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東南大學專利>正文

    一種電動擺動機構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5333669 閱讀: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1:10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擺動機構,該機構包括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蝸輪(8),蝸輪軸(9),齒輪箱(10),齒輪箱導軌(11);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蝸輪(8)、蝸輪軸(9)位于齒輪箱(10)內部;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齒輪箱導軌(11)位于齒輪箱(10)外部;齒輪箱(10)為上部開口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采用電機驅動及內扇齒傳動,可有效減小機構尺寸,提升負載承受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動擺動機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結構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擺動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能實現擺動的機構有主要有:四桿機構,包括曲柄搖桿、導桿機構、搖桿滑塊機構等;可正反擺動的擺動液壓缸;擺動氣缸等。但上述擺動機構均存在一些弊端,如曲柄搖桿機構是將曲柄的旋轉轉換成導桿的往復擺動,具有急回運動性質,不能直接實現平穩擺動;四桿機構低副中存在間隙,數目較多的低副會引起運動累積誤差;而且四桿機構設計比較復雜,不易精確地實現往復運動。采用液壓缸驅動時,運行過程中液壓系統能量損失較大,工作性能受到溫度影響較大,且存在漏油、失壓等危險,同時在工作平臺傾斜過程中,其受到的橫向力變大,而液壓缸對于橫向力的承受能力較小,所以整體橫向強度變差。氣缸根據工作力的大小來確定活塞桿上的推力和拉力,若氣缸直徑較小,輸出力不足,氣缸不能正常工作,若要滿足較大負載,會加大氣缸直徑、使得設備變重、耗氣量增大。綜上所述,目前機械擺動機構存在小尺寸下難以承受大負載的問題,同時上述機構運動平穩性不高,需要改善其運動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為了解決現有擺動機構中小尺寸與大負載不能協調、運動平穩性欠缺等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動擺動機構。該機構采用電機驅動,利用蝸輪蝸桿實現自鎖,結構緊湊、負載較大,無排氣排液污染,可克服液動漏油失壓等缺陷,能實現角度的精確調節。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電動擺動機構,該機構包括電機,換向傘齒輪,蝸桿,運動件導軌,運動件,小齒輪,內扇齒,蝸輪,蝸輪軸,齒輪箱,齒輪箱導軌;電機、換向傘齒輪、蝸桿、蝸輪、蝸輪軸位于齒輪箱內部;運動件導軌、運動件、小齒輪、內扇齒、齒輪箱導軌位于齒輪箱外部;齒輪箱為上部開口結構;電機固定在齒輪箱端蓋上,電機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主動輪采用鍵聯接,電機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主動輪同步轉動;換向傘齒輪與蝸桿同軸,并采用鍵連接方式傳遞運動;蝸輪位于蝸輪軸一端,蝸輪與蝸輪軸采用鍵聯接方式固定;蝸輪軸兩端均采用軸承定位,軸承內圈與蝸輪軸采用過盈方式配合,軸承外圈與齒輪箱端蓋采用過盈方式配合;齒輪箱端蓋分別位于齒輪箱兩端,用于密封齒輪箱和定位蝸輪軸;兩個小齒輪分別位于蝸輪軸的兩端,小齒輪一側通過蝸輪軸9的軸肩限位,另一端通過固定在蝸輪軸上的軸端擋圈限位,小齒輪與蝸輪軸通過鍵連接;內扇齒內圈為內齒輪結構,并與小齒輪嚙合,內扇齒外側通過與運動件內側固定;運動件上部內表面與齒輪箱上部外表面均為圓弧形結構且同軸心,運動件上部圓弧內表面壓在齒輪箱上部圓弧外表面上;當運動件轉動時,其上部圓弧內表面繞齒輪箱上部圓弧外表面滑動,滑動表面之間貼有聚四氟乙烯薄片,以減小運動摩擦力;運動件導軌固定在運動件下部,齒輪箱導軌固定在齒輪箱外側面下部,當運動件轉動時,運動件導軌沿齒輪箱導軌滑動;運動件導軌與齒輪箱導軌配合使用,用于限制運動件的運動路徑,防止運動件沿蝸輪軸軸向竄動以及徑向跳動;齒輪箱底部通過鉸鏈聯接在支架上,運動件兩側與支架保持距離,旋轉過程中與支架不干涉。優選的,電機位于齒輪箱內部,換向傘齒輪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和從動輪軸交角為90°;電機帶動換向傘齒輪主動輪轉動,換向傘齒輪從動輪帶動蝸桿轉動。優選的,蝸桿帶動蝸輪以及與蝸輪同軸心的蝸輪軸轉動,蝸輪蝸桿具有自鎖功能。優選的,小齒輪位于蝸輪軸一端,蝸輪軸轉動時帶動與其同軸心的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內扇齒轉動,內扇齒固聯在運動件上,運動件隨內扇齒同步轉動。優選的,運動件上部內表面與齒輪箱上部外表面均為圓弧形結構且同軸心,運動件導軌固定在運動件下部,齒輪箱導軌固定在齒輪箱側面下部,當運動件轉動時,運動件導軌沿齒輪箱導軌滑動,運動件上部內表面沿齒輪箱上部外表面滑動。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可有效降低臺面轉動中心,在不增加高度尺寸的條件下實現運動件轉動,同時不干涉支撐件,可有效降低擺動機構的整體高度。2.本專利技術采用電機,齒輪,蝸輪蝸桿等實現運動輸出與傳遞,結構緊湊,傳動平穩,可承受較大負載,且能實現轉動角度精確控制。3.本專利技術采用電動控制,可避免液壓系統漏油失壓,難以維護以及氣壓缸體積較大等缺點,衛生狀況良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電動擺動機構不包含齒輪箱的三維結構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電動擺動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電動擺動機構沿蝸輪軸豎直方向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電動擺動機構臺面為一體結構時的三維結構圖。其中,1為電機,2為換向傘齒輪,3為蝸桿,4為運動件導軌,5為運動件,6為小齒輪,7為內扇齒,8為蝸輪,9為蝸輪軸,10為齒輪箱,11為齒輪箱導軌。具體實施方式為解決現有擺動機構小尺寸下承受負載不足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擺動機構。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6.參閱圖1至圖4所示,展示了本專利技術一種電動擺動機構,該機構包括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蝸輪8,蝸輪軸9,齒輪箱10,齒輪箱導軌11;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蝸輪8、蝸輪軸9位于齒輪箱10內部;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齒輪箱導軌11位于齒輪箱10外部;齒輪箱10為上部開口結構;電機1固定在齒輪箱10端蓋上,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采用鍵聯接,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同步轉動;換向傘齒輪2與蝸桿3同軸,并采用鍵連接方式傳遞運動;蝸輪8位于蝸輪軸9一端,蝸輪8與蝸輪軸9采用鍵聯接方式固定;蝸輪軸9兩端均采用軸承定位,軸承內圈與蝸輪軸9采用過盈方式配合,軸承外圈與齒輪箱10端蓋采用過盈方式配合;齒輪箱10端蓋分別位于齒輪箱10兩端,用于密封齒輪箱10和定位蝸輪軸9;兩個小齒輪6分別位于蝸輪軸9的兩端,小齒輪6一側通過蝸輪軸9的軸肩限位,另一端通過固定在蝸輪軸9上的軸端擋圈限位,小齒輪6與蝸輪軸9通過鍵連接;內扇齒7內圈為內齒輪結構,并與小齒輪6嚙合,內扇齒7外側通過與運動件5內側固定;運動件5上部內表面與齒輪箱10上部外表面均為圓弧形結構且同軸心,運動件5上部圓弧內表面壓在齒輪箱10上部圓弧外表面上;當運動件5轉動時,其上部圓弧內表面繞齒輪箱10上部圓弧外表面滑動,滑動表面之間貼有聚四氟乙烯薄片,以減小運動摩擦力;運動件導軌4固定在運動件5下部,齒輪箱導軌11固定在齒輪箱10外側面下部,當運動件5轉動時,運動件導軌4沿齒輪箱導軌11滑動;運動件導軌4與齒輪箱導軌11配合使用,用于限制運動件5的運動路徑,防止運動件5沿蝸輪軸9軸向竄動以及徑向跳動;齒輪箱10底部通過鉸鏈聯接在支架上,運動件5兩側與支架保持距離,旋轉過程中與支架不干涉。電機位于齒輪箱內部,換向傘齒輪2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和從動輪軸交角為90°;電機帶動換向傘齒輪主動輪轉動,換向傘齒輪從動輪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帶動蝸輪以及與蝸輪同軸心的蝸輪軸轉動,蝸輪蝸桿具有自鎖功能。小齒輪位于蝸輪軸一端,蝸輪軸轉動時帶動與其同軸心的小齒輪轉動,小齒輪帶動內扇齒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電動擺動機構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擺動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包括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蝸輪(8),蝸輪軸(9),齒輪箱(10),齒輪箱導軌(11);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蝸輪(8)、蝸輪軸(9)位于齒輪箱(10)內部;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齒輪箱導軌(11)位于齒輪箱(10)外部;齒輪箱(10)為上部開口結構;電機(1)固定在齒輪箱(10)端蓋上,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采用鍵聯接,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同步轉動;換向傘齒輪(2)與蝸桿(3)同軸,并采用鍵連接方式傳遞運動;蝸輪(8)位于蝸輪軸(9)一端,蝸輪(8)與蝸輪軸(9)采用鍵聯接方式固定;蝸輪軸(9)兩端均采用軸承定位,軸承內圈與蝸輪軸(9)采用過盈方式配合,軸承外圈與齒輪箱(10)端蓋采用過盈方式配合;齒輪箱(10)端蓋分別位于齒輪箱(10)兩端,用于密封齒輪箱(10)和定位蝸輪軸(9);兩個小齒輪(6)分別位于蝸輪軸(9)的兩端,小齒輪(6)一側通過蝸輪軸9的軸肩限位,另一端通過固定在蝸輪軸(9)上的軸端擋圈限位,小齒輪(6)與蝸輪軸(9)通過鍵連接;內扇齒(7)內圈為內齒輪結構,并與小齒輪(6)嚙合,內扇齒(7)外側通過與運動件(5)內側固定;運動件(5)上部內表面與齒輪箱(10)上部外表面均為圓弧形結構且同軸心,運動件(5)上部圓弧內表面壓在齒輪箱(10)上部圓弧外表面上;當運動件(5)轉動時,其上部圓弧內表面繞齒輪箱(10)上部圓弧外表面滑動,滑動表面之間貼有聚四氟乙烯薄片,以減小運動摩擦力;運動件導軌(4)固定在運動件(5)下部,齒輪箱導軌(11)固定在齒輪箱(10)外側面下部,當運動件(5)轉動時,運動件導軌(4)沿齒輪箱導軌(11)滑動;運動件導軌(4)與齒輪箱導軌(11)配合使用,用于限制運動件(5)的運動路徑,防止運動件(5)沿蝸輪軸(9)軸向竄動以及徑向跳動;齒輪箱(10)底部通過鉸鏈聯接在支架上,運動件(5)兩側與支架保持距離,旋轉過程中與支架不干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擺動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包括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蝸輪(8),蝸輪軸(9),齒輪箱(10),齒輪箱導軌(11);電機(1)、換向傘齒輪(2)、蝸桿(3)、蝸輪(8)、蝸輪軸(9)位于齒輪箱(10)內部;運動件導軌(4)、運動件(5)、小齒輪(6)、內扇齒(7)、齒輪箱導軌(11)位于齒輪箱(10)外部;齒輪箱(10)為上部開口結構;電機(1)固定在齒輪箱(10)端蓋上,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采用鍵聯接,電機(1)輸出軸與換向傘齒輪(2)主動輪同步轉動;換向傘齒輪(2)與蝸桿(3)同軸,并采用鍵連接方式傳遞運動;蝸輪(8)位于蝸輪軸(9)一端,蝸輪(8)與蝸輪軸(9)采用鍵聯接方式固定;蝸輪軸(9)兩端均采用軸承定位,軸承內圈與蝸輪軸(9)采用過盈方式配合,軸承外圈與齒輪箱(10)端蓋采用過盈方式配合;齒輪箱(10)端蓋分別位于齒輪箱(10)兩端,用于密封齒輪箱(10)和定位蝸輪軸(9);兩個小齒輪(6)分別位于蝸輪軸(9)的兩端,小齒輪(6)一側通過蝸輪軸9的軸肩限位,另一端通過固定在蝸輪軸(9)上的軸端擋圈限位,小齒輪(6)與蝸輪軸(9)通過鍵連接;內扇齒(7)內圈為內齒輪結構,并與小齒輪(6)嚙合,內扇齒(7)外側通過與運動件(5)內側固定;運動件(5)上部內表面與齒輪箱(10)上部外表面均為圓弧形結構且同軸心,運動件(5)上部圓弧內表面壓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方王雪梅張志勝方春富尹東富張琪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ⅴ国产v天堂a无码二区|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西西人体444www大胆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AV大片在线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