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AV, including: the fuselage; landing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uselage, with the landing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end and away from the bottom end of the body; the fold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fuselage; well, a camera mechanism, is installed in the folding mechanism, away from the body; in the folding mechanism of contraction, the imaging mechanism and th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distance is less than the ground end and the bottom of the fuselage of the distance; the folding mechanism in the expanded state when the imaging mechanism and the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distance is greater than the ground end and the fuselage bottom distance. Through the above method,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panorama without interference, and meanwhile, the engineering realization principle is simple, and the operation is strong.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人機
本技術實施例涉及無人機
,特別是涉及一種攝像時可避開起落架干擾的無人機。
技術介紹
當前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AR)和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技術發展迅猛,其對于全景視頻拍攝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則是獲取真實場景的全景圖像的一種重要方式。而為了能夠準確獲取多個角度的圖像,當利用無人機進行全景攝像時,無人機所搭載的攝像頭需要避開起落架的遮擋。現有的實現無人機全景攝像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伸縮桿將攝像頭往下伸出,使攝像頭位于起落架的下方。然而,一般的無人機起落架高度約為15cm左右,要使攝像頭完全伸出起落架的下方,需要使攝像頭及云臺移動很長的距離,這就要求伸縮桿足夠長,另外,一般將伸縮桿設置于無人機機體的正下方,要將伸縮桿藏于機體內,就需要在整個機體中央流出一個上下約15cm的通道,而一般機體內中央主要用于放置電池,主機板等,因此,這種方案實際上實現起來具有很大的工程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無人機,能夠解決在進行全景攝像時,通過伸縮桿將攝像頭置于起落架的下方來對起落架的遮擋進行規避而實現工程難度大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無人機,該無人機包括:機身;起落架,設置于所述機身的底部,所述起落架具有連接所述機身的底部的連接端和遠離所述機身的底部的著地端;折疊機構,設置于所述機身的底部;以及,攝像機構,安裝于所述折疊機構遠離所述機身的一端;所述折疊機構處于收縮狀態下時,所述攝像機構與所述機身的底部的距離小于所述著地端與所述機身的底部的距離;所述折疊機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身(1);起落架(2),設置于所述機身(1)的底部,所述起落架(2)具有連接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連接端(21)和遠離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著地端(22);折疊機構(3),設置于所述機身(1)的底部;以及,攝像機構(4),安裝于所述折疊機構(3)遠離所述機身(1)的一端;所述折疊機構(3)處于收縮狀態下時,所述攝像機構(4)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小于所述著地端(22)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所述折疊機構(3)處于展開狀態下時,所述攝像機構(4)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著地端(22)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身(1);起落架(2),設置于所述機身(1)的底部,所述起落架(2)具有連接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連接端(21)和遠離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著地端(22);折疊機構(3),設置于所述機身(1)的底部;以及,攝像機構(4),安裝于所述折疊機構(3)遠離所述機身(1)的一端;所述折疊機構(3)處于收縮狀態下時,所述攝像機構(4)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小于所述著地端(22)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所述折疊機構(3)處于展開狀態下時,所述攝像機構(4)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大于所述著地端(22)與所述機身(1)的底部的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機構(3)包括:第一連桿(31)和第二連桿(32),所述第一連桿(31)包括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二連桿(32)包括第三連接端和第四連接端;所述第一連接端與所述機身(1)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與所述第三連接端鉸鏈連接,所述第四連接端與所述攝像機構(4)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端設置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二連桿(32)轉動的驅動裝置(312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3121)包括轉軸(3121a)和第一齒輪(3121b),所述第一齒輪(3121b)與所述轉軸(3121a)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端設置有第二齒輪(3221);所述第一齒輪(3121b)與所述第二齒輪(3221)嚙合;所述轉軸(3121a)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端和第三連接端,當所述轉軸(3121a)轉動時,通過所述第一齒輪(3121b)帶動所述第二齒輪(3221)旋轉,以使所述第二連桿(32)相對所述第一連桿(31)轉動。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31)內設置有第一電纜(331),所述第一電纜(331)包括第一端頭和第二端頭;所述第一端頭與所述機身(1)內的供電裝置電性連接,所述第二端頭與所述驅動裝置(3121)連接;所述第二連桿(32)內設置有第二電纜(332),所述第二電纜(332)包括第三端頭和第四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勇,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