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托式立體停車庫,整個車庫分為若干個分庫,每個分庫有內設若干停車位的前座和后座,前后座之間為車托升降空間,地面一層兩邊分別為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用車托承載汽車上升或下降;在車托內馬達驅動滾動軸和鏈條傳動而使汽車在停車位中移入移出。整個車庫零部件均用螺釘連接緊固,可活動拆卸、組裝。本發明專利技術不用建造坡道和運車場,能大量節省土地,大大降低造價。用自動化的燈色變化進行管理,簡化了操作程序,秩序井然,完全不用人指揮交通。車庫具有電路自動轉接和機械自動傳動的功能,只用一個普通工人操作即可,能大量節約管理人員,實現自動化高效管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停車庫,尤其是一種車托式立體停車庫。
技術介紹
過去,在國內國外出現了很多種功能各異的立體停車庫,有些車庫必須建造“坡道”才能爬上高層;汽車爬上高層后,又要在車庫當中建造“運車場”,才能把汽車分別送入四周的停車位。這些需要建造坡道和運車場的車庫,不僅要占用很大的面積,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而且由于運車場“面大梁粗”,上下坡道又寬闊綿長,就要耗用大量的建材,造價必然相對昂貴。有些車庫雖然不用建造坡道和運車場,但必須在汽車升高后,還要操縱使之橫移,結構就很復雜,操縱就很繁瑣,傳動就很緩慢;而且,還要移動相鄰的汽車,互相讓位,汽車才能出入,這就非常麻煩,而且很不方便。有一種稱為“智能化”的車庫,造價高達人民幣一千八百萬元,車庫本身占地面積超過800平方公尺,加上出入通道起碼要占用1000平方公尺,但停車量卻只有180部。其汽車出入每次需要5分鐘以上,如果有多部汽車同時來“存車”,或有多個司機同時來“取車”,就要排隊等待很長的時間。其出入道路縱橫交疊,汽車從四面八方沖來沖去,必須有3、4個人進行指揮,否則就會發生碰撞。特別不好的是:這種智能化車庫是用“土木建筑材料”和“機械構件”混合建造,而且要用電焊焊死。如果奧運會等大型活動采用這種智能化車庫,必須占用200,000平方公尺的面積,建造222座才能停放40000部小汽車。在會后如果拆遷,就要撂下一大攤殘垣斷壁、碎磚廢鐵;如果不拆遷,就會長期空置,浪費驚人。多年以來,由于人們認識到“立體停車”是解決“停車難”的必然手段,于是,國內外的廠家都競相推出各種型式的立體停車庫,爭吃這個蛋糕。據電腦檢索得知:北京已有各種型式的立體停車庫90多座,但都因為汽車出入不方便,收費又貴,受到了司機們的冷落,停車位因而長年吃不飽,遲遲不能收回投資,更遑論利潤了。更有一種立體停車庫,中間矗立一條很粗的鋼鐵擎天一柱,伸出一個長達5公-->尺、寬達兩公尺的、像是如來佛祖的巨掌,從地面托著汽車環繞大柱盤旋而向上升,向著類似古羅馬競技場的環形停車庫中找尋停車位,然后,讓“隨車上機”的司機駕車凌空駛入去,讓司機過足“騰云駕霧”之癮。這樣的立體停車庫,造價高,占地廣,但停車量卻是有限。由此可見,已有的各種立體停車庫,都尚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停車量大,操作簡單,汽車出入快捷,用人少,造價低,建造快的、而且設計為電路自動轉接及機械自動傳動的車托式立體停車庫。它只用一個普通工人進行“傻瓜式”的操作,僅是在熒屏上對著“凡是沒有亮紅燈的按鈕”按一下,機械就能在一分鐘左右,自動完成汽車出入庫的全程操作。特別是:這種車庫完全用“機械標準件”進行組裝,隨時可在水泥平地上組裝起來,又隨時可以拆卸改裝到他處。這種車庫將能有效解決全世界的“停車難”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①整個車庫分為若干個分庫,每個分庫有內設若干停車位的前座和后座,前后座之間為車托升降空間,地面一層兩邊分別為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②用車托承載汽車上升或下降;③在車托內馬達驅動滾動軸和鏈條傳動而使汽車在停車位中移入移出。“井”字形的車托其骨架內設兩排由若干滾動軸與鏈條組成的傳動機構,在骨架的四個內角分別固定有升降齒輪、升降齒條及抬杠、級齒條,由馬達驅動,在骨架一長邊內側設可伸縮的伸角、倒斜角,及夾著導電片的游動夾。整個車庫零部件均用螺釘連接緊固,可活動拆卸、組裝。本專利技術有如下優點:(1)用“車托”承載汽車垂直上升和下降,不用建造坡道和運車場,能大量節省土地面積和建材,能大大降低造價。(2)這種可拆又可改裝到他處的車庫,特別適用于奧運會、博覽會、亞運會、展銷會等大型活動,會中可大量組裝以滿足停車需要,會后可拆卸改裝到他處,避免空置浪費。(3)它可在375平方公尺(25×15)的小片面積內組裝一座能停放200部-->小汽車的營業性車庫,如果用作汽車制造廠的倉庫,只要加強骨架,增加層數,在同樣的375平方公尺的面積內,可以擴大汽車容量超過600部以上。(4)這種車庫,汽車出入都走“單行道”,用自動化的燈色變化進行管理,簡化了操作程序,秩序井然,完全不用人指揮交通。(5)這種車庫,不必政府統籌操辦,可以由私人視市場盈缺自發地投資,擇地組裝,自行經營,發展就能自然趨于平衡。私人投資經營這種“投入少,收入大”的車庫,旱澇保收,代代傳承,肯定能成為穩固的家族基業。(6)包括出入通道在內,共需625平方公尺(25×25),這只是一片很小的面積,隨處拆遷一兩間小民房,即可取得組裝一座車庫的面積而有余,上馬極易。(7)整座車庫具有電路自動轉接和機械自動傳動的功能,汽車容量即使擴大為10000部,也是只用一個普通工人進行“傻瓜式”的操作即可,能大量節約管理人員,實現自動化的高效管理。(8)車庫的“出口通道”,其高度只需3公尺,3公尺以上的空間,可作宿舍和雜物倉庫,車庫內外就不會有雜物亂堆亂放,可保環境整潔。(9)城市有了這種十分方便的車庫,就可以做到:“汽車必須入庫停放,亂停必罰。”市容就能達到整潔。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車庫全貌”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車托”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升降機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安全機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移動機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引進機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導電機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自動燈色管理”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的“按燈光指示行動”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的“按燈光指示管理”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的“圖3”、“圖4”、“圖5”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首先,使用本專利技術特別設計的、而且是專用的“機械標準件”組裝這樣一座“車托式立體停車庫”,全部零件都是用螺釘進行組裝,完全不用電焊焊死,更不用“土木建筑材料”和“機械構件”進行混合建造。所以,這種車庫隨時可在水泥平地1上組裝起來,又隨時可以拆卸改裝到他處。拆卸后的水泥平地1上不會出現坑洞,也不會留下殘渣碎屑。本專利技術的車庫的“定型設計”為:整座車庫分為10個或若干個分庫2,每個分庫2都有前座3和后座4,前座3、后座4各設10個或若干個停車位13,前座3與后座4之間從下至上為車托9的升降空間10,都是高為10個數層5可停放200輛以上的小汽車。車庫的入口通道6和出口通道7均為“單行道”。入庫的汽車從入口通道6進入分庫2,沿著上坡道8就可以把汽車開上車托9。出庫的汽車從車托9的升降空間10的上層降下到地面,即可沿著下坡道11經出口通道7出庫。(注:在“圖1”中,2-1即是“第一分庫”,5-1即是“第一樓層”。41是底層。)該車庫,用標準件組裝成“長、寬、高”均為25公尺的正立方體,不用打樁,置于水泥平地1上就安如盤石。它用藍色有機玻璃12封包頂上及周圍,可以遮陽擋雨,可以阻隔風塵,可以拆卸他遷,而且美觀耐用。該營業性的車庫,停車量不宜過大。因為,停車量過大,服務范圍就太廣,車庫的分布就必然稀疏。比方:如果在市內每隔一公里才有一座車庫,其服務半徑就是500公尺,有些司機每次“取車”就要跑“半公里”才能取到車,這當然不方便。所以,設計這種“小型車庫”,已能適應大多數住宅小區及商業區的需要,也是和我國當前擁有汽車的數量相適應的。因此,這種營業性的車庫,在當前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托式立體停車庫,其特征是: ①整個車庫分為若干個分庫(2),每個分庫(2)有內設若干停車位(13)的前座(3)和后座(4),前后座之間為車托(9)升降空間(10),地面一層兩邊分別為入口通道(6)和出口通道(7); ②用車托(9)承載汽車上升或下降; ③在車托(9)內馬達驅動滾動軸(20)和鏈條(19)傳動而使汽車在停車位(13)中移入移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托式立體停車庫,其特征是:①整個車庫分為若干個分庫(2),每個分庫(2)有內設若干停車位(13)的前座(3)和后座(4),前后座之間為車托(9)升降空間(10),地面一層兩邊分別為入口通道(6)和出口通道(7);②用車托(9)承載汽車上升或下降;③在車托(9)內馬達驅動滾動軸(20)和鏈條(19)傳動而使汽車在停車位(13)中移入移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托式立體停車庫,其特征是:“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申,劉宗珩,
申請(專利權)人:劉宗珩,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5[中國|廣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