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四川大學專利>正文

    一種建筑結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8103657 閱讀: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3:45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建筑結構,屬于建筑領域。包括建筑本體、第一圍體、第一屋頂和第一保溫體。所述建筑本體內部形成容納室,所述建筑本體具有南墻。所述第一圍體設于所述南墻的外側。所述第一屋頂包括第一遮擋體和第一透光體,所述第一遮擋體設有第一透光通道,所述第一透光體設于所述第一透光通道內,所述第一屋頂設于所述第一圍體的頂部,所述南墻、所述第一圍體和所述第一屋頂共同限定第一陽光室。所述第一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所述第一透光通道。這種建筑結構具有溫度自調節能力,無需采用高耗能的方式為室內供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結構
    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對于高海拔寒冷地區建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如太陽輻射充足且晝夜室外空氣溫差大),目前一直使用的磚墻結構等普通建筑無法適應高寒地區特殊的氣候特征,保溫隔熱性較差,難以進行自身調節,從而導致室內熱環境難無法滿足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需求,因此,需用其他高耗能方式進行采暖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結構,以改善需要通過高耗能的方式進行采暖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結構,包括:建筑本體,建筑本體內部形成容納室,建筑本體具有南墻;第一圍體,第一圍體設于南墻的外側;第一屋頂,第一屋頂包括第一遮擋體和第一透光體,第一遮擋體設有第一透光通道,第一透光體設于第一透光通道內,第一屋頂設于第一圍體的頂部,南墻、第一圍體和第一屋頂共同限定第一陽光室;第一保溫體,第一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第一透光通道。進一步地,第一保溫體與第一遮擋體轉動連接;建筑結構還包括第一驅動裝置,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第一保溫體相對第一遮擋體轉動,以打開或關閉第一透光通道。進一步地,第一保溫體包括接觸部和封堵部,接觸部具有用于與第一遮擋體接觸的接觸面,封堵部設于接觸面上;第一保溫體相對第一遮擋體轉動時,封堵部能夠封堵于第一透光通道內,以將第一透光通道關閉。進一步地,第一保溫體位于第一陽光室內,接觸部包括保溫層和相變層,保溫層的一側與封堵部連接,保溫層的另一側與相變層連接。進一步地,相變層包括保護體和相變材料;保護體內部形成容納腔,相變材料填充于容納腔內。進一步地,南墻上設有第一采光窗。進一步地,建筑結構還包括第二圍體、第二屋頂和第二保溫體;建筑本體具有東墻,第二圍體設于東墻的外側,第二屋頂設于第二圍體的頂部,東墻、第二圍體和第二屋頂共同限定第二陽光室;第二屋頂包括第二遮擋體和第二透光體,第二遮擋體設有第二透光通道,第二透光體設于第二透光通道內;第二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第二透光通道。進一步地,第二保溫體與第二遮擋體轉動連接;建筑結構還包括第二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第二保溫體相對第二遮擋體轉動,以打開或關閉第二透光通道。進一步地,東墻上設有第二采光窗。基于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結構,包括:建筑本體,建筑本體內部形成容納室,建筑本體具有東墻;第二圍體,第二圍體設于東墻的外側;第二屋頂,第二屋頂包括第二遮擋體和第二透光體,第二遮擋體設有第二透光通道,第二透光體設于第二透光通道內,第二屋頂設于第二圍體的頂部,東墻、第二圍體和第二屋頂共同限定第二陽光室;第二保溫體,第二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第二透光通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一種建筑結構,在容納室(房間)的外側設有陽光室。白天,通過保溫體打開透光通道,陽光從透光體進入到陽光室,太陽能在眼光室內蓄積;夜間,通過保溫體關閉透光通道,以防止熱量通過透光通道散失,陽光室內所蓄積的熱量可提供給容納室,從而將容納室內的溫度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這種建筑結構具有溫度自調節能力,無需采用高耗能的方式為室內供暖。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建筑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II-II剖視圖;圖3為圖2所示的南墻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房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第一透光通道處于關閉狀態時的建筑結構的局部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第一透光通道處于打開狀態時的建筑結構的局部視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建筑結構的示意圖;圖8為圖7所示的VIII-VIII剖視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建筑結構的局部視圖。圖標:100-建筑結構;10-建筑本體;11-圍墻;111-南墻;112-北墻;113-東墻;114-西墻;115-基層;116-保溫層;117-第一采光窗;118-第二采光窗;12-房頂;121-防水層;13-容納室;20-第一圍體;21-第一保溫墻;22-第二保溫墻;23-第三保溫墻;24-第一陽光室;30-第一屋頂;31-第一遮擋體;311-第一透光通道;32-第一透光體;40-第一保溫體;41-接觸部;411-接觸面;412-相變層;4121-保護體;4122-相變材料;42-封堵部;50-轉軸;60-第二圍體;61-第四保溫墻;62-第五保溫墻;63-第六保溫墻;64-第二陽光室;70-第二屋頂;71-第二遮擋體;711-第二透光通道;72-第二透光體;80-第二保溫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實施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筑結構100,包括建筑本體10、第一圍體20、第一屋頂30、第一保溫體40和第一驅動裝置(圖未示出)。其中,建筑本體10包括圍墻11和房頂12,房頂12設于圍墻11的頂部。圍墻11包括南墻111、北墻112、東墻113和西墻114,南墻111、北墻112、東墻113和西墻114首尾依次連接。南墻111上設有第一采光窗117。房頂12、南墻111、北墻112、東墻113和西墻114共同限定一個容納室13,容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建筑結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體,所述建筑本體內部形成容納室,所述建筑本體具有南墻;第一圍體,所述第一圍體設于所述南墻的外側;第一屋頂,所述第一屋頂包括第一遮擋體和第一透光體,所述第一遮擋體設有第一透光通道,所述第一透光體設于所述第一透光通道內,所述第一屋頂設于所述第一圍體的頂部,所述南墻、所述第一圍體和所述第一屋頂共同限定第一陽光室;第一保溫體,所述第一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所述第一透光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體,所述建筑本體內部形成容納室,所述建筑本體具有南墻;第一圍體,所述第一圍體設于所述南墻的外側;第一屋頂,所述第一屋頂包括第一遮擋體和第一透光體,所述第一遮擋體設有第一透光通道,所述第一透光體設于所述第一透光通道內,所述第一屋頂設于所述第一圍體的頂部,所述南墻、所述第一圍體和所述第一屋頂共同限定第一陽光室;第一保溫體,所述第一保溫體用于打開或關閉所述第一透光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體與所述第一遮擋體轉動連接;所述建筑結構還包括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所述第一保溫體相對所述第一遮擋體轉動,以打開或關閉所述第一透光通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體包括接觸部和封堵部,所述接觸部具有用于與所述第一遮擋體接觸的接觸面,所述封堵部設于所述接觸面上;所述第一保溫體相對所述第一遮擋體轉動時,所述封堵部能夠封堵于所述第一透光通道內,以將所述第一透光通道關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體位于所述第一陽光室內,所述接觸部包括保溫層和相變層,所述保溫層的一側與所述封堵部連接,所述保溫層的另一側與所述相變層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變層包括保護體和相變材料;所述保護體內部形成容納腔,所述相變材料填充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軍陳翔宇熊峰鄒秋生王曦張理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蜜桃 |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