;其特征在于:于內管底端以一體成型的塞桿予以插裝,而于塞桿的一側面中段設留一偏心狀的開口槽,頂部中央設一貫穿孔相連通,槽體內部則插組一Y形卡合片,其中Y形一叉端設成磨平凸端外伸出到外管的定位穿孔卡合定位,而于另一叉端的端面上則設成一傾斜的導斜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啟彬,
申請(專利權)人:張啟彬,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