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它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包括下襯板、左襯板和右襯板,所述下襯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根鐵絲以及固定兩根鐵絲的固定結構,所述下襯板底部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用于定位外側鐵絲的第一彈性卡扣和用于定位內側鐵絲的第二彈性卡扣。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將收起的鐵絲固定住,防止鐵絲掉出或鐵絲之間碰撞發出碰撞聲。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
本專利技術涉及三角警告牌
,尤其涉及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
技術介紹
常見的汽車三角警告牌是由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動反光體,駕駛員在路上遇到突發故障停車檢修或者是發生意外事故的時候,利用三角警告牌的回復反光性能,對其他車輛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其他車輛注意避讓,以免發生二次事故。由于汽車的各種事故都是突發性的,因此需要把三角警告牌放在汽車的后備箱內,以備不時之需。現有的三角警告牌底部用于支撐的鐵絲在收起后沒有定位機構固定住,鐵絲容易掉出,且鐵絲之間容易碰撞發出碰撞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三角警告牌底部的鐵絲在收起后沒有定位機構固定住,鐵絲容易掉出,且鐵絲之間容易碰撞發出碰撞聲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其能夠將收起的鐵絲固定住,防止鐵絲掉出或鐵絲之間碰撞發出碰撞聲。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包括下襯板、左襯板和右襯板,所述下襯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根鐵絲以及固定兩根鐵絲的固定結構,所述下襯板底部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用于定位外側鐵絲的第一彈性卡扣和用于定位內側鐵絲的第二彈性卡扣。在本技術方案中,第一彈性卡扣的卡口位于外側,第二彈性卡扣的卡口位于內側。鐵絲收起時,下襯板左端的支撐機構內位于前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前側的第一彈性卡扣卡住,位于后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后側的第二彈性卡扣卡住;下襯板右端的支撐機構內位于前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前側的第二彈性卡扣卡住,位于后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后側的第一彈性卡扣卡住。鐵絲之間相互隔離并固定,不會因鐵絲之間相互運動而發出碰撞聲,且鐵絲被固定住不會掉出。使用時,將鐵絲從定位扣中取出,向外彎折,四根鐵絲變為四個支腳,支撐住三角警告牌。作為優選,所述固定結構包括基座和蓋板,所述基座上設有兩個供鐵絲穿過的通孔,兩根鐵絲分別穿過兩個通孔與下襯板固定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基座內設有用于分隔兩根鐵絲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兩個通孔之間。第一隔板將兩根鐵絲隔開,避免鐵絲之間碰撞。作為優選,所述基座兩側分別設有供鐵絲運動的第一缺口,所述蓋板兩側分別設有與對應一側第一缺口連通的第二缺口。使用時,鐵絲沿同側的第一缺口運動到第二缺口展開,形成支腳。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隔板兩側對稱設有用于將鐵絲導向第一缺口的導向筋。導向筋呈弧形,導向筋一端與第一隔板底部連接,導向筋另一端與同側的第一缺口連接,導向筋使得鐵絲與基座的接觸面減小,在鐵絲展開時,導向筋起導向作用,減少了鐵絲運動時對基座的損傷。作為優選,所述蓋板上設有用于分隔兩根鐵絲的第二隔板。作為優選,每個定位機構內的定位扣沿同一直線設置。作為優選,所述左襯板底端與下襯板左端鉸接,所述右襯板底端與下襯板右端鉸接,所述左襯板頂端與右襯板頂端卡接。作為優選,所述下襯板、左襯板和右襯板的外側面都設有回復反射器。作為優選,所述下襯板上設有迎風板,迎風板兩個板面上均設有至少一個進風口,迎風板內設有若干內氣管,進風口與進風口一一對應,內氣管進氣端與對應的進風口連通,下襯板上設有摩擦氣缸,摩擦氣缸包括缸體、活塞、活塞桿,活塞桿外端設有摩擦塊,活塞桿與水平面之間成5至45度角,活塞桿外端高度低于活塞桿內端高度,活塞將缸體內隔成回復腔、充氣腔,回復腔處在充氣腔與摩擦塊之間,各內氣管出氣端均連通至充氣腔。當風較大且對著本專利技術吹時,迎風板其中一個板面上的進風口會進風(自然風總是由一個方向來風另一個方向去風的,不會雙向都是來風),氣流經進風口后進入充氣腔,推動活塞小幅運動,活塞通過活塞桿帶動摩擦塊伸出、觸地,從而提高支撐效果和摩擦力,避免本專利技術被大風吹倒。作為優選,所述摩擦塊由橡膠制成,摩擦塊下表面為一圓弧面,回復腔內設有至少一根回復彈簧,回復彈簧一端連接活塞,回復彈簧另一端連接缸體。沒有回復彈簧時,依靠回復腔內的氣體復位,有了回復彈簧后,可以依靠回復彈簧復位,效果更佳。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能夠將收起的鐵絲固定住,防止鐵絲掉出或鐵絲之間碰撞發出碰撞聲。(2)鐵絲展開時,導向筋起導向作用,鐵絲與基座接觸面小,減少了鐵絲運動時對基座的損傷。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B處的放大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摩擦氣缸處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C處的放大圖。圖中:下襯板1、左襯板2、右襯板3、鐵絲4、定位扣5、第一彈性卡扣6、第二彈性卡扣7、基座8、蓋板9、通孔10、第一隔板11、第一缺口12、第二缺口13、導向筋14、回復反射器15、第二隔板16、迎風板17、進風口18、內氣管19、缸體20、活塞21、活塞桿22、摩擦塊23、回復腔24、充氣腔25、回復彈簧26。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如圖1、圖2所示,包括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包括下襯板1、左襯板2和右襯板3,下襯板1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支撐機構,支撐機構包括兩根鐵絲4以及固定兩根鐵絲4的固定結構,下襯板1底部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兩個沿同一直線設置的定位扣5,定位扣5包括用于定位外側鐵絲的第一彈性卡扣6和用于定位內側鐵絲的第二彈性卡扣7。如圖3、圖4所示,固定結構包括基座8和蓋板9,基座8上設有兩個供鐵絲4穿過的通孔10,兩根鐵絲4分別穿過兩個通孔10與下襯板1固定連接。基座8內設有用于分隔兩根鐵絲4的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位于兩個通孔10之間,蓋板9上設有用于分隔兩根鐵絲4的第二隔板16,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6將兩根鐵絲隔開,避免鐵絲之間碰撞。基座8兩側分別設有供鐵絲4運動的第一缺口12,蓋板9兩側分別設有與對應一側第一缺口12連通的第二缺口13,使用時,鐵絲沿同側的第一缺口運動到第二缺口展開,形成支腳。第一隔板11兩側對稱設有用于將鐵絲4導向第一缺口12的導向筋14,導向筋14呈弧形,導向筋14一端與第一隔板11底部連接,導向筋14另一端與同側的第一缺口12連接,導向筋14使得鐵絲4與基座8的接觸面減小,在鐵絲展開時,導向筋14起導向作用,減少了鐵絲4運動時對基座8的損傷。左襯板2底端與下襯板1左端鉸接,右襯板3底端與下襯板1右端鉸接,左襯板2頂端與右襯板3頂端卡接,下襯板1、左襯板2和右襯板3的外側面都設有回復反射器15。第一彈性卡扣6的卡口位于外側,第二彈性卡扣7的卡口位于內側。鐵絲4收起時,下襯板1左端的支撐機構內位于前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1前側的第一彈性卡扣6卡住,位于后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1后側的第二彈性卡扣7卡住;下襯板1右端的支撐機構內位于前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1前側的第二彈性卡扣7卡住,位于后側的鐵絲被位于下襯板1后側的第一彈性卡扣6卡住。鐵絲之間相互隔離并固定,不會因鐵絲之間相互運動而發出碰撞聲,且鐵絲被固定住不會掉出。使用時,將鐵絲從定位扣中取出,向外彎折展開,四根鐵絲變為四個支腳,支撐住三角警告牌。實施例2: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包括下襯板、左襯板和右襯板,其特征是,所述下襯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根鐵絲以及固定兩根鐵絲的固定結構,所述下襯板底部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用于定位外側鐵絲的第一彈性卡扣和用于定位內側鐵絲的第二彈性卡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包括下襯板、左襯板和右襯板,其特征是,所述下襯板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根鐵絲以及固定兩根鐵絲的固定結構,所述下襯板底部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定位扣,所述定位扣包括用于定位外側鐵絲的第一彈性卡扣和用于定位內側鐵絲的第二彈性卡扣。2.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結構包括基座和蓋板,所述基座上設有兩個供鐵絲穿過的通孔,兩根鐵絲分別穿過兩個通孔與下襯板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述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內設有用于分隔兩根鐵絲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兩個通孔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述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其特征是,所述基座兩側分別設有供鐵絲運動的第一缺口,所述蓋板兩側分別設有與對應一側第一缺口連通的第二缺口。5.根據權利要求4述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隔板兩側對稱設有用于將鐵絲導向第一缺口的導向筋。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述的一種支撐結構優化的三角警告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鶴建,吳小飛,孫建飛,李桂正,邱文林,李挺,文建民,彭志雄,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永佳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