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包括機架和導軌,所述導軌豎向設置于機架中部,所述導軌上滑動連接有上壓輥和下壓輥,上壓輥和下壓輥平行設置,所述機架上端連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伸縮端連接上壓輥,所述機架下端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伸縮端連接下壓輥,所述上壓輥和下壓輥均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輥和外輥,所述外輥由若干個弧形塊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弧形塊之間連接有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包括連接在內輥上的伸縮桿和兩根活動桿,活動桿的一端均鉸接伸縮桿的自由端,活動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弧形塊上。采用此方案,能夠自動清理纏繞在外輥上的編織絲,減少工作強度,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塑料的加工輸送
技術介紹
在塑料編織袋的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進行塑化,原材料在擠出機的剪切塑化通過模口擠出后,形成胚絲,對胚絲冷卻輸送和加熱拉伸定型都會用到大量的輸送輥,輸送輥由于有速度差容易導致質量差的編織絲被拉斷纏繞到輸送輥上,使機器產生故障,導致生產不能持續進行。輸送輥上的編織絲纏繞的較多而且較緊,工作人員在清理編織絲時,工作強度大,而且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意在提供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以解決工作人員在清理編織絲時,工作強度大,而且效率低的問題。本方案中的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包括機架和導軌,所述導軌豎向設置于機架中部,所述導軌上滑動連接有上壓輥和下壓輥,上壓輥和下壓輥平行設置,所述機架上端連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伸縮端連接上壓輥,所述機架下端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伸縮端連接下壓輥,所述上壓輥和下壓輥均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輥和外輥,所述外輥由若干個弧形塊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弧形塊之間連接有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包括連接在內輥上的伸縮桿和兩根活動桿,活動桿的一端均鉸接伸縮桿的自由端,活動桿的另一端均鉸接在弧形塊上。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外輥正常使用時,活動桿與伸縮桿呈Y形連接,當需要清理纏繞在外輥上的編織絲時,伸縮桿伸長,從而使活動桿與外輥的外徑平齊,將纏繞在外輥上的編制絲撐斷,最終實現編織絲的自動脫離;當需要清理上壓輥上纏繞的編織絲時,使氣缸帶動上壓輥沿著導軌向上移動,便于工作人員清理編織絲,同時使下壓輥也向上移動,輸送編織袋,保證輸送不間斷。采用此方案,工作人員清理編織絲時,編織絲已經自動脫離外輥,只需收集編織絲并將其清理掉即可,能夠減少工作強度,而且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優化方案一,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內輥靜連接有四根伸縮桿。當需要清理編織絲時,同時伸長四根伸縮桿的長度,使外輥外徑增大將編制絲撐斷,進一步提高脫絲的效率。優化方案二,作為對優化方案一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和導軌滑動連接的固定座,所述上壓輥和下壓輥均連接在固定座上。上壓輥和下壓輥均固定在間隔設置的固定座上,固定座均與導軌滑動連接,當需要移動上壓輥和下壓輥的位置時,只需滑動固定座即可;同時,防止上壓輥和下壓輥直接與導軌接觸摩擦而磨損,提高上壓輥和下壓輥的使用壽命。優化方案三,作為對優化方案二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外輥的外表面設有凹槽。凹槽能夠進一步增大外輥與編織袋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提高脫絲的效率。優化方案四,作為對優化方案三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凹槽相對于外輥截面的直徑對稱設置。對稱設置的凹槽同時增大了與編織絲相對方向的摩擦,進一步提高脫絲的效率。優化方案五,作為對優化方案四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活動桿為彈性材料制成的活動桿。外輥正常使用時,活動桿是作為外輥外徑的一部分,而需要清理纏繞在外輥上的編織絲時,活動桿轉動角度,位于外輥內部,在此變化過程中,彈性材料制成的活動桿能夠降低其在轉動過程中的拉扯,提高活動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上壓輥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上壓輥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導軌2、第一氣缸3、第二氣缸4、推板40、活塞桿41、上壓輥5、下壓輥6、固定座7、內輥8、外輥9、伸縮桿10、活動桿11。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包括機架1和導軌2,所述導軌2豎向設置于機架1中部,所述導軌2上滑動連接有兩個固定座7,兩個固定座7間隔設置,還包括上壓輥5和下壓輥6,所述上壓輥5和下壓輥6均連接在固定座7上,所述機架1上端連接有第一氣缸3,所述第一氣缸3另一端連接上壓輥5,所述機架1下端連接有第二氣缸4,所述第二氣缸4另一端連接下壓輥6,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均包括推板40和活塞桿1,活塞桿41的一端連接推板40,活塞桿41的另一端連接上壓輥5,上壓輥5和下壓輥6均包括同心設置的內輥8和外輥9,外輥9由若干個弧形塊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弧形塊之間連接有Y形支架,外輥9總共連接有四個Y形支架,Y形支架包括連接在內輥8上的伸縮桿10和兩根活動桿11,活動桿11的一端均鉸接伸縮桿10的自由端,活動桿11的另一端均鉸接在弧形塊上,伸縮桿10可為螺紋桿,外輥9的外表面均勻設有相對于外輥9截面直徑對稱的凹槽,所述活動桿11為彈性材料制成的活動桿11。需要清理編織絲時,減小缸體內的氣壓,使推板40向上滑動,從而帶動上壓輥5向上滑動,然后減小上壓輥5的伸縮桿10的長度,從而使活動桿11向外輥9的圓心方向收縮,最終伸縮桿10和兩根活動桿11呈Y形排列,所以兩根活動桿11和伸縮桿10互成的角度是相等的,當伸縮桿10伸長或縮短用于控制活動桿11的轉動角度時,作用在兩根活動桿11的上的作用力是均等的,當活動桿11轉動至外輥9內部時,從而縮小了外輥9的外徑,使得纏繞在外輥9上的編織絲自動脫離,工作人員只需將編織絲沿著外輥9向外滑動使其自動掉落即可,整個外輥9設有四根伸縮桿10,可整體縮小外輥9的外徑,彈性材料制成的活動桿11能夠降低其在轉動過程中的拉扯,提高活動桿11的使用壽命;同時還能夠將伸縮桿10伸長,從而使活動桿11與外輥9的外徑平齊,將纏繞在外輥9上的編制絲撐斷,最終實現編織絲的自動脫離,進一步提高脫絲的效率。實施例2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外輥9正常使用時,活動桿11屬于外輥9外徑的一部分,兩根活動桿11之間相互鉸接,且兩根活動桿11均為彈性材料制成的活動桿11,便于活動桿11轉動。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專利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包括機架(1)和導軌(2),所述導軌(2)豎向設置于機架(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上滑動連接有上壓輥(5)和下壓輥(6),上壓輥(5)和下壓輥(6)平行設置,所述機架(1)上端連接有第一氣缸(3),所述第一氣缸(3)的伸縮端連接上壓輥(5),所述機架(1)下端連接有第二氣缸(4),所述第二氣缸(4)的伸縮端連接下壓輥(6),所述上壓輥(5)和下壓輥(6)均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輥(8)和外輥(9),所述外輥(9)由若干個弧形塊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弧形塊之間連接有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包括連接在內輥(8)上的伸縮桿(10)和兩根活動桿(11),活動桿(11)的一端均鉸接伸縮桿(10)的自由端,活動桿(11)的另一端均鉸接在弧形塊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塑料編織袋輸送裝置,包括機架(1)和導軌(2),所述導軌(2)豎向設置于機架(1)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2)上滑動連接有上壓輥(5)和下壓輥(6),上壓輥(5)和下壓輥(6)平行設置,所述機架(1)上端連接有第一氣缸(3),所述第一氣缸(3)的伸縮端連接上壓輥(5),所述機架(1)下端連接有第二氣缸(4),所述第二氣缸(4)的伸縮端連接下壓輥(6),所述上壓輥(5)和下壓輥(6)均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輥(8)和外輥(9),所述外輥(9)由若干個弧形塊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弧形塊之間連接有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包括連接在內輥(8)上的伸縮桿(10)和兩根活動桿(11),活動桿(11)的一端均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小容,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強達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