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c.種薯切塊或切口;d.浸種;e.包衣;f.晾曬;g.播種及管理。包衣種薯成為馬鈴薯整個生長期的硒源,在富硒地區和缺硒地區均可種植,生長期不需葉面噴施硒肥,生長出不同品種的馬鈴薯含硒量在0.2mg/kg?3.0mg/kg之間;在種薯浸泡液中加入高錳酸鉀,浸泡后種薯呈紫紅色,除防止浸泡過亞硒酸鈉的種薯被人誤食外,還有消毒滅菌、促進馬鈴薯增產的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易行,成本低,效果好,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的品味,生產的馬鈴薯含硒量一致,便于規模化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推進,富硒馬鈴薯的生產成為企業和消費者關注的話題。硒酸鹽和亞硒酸鹽是生產富硒馬鈴薯的主要硒源,馬鈴薯可以通過根部和葉片吸收硒酸根和亞硒酸根離子,通過轉化、積累到塊莖中形成富硒馬鈴薯。現階段,各種葉面噴施硒肥、富硒緩釋肥、富硒生物有機肥、馬鈴薯硒強化技術應運而生,這些產品和技術均能使馬鈴薯達到富硒標準,但施用量大,不均勻、費工費時、難以規模化、產品含硒量不一致、不穩定等是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簡單易行、便于規模化生產的技術解決馬鈴薯富硒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促進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規模化生產富硒馬鈴薯含硒不穩定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本專利技術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配制0.03%亞硒酸鈉-0.1%高錳酸鉀混合浸泡液;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稱取亞硒酸鈉混于草木灰中,混合均勻,制成含硒量為400mg/kg以上的種薯包衣劑;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c.種薯切塊或切口:選取健康、無病蟲害、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種薯,大于30g的種薯不要破壞芽眼縱向切成2塊;小于30g的種薯在臍部一頭縱向切2-3刀,刀口深至種薯的1/2-2/3;d.浸種:將切塊和切口的種薯裝入網袋,浸入a步驟制好的亞硒酸鈉-高錳酸鉀浸泡液中;e.包衣:將浸泡好的種薯取出,撒上b步驟制好的含硒量在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翻動1-2次,每次翻動后撒上一層草木灰,使種薯被草木灰完全包裹,制成包衣種薯;f.晾曬:將包衣種薯日曬或置于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g.播種及管理:按照常規種植方法播種及管理。本專利技術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稱取純度98%以上亞硒酸鈉3g、高錳酸鉀10g于盆或桶中,先加1L水,攪拌溶解后,再加水9L,攪拌均勻,配制成0.03%亞硒酸鈉-0.1%高錳酸鉀混合浸泡液;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稱取純度98%以上的亞硒酸鈉20g于1kg草木灰中,混合均勻,拌入50kg草木灰中,手工或機械攪拌混勻,成為種薯包衣劑,含硒量為400mg/kg以上;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c.種薯切塊或切口:選取健康、無病蟲害、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種薯,大于30g的種薯不要破壞芽眼縱向切成2塊;小于30g的種薯在臍部一頭縱向切2-3刀,刀口深至種薯的1/2-2/3;d.浸種:將切塊和切口的種薯裝入網袋,浸入a步驟制好的亞硒酸鈉-高錳酸鉀浸泡液中,浸泡30min-60min;e.包衣:將浸泡好的種薯取出,撒上b步驟制好的含硒量在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翻動1-2次,每次翻動后撒上一層草木灰,使種薯被草木灰完全包裹,制成包衣種薯;f.晾曬:將包衣種薯日曬或置于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g.播種及管理:按照常規種植方法播種及管理。本專利技術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將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縱向切塊(適宜于30g以上的大薯)或切口(適用于30g以下的小薯)后在0.1%高錳酸鉀-0.03%的亞硒酸鈉溶液中浸泡30min-60min,拌入含硒量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包衣,晾干后按常規方法播種;包衣種薯成為馬鈴薯整個生長期的硒源,在富硒地區和缺硒地區均可種植,生長期不需葉面噴施硒肥,生長出不同品種的馬鈴薯含硒量在0.2mg/kg-3.0mg/kg之間;在種薯浸泡液中加入高錳酸鉀,浸泡后種薯呈紫紅色,除防止浸泡過亞硒酸鈉的種薯被人誤食外,還有消毒滅菌、促進馬鈴薯增產的作用。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易行,成本低,效果好,能夠顯著提高馬鈴薯的品味,生產的馬鈴薯含硒量一致,便于規模化生產。本專利技術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的有益效果:1、馬鈴薯經包衣后制成富硒包衣馬鈴薯種薯,以富硒種薯及包衣劑中的亞硒酸鈉做硒源,容易被馬鈴薯新生根吸收利用。2、包衣種薯含硒量50mg/kg-60mg/kg,一個30g的種薯含硒量1.5-1.8mg,可滿足馬鈴薯整個生長過程中對硒的需求量,無須葉面噴施硒肥。3、操作簡單,沒有地域限制,在富硒區和缺硒區均可實施,可實現工廠化生產馬鈴薯包衣種薯,便于富硒馬鈴薯的規模化種植。4、包衣劑中還可根據需要加入鋅、鍶等其它微量元素,生產出富硒、鋅、鍶馬鈴薯;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止馬鈴薯青枯病。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1: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稱取純度98%以上亞硒酸鈉3g、高錳酸鉀10g于盆或桶中,先加1L水,攪拌溶解后,再加水9L,攪拌均勻,配制成0.03%亞硒酸鈉-0.1%高錳酸鉀混合浸泡液;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稱取純度98%以上的亞硒酸鈉20g于1kg草木灰中,混合均勻,拌入50kg草木灰中,手工或機械攪拌混勻,成為種薯包衣劑,含硒量為400mg/kg以上;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止馬鈴薯青枯病;c.種薯切塊或切口:選取健康、無病蟲害、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種薯,大于30g的種薯不要破壞芽眼縱向切成2塊;小于30g的種薯在臍部一頭縱向切2-3刀,刀口深至種薯的1/2-2/3;d.浸種:將切塊和切口的種薯裝入網袋,浸入a步驟制好的亞硒酸鈉-高錳酸鉀浸泡液中,浸泡30min-60min;e.包衣:將浸泡好的種薯取出,撒上b步驟制好的含硒量在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翻動1-2次,每次翻動后撒上一層草木灰,使種薯被草木灰完全包裹,制成包衣種薯;f.晾曬:將包衣種薯日曬或置于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g.播種及管理:按照常規種植方法播種及管理。實施例2: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1、馬鈴薯Mira采用不同浸泡液的富硒效果取30g左右的馬鈴薯Mira16個,分4組,每組4個,分別采用亞硒酸鈉、硒酸鈉、亞硒酸鈉-硒酸鈉混合液浸種,以自來水浸種做對照,用含硒量400mg/kg的草木灰包衣后晾干、播種,每盆1個,出苗后按常規栽培技術管理,倒苗后挖出塊莖稱量,測定含硒量,結果見表1。表1Mira采用不同溶液浸泡后的富硒效果從表1中可看出,采用硒酸鈉和亞硒酸鈉溶液浸泡種薯,能夠大幅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其中以亞硒酸鈉最好;含硒量以硒酸鈉浸泡最高,但產量低于亞硒酸鈉溶液;塊莖總硒量比亞硒酸鈉溶液浸泡低,因此選用亞硒酸鈉作浸泡液。經檢測,包衣馬鈴薯含硒量為50mg/kg-60mg/kg,一個30g的種薯含硒量1.5mg-1.8mg。馬鈴薯倒苗后根、莖、葉生物產量為296.54g,平均含硒量為3.34mg/kg,總硒0.99mg;塊莖165.23g,含硒量2.43mg/kg,總硒0.40mg,合計含硒量1.39mg,因此,包衣種薯中的硒可滿足馬鈴薯整個生長過程中對硒的需求量,無須葉面噴施硒肥。2、不同品種馬鈴薯浸種、包衣后,生產馬鈴薯的含硒量和產量通過盆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配制0.03%亞硒酸鈉?0.1%高錳酸鉀混合浸泡液;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稱取亞硒酸鈉混于草木灰中,混合均勻,制成含硒量為400mg/kg以上的種薯包衣劑;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止馬鈴薯青枯病;c.種薯切塊或切口:選取健康、無病蟲害、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種薯,大于30g的種薯不要破壞芽眼縱向切成2塊;小于30g的種薯在臍部一頭縱向切2?3刀,刀口深至種薯的1/2?2/3;d.浸種:將切塊和切口的種薯裝入網袋,浸入a步驟制好的亞硒酸鈉?高錳酸鉀浸泡液中;e.包衣:將浸泡好的種薯取出,撒上b步驟制好的含硒量在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翻動1?2次,每次翻動后撒上一層草木灰,使種薯被草木灰完全包裹,制成包衣種薯;f.晾曬:將包衣種薯日曬或置于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g.播種及管理:按照常規種植方法播種及管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泡液的配制:配制0.03%亞硒酸鈉-0.1%高錳酸鉀混合浸泡液;b.亞硒酸鈉包衣劑配制:稱取亞硒酸鈉混于草木灰中,混合均勻,制成含硒量為400mg/kg以上的種薯包衣劑;在草木灰中加入50g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止馬鈴薯青枯病;c.種薯切塊或切口:選取健康、無病蟲害、打破休眠的馬鈴薯種薯,大于30g的種薯不要破壞芽眼縱向切成2塊;小于30g的種薯在臍部一頭縱向切2-3刀,刀口深至種薯的1/2-2/3;d.浸種:將切塊和切口的種薯裝入網袋,浸入a步驟制好的亞硒酸鈉-高錳酸鉀浸泡液中;e.包衣:將浸泡好的種薯取出,撒上b步驟制好的含硒量在400mg/kg以上的草木灰,翻動1-2次,每次翻動后撒上一層草木灰,使種薯被草木灰完全包裹,制成包衣種薯;f.晾曬:將包衣種薯日曬或置于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g.播種及管理:按照常規種植方法播種及管理。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使用富硒包衣種薯的可防止青枯病的富硒馬鈴薯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a.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波,李衛東,黃光昱,胡百順,秦邦,熊倩,陳燁,
申請(專利權)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