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增效殺蟲組合物,所述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為1:2?1:100,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適用于防治柑橘紅蜘蛛,在所述配比范圍內具有協同增效作用,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bamectin and ethyl Fipron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vermectin and ethylene of chlorfenapyr, the avermectin and B triazole chlorfenapyr in the weight ratio of 1:2 1:100, the pesticide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itrus red spider, has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matching rang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殺蟲組合物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藥組合物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包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殺蟲組合物,尤其用于防治產生抗性的螨類。
技術介紹
螨,又名紅蜘蛛,為害多種作物,尤其是柑橘、棉花、蘋果等,常造成爆發性災害,而且時代重疊嚴重,數量大,極易產生抗藥性。阿維菌素,英文名稱Avermectins,是由日本北里大學大村智等和美國Merck公司首先開發的一類具有殺蟲、殺螨、殺線蟲活性的十六元大環內酯化合物,作用特點和方式有:觸殺,胃毒,滲透力強。它是一種大環內酯雙糖類化合物。是從土壤微生物中分離的天然產物,對昆蟲和螨類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無內吸作用。但它對葉片有很強的滲透作用,可殺死表皮下的害蟲,且殘效期長。它不殺卵,其作用機制與一般殺蟲劑不同的是它干擾神經生理活動,刺激釋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對節肢動物的神經傳導有抑制作用,螨類成、若螨和昆蟲與幼蟲與藥劑接觸后即出現麻痹癥狀,不活動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蟲迅速脫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較慢。但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雖有直接殺傷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殘留少,因此對益蟲的損傷小。乙唑螨腈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殺螨劑,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開發了30%乙唑螨腈懸浮劑產品。乙唑螨腈對植食性蠻累如柑橘全爪螨、柑橘繡螨、蘋果葉螨、棉花葉螨、茄葉螨等表現出極高的火星,對螨蟲的各個時期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農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施用化學藥劑是防治植物病蟲害最為有效的手段,但通過化學防治害蟲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害蟲抗藥性的產生。而且長期連續高劑量地施用單一的化學殺蟲劑,容易造成藥劑的殘留、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合理的化學殺蟲殺螨劑復配或混配具有擴大防止譜,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施藥適期、減少用藥量、降低藥害、減少殘留、延緩害蟲耐藥性和抗藥性的發生與發展等積極特點,殺蟲殺螨劑復配或混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開發新品殺蟲劑價格不斷攀升,而相比之下,開發與研究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復配與混配具有投資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國內外重視,紛紛加大開發研制力度。目前,尚無關于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復配及應用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殺螨活性高、持效期長的含有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殺螨增效組合物。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增效殺螨組合物的應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其中,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為1:2-1:100。進一步的,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為1:1-1:20。進一步的,所述農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為1-80%,優選為3-40%。上述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均屬于本領域公知的殺螨劑,可以通過各種商業渠道或按照相關專利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進一步的,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可以輔以農藥劑型加工中常規的輔助成分制備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包括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乳油、懸浮劑、懸乳劑。進一步的,所述的農藥輔助成分包括分散劑、潤濕劑、乳化劑、防凍劑、消泡劑、增稠劑、穩定劑、崩解劑、成膜劑、著色劑、填料和溶劑。本專利技術組合物的施用頻率和使用量隨農作物、害蟲、天氣情況變化而又小量變化,可以通過使用適當的劑量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棉花、蔬菜、果樹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蟲,尤其適用于防治紅蜘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1、增效作用明顯,各組分活性間的相互作用不是簡單疊加,而是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2、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機理互不相同,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螨組合物共同使用可以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3、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且可以減少農藥有效成分的使用量,符合“減量增效”的需求。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專利技術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一、制劑實施例1、實施例1:21%阿維菌素·乙唑螨腈懸浮劑(1:20)阿維菌素1%乙唑螨腈20%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黃原膠0.2%硅酸鎂鋁0.2%丙二醇3%有機硅酮0.3%去離子水余量2、實施例2:20.5%阿維菌素·乙唑螨腈乳油(1:40)阿維菌素0.5%乙唑螨腈20%乳化劑160110%農乳500#8%磷酸二甲酯20%甲苯余量3、實施例3:12%阿維菌素·乙唑螨腈懸浮劑(1:23)阿維菌素0.5%乙唑螨腈1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鹽5%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3%黃原膠0.3%聚乙烯醇0.3%苯甲酸鈉0.2%乙二醇4%有機硅酮0.3%去離子水余量4、實施例4:20.2%阿維菌素·乙唑螨腈微乳劑(1:100)阿維菌素0.2%乙唑螨腈20%N-甲基吡咯烷酮2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6%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5%聚氧乙烯脂肪醇4%去離子水余量二、室內毒力測定為了防治農業上產生抗性的柑橘紅蜘蛛,本申請專利技術人以阿維菌素、乙唑螨腈為試驗藥劑進行了不同配比的農藥活性成分對柑橘紅蜘蛛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采用浸漬法,將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母液配成不同的系列濃度,以清水為對照。將帶有紅蜘蛛的柑橘葉片帶回室內,用雙面膠帶剪成3cm長貼貼在載玻片一端挑選個體大小基本一致的紅蜘蛛,用小毛筆將其背部粘貼在粘膠,每玻片30頭,設4次重復,先在保濕條件下放置4小時,用雙筒解剖鏡檢查,將死亡紅蜘蛛挑出棄用,再不足。然后將粘有紅蜘蛛的玻片浸入藥液中輕輕搖動,浸5秒左右取出,用吸水紙吸去粘膠表面及周圍的藥液,每處理重復3次。藥后24小時檢查各處理紅蜘蛛的存活數,計算死亡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致死終濃度LC50,按照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及混用的共毒系數CTC值。試驗結果如下。從表1中可以看出,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復配,在1:5-1:100的范圍內,對柑橘紅蜘蛛具有一定的協同增效作用。三、田間藥效試驗為了更好的驗證本專利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采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制劑進行防治柑橘紅蜘蛛田間藥效試驗,各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三棵樹,各處理小區之間設有隔離行,重復4次。供試藥劑:(1)21%阿維菌素·乙唑螨腈懸浮劑(1:20);(2)20.5%阿維菌素·乙唑螨腈乳油(1:40);(3)12%阿維菌素·乙唑螨腈懸浮劑(1:23);(4)20.2%阿維菌素·乙唑螨腈微乳劑(1:100);(5)對比例1:1.8%阿維菌素懸浮劑;(6)對比例2:30%乙唑螨腈懸浮劑。分別于藥后7天、14條調查蟲口數并計算防效,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對柑橘紅蜘蛛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與單劑相比,藥后7天、14天的防效得到明顯的提高,另外,在用藥范圍內,未發現本專利技術的農藥組合物對柑橘作物有藥害產生,也未觀察到對有益天敵的影響。綜上所述,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復配后可以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用藥成本、提高效率等優點,值得在生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為1:2-1:10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阿維菌素和乙唑螨腈的重量比為1:1-1:20。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金英,王海勇,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