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丁劉勝專利>正文

    涵道翼型無人機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6991490 閱讀: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7:28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具有涵道,整體呈翼型,涵道為內部設置有風扇的直管,無人機中還設置有與涵道/直管相連的彎管,從而使得從無人機側方進入機體的空氣由無人機的下方和后方噴出,從而克服重力使之懸浮,克服空氣阻力使之前行,再通過調節一部分彎管的噴射方向來調節航速、高度等飛行參數。

    Culvert airfoi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cted wing UAV, the UAV has ducted, a whole airfoil, ducted fan set straight into the internal, the UAV is also arranged and connected / ducted straight pipe, so that the UAV lateral air into the body out of the bottom and rear dron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gravity of the suspension, overcome air resistance to move forward, then through the injection direction regulating part of a pipe to adjust the speed, height and other flight parameter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涵道翼型無人機
    本專利技術涉及無人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
    技術介紹
    無人機是目前極為火爆的項目,其應用前景也是極其廣泛的,其中,無人直升機的垂直起降和懸停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特點,從而使得無人直升機能夠在一些特定場合執行一些特定任務,相應地,為了使得無人機直升機能夠垂直起降,很多無人直升機上都設置有螺旋槳,但是螺旋槳也是無人機直升機上最容易損壞的部件,這樣的矛盾一直制約著無人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結構簡單,不易損壞,還能夠懸停和垂直起降的無人機將是人們探求改進的方向,進一步地,對于無人機的設計來說,具體細節的設定是極其困難的,任何一個較小的尺寸參數都會影響到最終的飛行效果,需要統籌無人機上的眾多信息參數,合理分配各個動力、阻力、升力等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降低不必要的能力損耗,獲得最高的能量利用效率。由于上述原因,本專利技術人對現有的無人機做了深入研究,以期待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的無人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具有涵道,整體呈翼型,涵道為內部設置有風扇的直管,無人機中還設置有與涵道/直管相連的彎管,從而使得從無人機側方進入機體的空氣由無人機的下方和后方噴出,從而克服重力使之懸浮,克服空氣阻力使之前行,再通過調節一部分彎管的噴射方向來調節航速、高度等飛行參數,從而完成本專利技術。具體來說,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該無人機包括外殼1,在所述外殼1的側部端面設有進風口2,在機身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進風口2相連的直管3,在直管3中設置有風扇4;所述直管3另一端連接有彎管5,彎管5的出風端自機身從外殼1伸出。其中,通過所述風扇4,使得外殼1外部的空氣經過進風口2進入直管3,然后從彎管5的出風端噴出。其中,所述直管3通過轉向接頭7與彎管5連接,使得彎管5可相對于直管旋轉,從而調節彎管出風端出風方向,優選地,出風方向朝向無人機的下方和/或后方。其中,在所述外殼1內部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彎管5旋轉的轉向構件,通過轉向構件控制彎管5出風端的朝向方向。其中,所述彎管5至少有4個,包括設置在前排的至少兩個前彎管51和設置在后排的至少兩個后彎管52,其中,所述前彎管51的出風端朝下;所述后彎管52與轉向構件相連,所述后彎管52的出風端朝向可變。其中,所述轉向構件包括固定在后彎管52上的連接桿6,所述連接桿6呈圓柱狀,所述后彎管52上進風端呈圓筒狀,所述連接桿6的軸線與后彎管52上進風端的軸線共線。其中,所述轉向構件還包括與所述連接桿6相連并帶動連接桿6旋轉的馬達。其中,所述外殼1的縱向截面呈翼型本專利技術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1)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具有可旋轉角度的彎管,能夠調節噴氣方向,從而可以自由調節航行和飛行高度等飛行參數;(2)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涵道翼型無人機整體呈翼型,空氣阻力最小,飛行時還能夠獲得額外的升力,整體外形簡單,攜帶方便,不易損壞。附圖說明圖1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涵道翼型無人機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另一個方向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涵道翼型無人機透視圖。附圖標號說明:1-外殼2-進風口3-直管4-風扇5-彎管51-前彎管52-后彎管6-連接桿7-轉向接頭8-起落架9-馬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這些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明確。在這里專用的詞“示例性”意為“用作例子、實施例或說明性”。這里作為“示例性”所說明的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優于或好于其它實施例。盡管在附圖中示出了實施例的各種方面,但是除非特別指出,不必按比例繪制附圖。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該無人機包括外殼1,在所述外殼1的側部端面開設有進風口2,其中,側部是指左側壁和/或右側壁;本專利技術中,無人機正常的飛行前進方向為前方,與之相反的是后方,其左右兩側分別為左側和右側,其上下兩側稱之為上方和下方;在機身內部,優選在所述外殼1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進風口2相連的直管3,在直管3中設置有風扇4;該直管和風扇的組合也稱之為涵道,優選地,直管的截面形狀呈圓形,所述風扇垂直設置在直管中,并且風扇剛好與直管的內壁相接觸。該無人機還包括彎管5,所述彎管5的進風端與直管3相連,彎管5的出風端自機身從外殼1伸出。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彎管5的進風部位和出風部位都是直的,其進風方向和出風方向的夾角為90度左右,即所述彎管5的彎折角度為90度左右,優選為90度,其整體內徑尺寸可以是一成不變的,也可以在出風端處略作收緊;所述直管可以是水平設置的,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3中所示,所述彎管5與直管3相連,二者可以直接相連,也可以在其中設置轉向接頭7,設置有轉向接頭7時,所述直管3通過轉向接頭7與彎管5連接;轉向接頭7使得彎管5可相對于直管旋轉,從而調節彎管出風端出風方向,優選地,出風方向朝向無人機的下方和/或后方。優選地,轉向接頭一端與所述直管3固接,轉向接頭的另一端嵌入到彎管的進風端內,二者的重疊區間內涂布有密封潤滑油,優選地,在所述轉向接頭7外壁上還設有環狀凸起,在所述彎管的進風端內壁上也設有環狀凹槽或者凸起,既保證彎管5與轉向接之間的連接穩固,又能方便二者之間相對轉動,還要使得沒有漏氣或者極少漏氣。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彎管5的出風端朝向無人機的下方和/或后方,進一步優選地,有的所述彎管5的出風端朝向無人機的下方,有的彎管5的出風端朝向無人機的后方或前方。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風扇為高速風扇,其每分鐘轉速可在萬轉以上,優選地為2~3萬轉。通過所述風扇4使得外殼1外部的空氣經過進風口2和直管3進入彎管5后從彎管5的出風端噴出,通過外噴空氣的反作用力為無人機提供動力。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3中所示,在所述外殼1內部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彎管5旋轉的轉向構件,通過轉向構件控制彎管5出風端的朝向方向。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彎管5至少有4個,包括設置在前排的至少兩個前彎管51和設置在后排的至少兩個后彎管52,所述前彎管51和后彎管52的結構形狀及尺寸等參數都一致;其中,所述前彎管51的出風端朝下,能夠給無人機提供升力;所述后彎管52與轉向構件相連,所述后彎管52的出風端朝向可變,使得其朝向為朝向后方、朝向下方、朝向側前方,還可以是上述方向之間的任意一個角度方向,所以后彎管52可以提供升力,提供前行的推力,還可以提供減速的反作用力。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轉向構件包括固定在后彎管52上的連接桿6,所述連接桿6呈圓柱狀,所述后彎管52上進風端呈圓筒狀,所述連接桿6的軸線與后彎管52上進風端的軸線共線,帶動連接桿旋轉即等同于帶動后彎管52旋轉,且其回轉中心一致。進一步地,所述轉向構件6還包括與所述連接桿61相連并帶動連接桿61旋轉的馬達9,為連接桿6及后彎管52的旋轉提供動力,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連接桿的端部開設有十字型槽,在所述馬達上設置有十字型凸起,十字型槽和十字型凸起相配合,方便馬達與連接桿61之間的連接和動力傳輸。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涵道翼型無人機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該無人機包括外殼(1),在所述外殼(1)的側部端面設有進風口(2),在機身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進風口(2)相連的直管(3),在直管(3)中設置有風扇(4);所述直管(3)另一端連接有彎管(5),彎管(5)的出風端自機身從外殼(1)伸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涵道翼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該無人機包括外殼(1),在所述外殼(1)的側部端面設有進風口(2),在機身內部設置有與所述進風口(2)相連的直管(3),在直管(3)中設置有風扇(4);所述直管(3)另一端連接有彎管(5),彎管(5)的出風端自機身從外殼(1)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風扇(4),使得外殼(1)外部的空氣經過進風口(2)進入直管(3),然后從彎管(5)的出風端噴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3)通過轉向接頭(7)與彎管(5)連接,使得彎管(5)可相對于直管旋轉,從而調節彎管出風端出風方向,優選地,出風方向朝向無人機的下方和/或后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翼型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1)內部還設置有控制所述彎管(5)旋轉的轉向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劉勝陳政
    申請(專利權)人:丁劉勝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相關技術
      暫無相關專利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一夲道dvd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yy|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